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无言大象无形

2018-05-14苏忠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自然美艺术美

【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表演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原生态的基础元素中进行动态的提炼和筛选,并通过艺术加工融入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终形成舞台作品。本文则是针对这一创作过程,以土家族撒叶儿嗬的舞蹈创作为例,加入了艺术原理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美学原理,思考和探索这一创作历程的美学认知感受。

【关键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创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生在湖北土家族的人都知道,撒叶儿嗬就是人死后举行丧葬时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土家族人称之为“跳丧”。这种仪式也叫“白喜事”。这一丧葬仪式,随着近些年提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在不断地被湖北的艺术家们带到人们的视野中来。笔者在中国第八届艺术节上由湖北省倾力打造的精品舞蹈诗《家住长江边》中担任主创之一并编排了《跳丧》之后,使我对湖北土家族的撒叶儿嗬舞蹈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土家族的人文风貌与精神向往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如何将这种民族民间的素材搬到舞台上,我认为这是我在这次实践中所领悟到的。故而在这里,我想借艺术原理中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概念,来剖析如何把艺术作品从艺术元素发展到舞台作品的全过程。

一、自然美

自然美是人类最早意识到的美。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自然事物是有多样性的,自然美是无穷尽的,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与欣赏也是无穷尽的,人从自然美中所获的启示更是无穷尽的。自然美愉悦了人的身心,激发人的创造灵感;自然的理性和神性治愈人的心灵创伤,提升人的道德情操。人与自然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合一。

撒叶儿嗬的自然美,正是从土家族这个广袤博大的生态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因为有了土家族人对于世间自然规律生死的崇敬,才会有了土家族人对生死的重视,也正是因为有了对生死的重视,撒叶儿嗬的舞蹈特征在表现动态时才有了这种融于自然的生态美的体现。纵观其它少数民族舞蹈在舞蹈风格的表现中,都会着重突出表演的特性,例如和观众现场的互动,交流都是具有一定的展示性。但是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在表演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和天地的对话,尤其是在清江河边的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它的舞蹈几乎都是不和观众交流的,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与天地之间的空间对话,同时舞蹈的动作也是在自然的感召下随性而发,处处都散发着原始自然的美。它没有华丽的乐章,没有动人的舞姿,所有的运动规律都是在无形的召唤中自然形成。撒叶儿嗬舞蹈自然的美态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的自然美。

这种生态的自然美不像人化态自然美那樣处处渗透着人为创造因素,彰显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也不象共生态的自然美那样暗藏着人类的巧设,这是一种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神妙融合,原生态景观的自然美是自然本身和谐本质的一种显现。

二、社会美

社会美是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社会美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斗争以及社会生活。所谓的社会美,就是社会事物的美,亦即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美,是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体现人们的理想愿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事物。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历史性和功利性。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是世界上最丰富、最深刻、最动人的。这也正是湖北土家族撒叶儿嗬打动人之处。如果说撒叶儿嗬对生命崇敬的自然美属于人类原始动力的话,那么其社会性的美就应该是它最主要的推动力。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事物都与人有关,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都是人创造的。撒叶儿嗬的出现也不例外,它不仅仅是有了土家族人骨子里对于生死的理解,重点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不断地传承和实践这一古老的丧葬仪式,从一个歌舞到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发展演变充分融入到生活中,才有了撒叶儿嗬社会美的体现。撒叶儿嗬的舞蹈表演形式其实是在“歌、舞、乐”三者合一的基础上综合呈现出的舞蹈动态,“乐”的伴奏是一面大鼓由1个人来完成歌舞的节奏表演,其风格是6/8拍的节奏形式,主要节奏型不会超过三个。“歌、舞”由2个人在舞蹈中边歌边舞完成,舞蹈的表演空间不超过直径3米。其中的歌词唱段部分不仅展现出土家族撒叶儿嗬独特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男声高云腔,在歌词中也是不断出现对亡者的现实生活的传唱,没有那些所谓的风花雪月的描写,集中反映了现实的人物事迹和故事,可以很快地被老百姓接受。试想,如果就一般的丧葬仪式表演,是很难在现代文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还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家族撒叶儿嗬之所以能够在不断地被传承,就是在社会的实践性、历史性和功利性由多种良性因素组合所形成的态势。

但是,这种社会美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不同时代对于社会美的欣赏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要求。正是有了这种审美的时代性与差异性,使我们在保持艺术作品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处理好各个时代所需求的艺术美,这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三、艺术美

将艺术元素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与再创造,搬上舞台,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我们将这样的作品称为具有”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的创造物,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是人类劳动和思想的结果。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是对现实美的反映,是美的集中表现,是美的高级形态。

一般我们考验一个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我们需要来看艺术的生产者对于创作时的把握究竟用了多少心?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艺术美的基本条件,即通过人为艺术加工做典型化的处理,较之一般的社会美、自然美更精粹、更集中、更高级。所以我认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不是做着搬运工的工作,而是将艺术元素经过自己的理解与消化后,并通过自我智慧、才能、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上产生的。故在美的层次上能达到艺术美的作品就是美的最高层次的表现。

最初在编排《跳丧》这一作品时,就是想抓住概念式的艺术表达方式,不想在舞台上只是一个解说式的作品展现,在现实生活中撒叶儿嗬的表现形式是相对单一的,只是体现了作为某种丧葬仪式的社会存在价值,如果把它搬上舞台就必须在艺术美中寻找突破点,这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以情动人”。而且这个“情”是一种大爱、大智慧的对于生命的至高情感剖析,它的情感表现不是出现在既定的程式中,是通过非常细致的推进层次进入到和生命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融入了情感真实的传递,借助于身体的腿部抖动和后背的含挺延展,去感受对生命的尊敬、渴望、依恋甚至重生的情感提升,并将这种情感贯穿到艺术创作中无限放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被观众所感知并产生共鸣。因为艺术美总要传达出一定的审美情感,让欣赏者从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使观者心灵得到净化,才能称之为好作品。艺术又是审美的创造,是美的集中体现。艺术源于生命冲动,又促进生命向更高品位发展,实现生命活力追求的审美超越。因而,艺术不仅仅是生命的形式,艺术里面有最高的美。撒叶儿嗬作为土家族非物质遗产传承和保护项目,要明确生活中的“它”,是很难出现在艺术舞台上的,土家族的撒叶儿嗬在当地有许多民间的老艺人和传承者,他们的表演在现实的生活中都能体现出极高的民族独有的风格,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曾把这种表演移植到舞台上,然而在直接搬上舞台后,却发现它的魅力没有了,和我们预期的舞台效果差了很多。这一现象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美的价值缺失,只是注重了一般的形式感,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创作撒叶儿嗬时,始终在情感的支撑中审美地观照生命、引导生命和实现生命的超越与升华,最终在艺术作品中我们能酣畅淋漓地领略生命之美的神韵。

綜上所述,我们是无法将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割裂来谈,因为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而且,美是一种综合形态,凡美都是综合美。从美学中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来看,社会美要强于自然美,高于自然美,但社会美又居于艺术美之下,因为艺术美既克服了自然美重于形式的缺点,又克服了社会美重于思想的局限,真正达到了思想内容和感性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艺术美处于不偏不倚的最佳伏态,因而是最高级的美。毋庸置疑,它们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从湖北土家族歌舞撒叶儿嗬的原始生活表现和艺术创作表演形式来看,在经历了民间到舞台的这一相对完整的过程,恰恰是在自然中寻找到了灵魂的寄托之所,将生命的意义从自然中探求,将死亡的意义融于了自然的门户。这样的美不言而喻,其寻求的境界终归而言是大美无言、大象无形。

作者简介:苏忠(1975-),男,硕士研究生,现为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育。

猜你喜欢

自然美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让“艺术美”走进语文课堂
浅析自然界的审美现象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
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