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壁民间音乐略述

2018-05-14雷晓谊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石壁

【摘要】客家祖地民间音乐十分丰富,按类分有山歌、小调、儿歌、说唱、戏曲、劳动号子、宗教歌曲等。本文就民间常见的山歌、小调、“牌子锣古”等几种主要形式略述于下。

【关键词】石壁;民间音乐;略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石壁地处闽西、中地区,是福建省宁化县所辖乡镇之一。它不但是宁化县西乡(淮土、方田、济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而且还是客家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历史上的客家先民及以后繁衍到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最早都是中原地区迁徙而来。受到中原文化遗风影响的石壁民间音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客家祖地民间音乐十分丰富,按类分有山歌、小调、儿歌、说唱、戏曲、劳动号子、宗教歌曲等。现就民间常见的山歌、小调、“牌子锣古”等几种主要形式略述于下。

一、山歌

石壁山歌是石壁民间歌曲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在客家人长期的社会交往中,不能不受到当地语言、语音和习惯用语的影响,因而在韵调上又势必产生差异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

在众多的石壁客家山歌中,其中以劳作山歌和爱情山歌这两类型最为常见,如《放牛歌》《等郎归》等。然而,不论哪种类型的山歌,它们的体裁、风格都不尽相同。就歌词而言,内容有赞美大自然、赞颂英雄人物的;有诉说旧社会农民生活苦难生活、反映妇女争取解放和自由的;有表达青年男女纯朴爱情,揭露封建礼教腐朽没落的;有劝喻保守优良品质、为人要勤劳刻苦、开拓进取的以及风土人情、风光景物、传统习俗等,取材非常丰富。这些丰富的山歌,内容不但来源于石壁客家人的生活实践,而且深刻地表现了石壁客家人的感情、愿望、理想和追求。

(二)格律多样

石壁客家山歌在格律上有七言四句,五、七言交叉六句等。其中最普遍的形式是七言四句,一、二、四句押韵。这种七言四句体山歌,追源溯流,大约与唐代七言体民歌《竹枝词》之遗风有关。为了使山歌变得更加流畅,地方色彩更加浓郁,歌词中还常常加入大量的有特点的衬词。如流行在宁化石壁地区的七言四句体山歌《上岭不得岭来上》:

上岭(介)不得(呀)岭来上;

蒸酒(介)不得(呀)酒来香;

恋妹不得(介)妹开口;

老妹(介)开口(呀)好商量。

由于衬祠的运用,使得这首山歌唱起来不但感到非常流畅、亲切、口语化,而且地方特色也浓郁了许多。另外,在石壁的客家山歌中,还有一种五、九言交叉三句式的山歌。这种格式的山歌在我们整个石壁客家山歌中很少见,别具一格。

(三)调式完备

石壁客家山歌在音乐上,除了具备粗犷高亢,节奏自由,细腻婉转,结构严谨以及演唱形式多样的一般特点外,其在调式与旋律方面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如山歌调式十分多样,其中“宫”“商”“角”“徵”“羽”等调式都具备。特别是以“商”“徵”“羽”三种调式面貌出现的山歌,其调式色彩非常鲜明而富于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流行于石壁地区的“羽”“商”交替的山歌《新打梭镖》石壁客家山歌不但调式完备,而且曲调很有特点。如《妹妹走了那里有》,是一首徵调式的单乐段结构形式的山歌,其曲调悠扬婉转,音乐语言朴素大方。

二、小调

石壁客家民间小调是整个石壁客家民间歌曲海洋中的一大支流,它和客家山歌一样,富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与客家山歌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无论是山歌或是小调,尽管文词表达的意思和音乐风格的不同,但其传情达意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它们的特点一般如下。

(一)旋律易唱易记

小调的旋律唱起来特别优美流畅,它和山歌那种宽阔高亢、粗犷的风格相比,显得更细腻抒情,轻松活泼。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旋律线条起伏不大,在旋律进行中,5度以上大跳的情况较少,大部分旋律音程都为3—4度。加之其节拍规整有序,很少像山歌中那种节奏自由的“引子”或“拖腔”出现。如长期来广泛流行于石壁民间的《十杯酒》《瓜子仁》《孟姜女》及《探妹调》《春季百花开》等许多优秀民间小调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认为小调这一民间歌曲形式较之山歌更合适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吟唱娱乐,特别是人們在工作之余或茶余饭后,往往更喜欢唱上几段,弹上几曲,以此抒发自己心中之情。

(二)歌词短小多段

综观石壁客家民间小调之歌词,除其格式多样外,另有一个特点便是短小、多段。在石壁众多的客家民间小调中,有的小调仅有四句歌词,但它一样能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如小调《拜新年》——

有情姆妈站当中,

接受女儿礼一宗。

祝姆妈(呀)新年好,

福寿无疆乐融融。

这是一首“四句头”小调。由于它不但歌词短小朴素,易记易唱,而且较好地表现了在春节这个一年一度传统节日里,晚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平安吉利、健长寿的美好心愿,所以深为群众所喜爱。

三、器乐曲——“牌子锣古”

石壁的“牌子锣古”,从其乐器的使用情况来看,准确地说应是一种唢呐和打击乐器相结合的、富有石壁客家特色的民间吹打乐。起源于石壁客家祖地的“牌子锣鼓”,由于千百年来受当地客家人生活习俗、文化素养的影响,在风格上具体通过曲牌的音乐旋律、调式、调性、节奏等音乐手段的运用,形成了浓郁的宁化客家特色。

(一)曲体结构清晰

石壁“牌子锣鼓”的曲式结构(曲体)颇似现代音乐中的联曲、联奏形式,并且层次很清晰,“大曲”奏完即奏“小曲”,周而复始,段落分明。石壁境内分布的各“牌子锣鼓”演奏团体所演奏的“牌子锣鼓”,其结构大体上都是这种联曲体。具体组合方式是,除开始的前奏和结尾的尾声外,中间段落全由长短不一的间奏(过门)把各种大、小曲牌串联起来,演奏时一气呵成,形成整体。如用公式表示,便是这样:前奏+曲牌(一)+[间奏]+曲牌(二)+[间奏]+曲牌(三)+……尾声。石壁“牌子锣鼓”联曲体,长的多达10个以上曲牌组成;短的亦有4个曲牌组成。如流行于石壁镇一带的“立新牌子锣鼓”就由《青光引》《浪淘沙》《怀胎歌》《玉美人》《节节高》《美女进城》《和番尾》《供堂》《点降》《风人松》《急杀松》《尾声》等12个大、小曲牌组成。“牌子锣鼓”联曲体演奏时间的长短、内含曲牌的多少,一般由司鼓人根据迎神赛会的实际需要而定,可多、可少、可长、可短,灵活掌握。

(二)曲调富于个性

石壁“牌子锣鼓”所用曲牌,其中特别是小曲牌,如《瓜子仁》《十杯酒》等,其旋律不但优美流畅,而且富于变化,很有个性。

1.旋律“十奏九不同”

同一种曲牌,其旋律在不同的人演奏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旋律效果。如石壁“牌子锣鼓”中的同名“大曲牌”《青光引》,各个“牌子锣鼓”演奏团体演奏的旋律均不同。这些曲调听起来虽然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由于唢呐艺人在原有旋律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变化加花的手法,从而奏出多种不同效果的音乐旋律。(1)、(3)种曲调,其旋律一般都在3度以内进行;(2)、(4)种曲调,其旋律多处出现6度、4度大跳。前者效果平稳、朴素;后者则轻松、活泼,各有所长。

2.“偏音”点缀色彩

音乐中的“4”和“7”两音,在“五声音阶”中分别称为“清角”和“变宫”。如果在以“五声音阶”为主构成的曲调里,出现“4”和“7”两音时,这时它们即被当为“偏音”看待。石壁“牌子锣鼓”音乐旋律中,出现“偏音”的情况亦不少见。特别是流行于西乡石壁、禾口、方田朱王村一带的“牌子锣鼓”曲牌《凯歌》的旋律中,大量出现“4”“7”二“偏音”,这些“偏音”有时还处在旋律的重要位置上(强拍处)。这些曲调中,由于“4”“7”偏音的出现,从而使调式色彩产生变化。

(三)调式调性多样

从调式上看,主要有以民族调式音阶“5”为主音的“徵”调式;以“2”为主音的“商”调式;以“6”为主音的“羽调式”等。这些调式不但表现在同一首曲牌音乐里,而且常常出现调式交替,产生调式交替的调式色彩对比效果。类似这种调式交替的形式,在石壁“牌子锣鼓”音乐中非常之多,随处可见,它为增加曲牌音乐的表现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调性上看,石壁“牌子锣鼓”音乐正宫调(相当于G调)、小工调(相当于D调)、乙字调(相当于A调)、尺字调(相当于C调)。除此之外,诸如“六字调”“凡字调”等却较少见或几乎不用。无论哪个曲牌,在调性上多见于“一调到底”。但亦有少数曲牌中途改变主音高度而转入他调的。通过转调,一方面表现了“牌子锣鼓”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使得转调后的音乐给人一种进入新境界的感觉。

(四)间奏形成规律

“牌子锣鼓”的间奏(亦称过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间奏的乐器全由打击乐器承担。间奏音乐即锣鼓音乐,通过“牌子锣鼓”艺人长期的艺术实践,间奏音乐逐渐形成规律,并形成了它一些自身的特點。

1.“锣鼓经”有规律地重复

2.间奏时间可长可短,灵活自如

“牌子锣鼓”间奏音乐的长短却各不相同了,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长的间奏一次可达18-20小节,甚至是24小节的,这主要是和“牌子锣鼓”的活动形式和照顾唢呐艺人中途“换气”、休息有关。走街串巷行进式的演奏是“牌子锣鼓”主要的活动形式。活动时,奏乐人边走边奏,掌鼓者(相当于乐队指挥)根据路程的远近灵活掌握间奏的长短。

3.“转板音乐”样式众多

这里指的转板音乐即“牌子锣鼓”中,整个间奏音乐的后半段接近曲牌音乐的一段短小的锣鼓音乐。这段锣鼓音乐虽然短小,就长度而言只有几个小节,但式样众多,特色各异。

(五)引用“既成歌曲”创新曲牌

有些唢呐艺人在“牌子锣鼓”传统音乐(曲牌)基础上,引用“既成歌曲”作为素材,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为“牌子锣鼓”所用的新曲牌。如由石壁镇唢呐艺人朱新根先生改编的并又在石壁镇广为流行的《赶船》《十五的月亮》《夫妻双双把家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仙人桥》等,为“牌子锣鼓”所用的新唢呐曲牌。其中有些新曲牌效果很好,演奏后颇受群众欢迎。

四、结束语

一是珍惜问题。民间音乐从石壁看全国,石壁民间音乐只是全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一个缩影。我们应当珍惜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艺术瑰宝,对传统的优秀文化不但要不弃不离,而且还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民间音乐资料,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化遗产。

二是传承问题。政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作过许多有益的尝试。今后就如何站在新的审美高度,用新的手法对民间音乐进行加工、提高,使之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建和.宁化客家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

[2]李根水.客家牌子锣鼓[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雷晓谊(1970-),女,畲族,福建上杭,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石壁
石壁村
登剑门关
咒语
争石壁
神奇石壁会显字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客家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