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激发全面振兴发展内生动力

2018-05-14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

奋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牡丹江改革服务

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

两年来,牡丹江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了一批既解决当前难题又利于长远发展的改革举措,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了全面振兴发展、现代化牡丹江建设的内生动力。

一、打造振兴发展好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牡丹江市委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打造振兴发展好环境,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推动服务流程再造,促进行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简洁化,着力破解改革“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畅通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一是推进服务理念创新。围绕服务自然人和法人,大力倡导“0.1”服务理念,推动政府管理体制重构、流程再造、平台整合,加快以政府部门为中心的科层管理体制向以企业和百姓为中心的集中集约集成服务转变,着力建设“4.0政府”,推进网上办理、后台审批、送照上门,在行政审批和民生服务上“减时、整合、提效”,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二是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省市共建和区域整合,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片实施,获得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绥芬河重新由牡丹江管理。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升到省级层面推进,完成镜管委与市直派驻单位、宁安市的管理体制机制整合,镜泊湖地方管理事权基本理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行政审批局和市行政执法监督局,组建市综合执法局,建成“一章审批、一队执法、独立监督”三大行政平台。三是推进服务机制创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商事登记实现“工作分钟制”,10分钟内核名,30分钟内办结。建设项目审批实施“一图三会”,一般项目、鼓励类项目、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缩短到30个、20个、15个工作日以内。实行零距离服务,对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送照上门。四是推进服务平台创新。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将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相结合,成立网上行政服务中心,推出APP“一屏妥”审批软件,在省内率先将市本级367项涉企涉民行政许可和确认事项纳入网上服务中心运行。建立“中介超市”,市属中介机构对工业项目实行免费服务,与行政审批有关的市属中介评估收费下调50%,其它中介事项收费总体减少30%。

二、“加减乘除”并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落实,坚持“加减乘除”并用,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牡丹江市委围绕供给优势突出、市场需求广阔、带动作用显著的重点领域深化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效益,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做好补齐产业短板的“加法”。注重将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与新增长领域培育相结合,运用市场手段,实施“定点爆破、按图索骥、共享共生、筑巢引凤、产城融合”五路并进抓招商、上项目、建园区、聚产业。二是做好降低企业成本的“减法”。推出实体经济降成本、增效益26项政策举措,为38户工业企业争取到省大用户直供电政策,获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試点,市经开区企业水价从6.5元/吨降至3元/吨,天然气价格从5.5元/立方米降至3.8元/立方米,停产规上企业由112户减少到12户。取消和免征各项制度性收费1.4亿元。组建全省首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场外无交易”,电子化招投标交易量居全省首位。三是做好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法”。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蚁聚”等众创空间27家。完善引才聚才机制,设立人才基金,建设人才公寓,出台全市引进创税创效型高层次人才、激励优秀中青年专家和领军人才办法,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引进和培育急需紧缺人才、激励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推动金融活化创新,组建牡丹江投资集团,成立国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与上市公司合作,设立相关产业基金。全市金融机构发展到126家,上市企业达到7家,政府性担保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跨境金融、银行保险、担保抵押、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四是做好提升综合效益的“除法”。削减非生产性资产,最大限度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撤消上海、哈尔滨、大连、三亚4个办事处,处置资产收入5400万元,减少北京、深圳办事处工作人员40多名,出租北京办事处办公用房,财政每年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集中整合党政办公区域资源,实行大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处置资产收入近1100万元,每年可节约维护资金近1000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三、党政齐抓共管,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牡丹江市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党建为民”理念,积极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创新党建服务载体。深化基层党建的服务体系,将基层党建与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体系有机融合,创建运行了“党建云平台”,涵盖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平台等6大类45项功能。组织9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服务群众走访活动,初步构建了“每一个群众都有党员关心服务、每一个党员都有基层党组织关爱帮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有上级党组织关怀指导”的党建工作。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构建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三调联动大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党建保障”五个体系,建设集卫星遥感遥测、无人机、固定监控、移动监控于一体,城市执法监控和社会治理监控相结合的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全市建设监控系统场所2.2万多个,覆盖90%的重点部位、复杂场所和农村薄弱地区,牡丹江市正朝着“鼠标巡逻、探头站岗、全民刷脸”方向努力。同时,伴随着牡丹江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牡丹江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使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三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深化市县公立医院改革,实施“中西名医引进计划”,邀请516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牡开展各类医疗服务,诊治我市患者4290人次。统筹实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小学后勤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救急难”工作“四级联网”机制,在完成城居保与新农保“双轨合一”基础上,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并轨。

责任编辑/隋安辉suianhui@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牡丹江改革服务
鸟儿,让牡丹江唯美生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改革”就是涨价吗?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