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时代文化发展使命

2018-05-14宫秀丽

奋斗 2018年13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文化

宫秀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就是将“文化自信”上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层面,与“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一并列入党章,凸显了“文化自信”重要地位和党中央的极端重视,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文化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方面。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这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深层次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凝聚起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中国梦集中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夙愿。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人民对物质、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更高的期待,除了满足物质需求之外,还要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价值感等。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衡量人生幸福和生活美好的一个重要标准,就要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是否充实、社会风气和文明风尚是否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随着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的凝聚力。国家强大不强大,不但要看经济、看科技、看军事,还要看价值观念、民族凝聚力、民族的精气神。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使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新时代文化发展要坚持正确方向

新时代文化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开创了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鲜明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最集中的体现。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为其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保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主导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价值观念。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决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含糊。

新时代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服务于人民。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旦偏离大局,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大局观、全局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我们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要坚持开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要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发展使命

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党赋予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广泛凝聚共識。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围绕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利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利用“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利用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力量,增进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将其转化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思路举措和实际行动,激发干部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齐发力,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另一方面,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牢牢掌控主导权、话语权。进一步加强理论阵地、新闻阵地、网络阵地、文艺阵地等的管理,在大是大非面前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敢于斗争、敢于亮剑,牢牢掌控阵地;建立健全预警监测体系和分析研判机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手段,加强舆情监测,提高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切实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努力做好三方面文章。一是做好深化宣传的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践行,重要的是深化和改进我们的宣传教育。要综合运用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和网络宣传等手段,整合优势资源,释放最大效应;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二是做好结合融入的文章。贯穿结合,才能通达;深度融入,才能接纳。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推进其贯穿结合于全过程、全领域、全行业,深度融入发展政策导向、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融入社会治理实践。三是做好实践养成的文章。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实践。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让人们在亲身实践中,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在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等群体中培养选树先进典型,不断放大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

不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要深入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工程,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点内容,依托道德讲堂、社区讲堂等阵地,采取鲜活生动的形式,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深入开展诚信建设,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作用,完善工作网络体系,更好宣传群众、凝聚群众。

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积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出台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政策,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攀文艺高峰的创作热情,聚焦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聚焦干部群众的火热生活、聚焦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加投入,推动城市“三馆”达标建设,免费向群众开放;建强社区、农村等基层文化场馆,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加大专业文艺团体建设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文艺人才,切实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真正乐起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特别是要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新闻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印刷、文化创意、民俗工艺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产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作者系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编辑/曲直quzhi@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