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题跋

2018-05-14陈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题跋黄庭坚书法

陈宇

【摘要】题跋作为一种文艺评论,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书法美学往往蕴含在题跋的评论中,所以,题跋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论述题跋的内涵和作用,并结合山谷题跋进行分析。

【关键词】题跋;黄庭坚;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题跋是观阅者对于艺术作品发表的看法,是对作品直观的感受。书法作品的题跋往往具有很高的价值,原因是古代名作的题跋者大部分是有学之士,他们了解作品在世的流转过程,也很直观地看到了作品。所以,他们发表的文字感受往往比较真实,挖掘题跋中的文字信息,能够感受到观阅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时的流传情况。

一、题跋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

有些题跋附在作品的后面,本身也有一定的书写价值,比如蜀素帖后的董其昌的题跋,说米芾的蜀素帖;“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蜀素是一种绢的珍品,主人想请众位书法家动笔,而没有人敢去。而米芾得知后非但无所畏惧,而且大胆要求下笔。面对如此珍品,米芾小心翼翼,却又大胆放纵,就好像狮子搏象,沉着痛快,狮子和象的搏斗是紧张激烈的场景,是生死的厮杀,必当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米芾对于节奏的把握,笔势飞动,富于变化,但不逾规矩。董其昌的描述极其恰当。而其书写也潇洒灵动,字字珠玑,清灵轻快。

题跋者往往对作品表示很高的欣赏,愿意为其题跋。题跋活动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在通过题跋次数的增多后,题跋的欣赏能力也不断提高。一幅作品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跟欣赏者的水平、人生状态以及生活所处的环境有关。题跋依赖于字的好坏,字差了题跋就失去了意义。而经典却能让题跋有了价值,题跋也能让作品更加生辉。由于经典的难得,所以很多作品不易被看到。往往是文学大儒或者高居官位者才能有机会看到。题跋者往往面对优秀作品产生很强的感动和共鸣。

二、题跋为我们了解作品提供了信息和欣赏方向

题跋有利于我们去了解我们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同时代的题跋者对于作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对当时环境以及作者的状况有更多了解,甚至与作者有过交游。这使题跋富有史学价值。从侧面来了解作者的信息。

题跋者的关注面可能会为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比如大部分人可能关注字的好坏,但对于文字的内容不具考究,优秀的题跋者可能还关注文字内容,对于错字、漏字的考究,对于作品文字的欣赏。他们注重艺文兼修,不仅注重文字的书写性,同时还对作品的文学价值作分析。一幅好的作品如果拥有好的书写的艺术性而且文字优美有深度,那么就是双剑合璧。

而许多欣赏者在这些注意面上没有关注。因此,题跋有利于引导我们对作品进行思考。

三、题跋者会对经典的书法作品产生共鸣

题跋往往是很随意的,是很直观的感受,每个欣赏者都有不同的感受。面对经典,我们常常惊叹于它的美妙之处,笔法的精妙,笔力的沉着,笔画没有败笔。结体优美,上下联系紧密,交相呼应,墨色富有变化。章法自然,整体协调。能在这些方面做得好,那么就是一幅优秀的作品了。草书字势飘逸,飞扬灵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又符合规矩,若惊雷飘雨,刹那间写成,又富于变化。行书沉着痛快,楷书稳定间带着飘动。题跋者的观赏就在于这些方面的共鸣。书法家在完成一幅作品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还要有极其完备和高质量的工具;其次是书法家书写时的天时地利以及心境等,这些都会对好的作品产生影响。而题跋者往往惊叹于书法家对作品的完成度,对于书法技巧的掌握,在一幅高质量的经典面前,会觉得见面是一种非常激动和兴奋的事情。

题跋是不容忽视的,题跋是题跋者对作品的一种态度,是对作品的理解,从题跋可以看出题跋者的美学理念以及他对作品欣赏的手法。这无疑是研究書法美学重要的史学资料。比如题跋者关注作者的人品、书品,追求古雅和书卷气或者不激不励的书风。或者对于章法、笔法以及作品精神风貌的要求都可以阅读出来。而且这种阅读是建立在直观面对真迹的前提下。如今,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轻易找到一幅作品,但是看到真迹不容易。电脑上的图片和真实的作品还是有天壤之别。图片即使再高清,但跟直接面对作品的气息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对于作品的关注往往更多一些,喜欢一幅作品,如果能够亲眼看到,那是极其好的一件事情。如果能够有题跋作为补充,那么,对作品的了解可能更深层次。有知名度的题跋者往往还会为作品增光增彩。

四、以山谷题跋为例作题跋的分析

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开创了“江西诗派”,在诗词书法上影响很大。他与苏东坡亦师亦友,是苏门四学士的首席。黄庭坚有很多题跋,题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很广,是研究黄庭坚以及他所题跋作品的珍贵资料。

山谷题跋表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在《题摹燕郭尚父图》中云:“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人神会耳。”他提出书画当观韵,韵是他评价的标准,韵是回味无穷,不落俗套的。像李伯时画李广射箭引弓而不发,但可以看出追骑必被射中无疑,这即将发箭的图景,给观画者很多空白的想象余地,因此画格不俗,具有韵味。而他评论其他作品时,同样以“韵”为标准,在《题绛本法帖》中,他说:“观晋人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他觉得二王以韵胜。而在《跋东坡帖后》中他谈到:“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比来苏子瞻独近颜、杨气骨。”他说,继承二王衣钵的只有颜真卿、杨凝式和苏轼。只有他们三个才接近二王的风骨,字有逸气,得韵超然。他在评论别人的缺陷时,也以韵为指标,他的《跋王立之诸家书》说:“见杨少师,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尘埃气就是缺乏韵味,他曾说:“如季海少令韵胜,则与稚恭(庾翼)并驱争先也。”徐浩的字优于圆熟,笔画虽工,但缺少韵味。可见韵是黄庭坚点评的核心,而这些都可以从他的题跋中读出。

同时,题跋中还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达到使作品有韵味。他的《题王观复书后》评价:“此书虽未及工,要是无秋毫俗气,盖其人胸中块磊,不随俗低昂,故能若是。今世人字字得古法而俗气可鞠者,又何足贵。”工是工力,韵即非功力所及,他认为王观复无俗气就是胸襟不凡。他把道义看得很重要,他在《书缯卷后》说到:“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他把不俗提高到道德高度,而他的确也这样做了,他能在政治上不与新党同流合污,保持气节,难能可贵。因此,从题跋中看出黄庭坚对书画的看法,甚至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山谷题跋也有利于研究被题跋者。而山谷题跋最多的莫过于苏东坡了。山谷中年才遇到苏东坡,他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与苏东坡亦师亦友,但他不是随时听从苏东坡的意见,而是自出新意,有自己的看法。他推崇老师又指出老师的错误。他在《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中称赞老师:“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芉芉,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同时,他在《跋东坡水陆赞》中云:“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说东坡的执笔方式不对,笔卧的方式导致他的戈多为病笔,字左秀又枯。在《跋自所书与宗室景道》中谈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馀,于今为天下第一。”墨太丰,其实是说东坡的字过于肥扁,如石压蛤蟆。

可见黄山谷的题跋有利于我们对苏轼的了解,但即使同时代人的题跋,也难免会有错误,或者说从客观的角度,他的说法有失公允。比如他在题东坡六十三岁的作品(《题所书宝月塔铭》)中说:“塔铭小字,如季海得意时书。”引发了苏门的不满,黄氏曾说徐浩写得最好就是姿媚、多肉。而把东坡的字比作季海得意时书,立刻被苏门所否认,苏过特地声明其父无“妩媚之态”,显然是针对黄庭坚“姿媚”的评论而发。的确说,东坡年少时学徐浩尚可,但六十三岁时依然如徐浩所书就值得商榷了。因此,题跋提供被题拔者的资料,但同时它是主观的产物,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参考依据,但不能盲目相信。

题跋本身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如黄庭坚《东坡黄州寒食诗跋》。这件苏东坡的铭心之作,经山谷一跋,顿时成为光照千古的双壁,苏书秀润,黄跋苍古,两者风格不同却同时照耀古今。

因此,题跋蕴含着题跋者和被题跋者的大量信息,同时本身也具有艺术价值,所以不应被忽视。

猜你喜欢

题跋黄庭坚书法
白饭、皛饭与毳饭
从棋品看人品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诗书画苑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梁启超藏书题跋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