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对策

2018-05-14吴玲玲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3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大学生

吴玲玲

[摘 要] 抑郁是一种常人偶尔都能体会到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一直存在,就会严重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个人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社会上对抑郁症的关注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和环境影响,尤其在学业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下,容易患上抑郁症。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和调控对策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心理教育经验谈谈看法和体会。

[关 键 词] 大学生抑郁症;心理分析;调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228-01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人才竞争日渐激烈,如果学生因为抑郁症和心理问题导致在社会竞争中失去工作机会,对学生个人和社会都将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状态,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心理分析和调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抑郁症的常见表现判定

抑郁症的学生有更明显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能力下降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事物的认识和思维活动缺乏创新,一些新鲜的事物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自我评价错误

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自我评价,无法控制自己的悲观情绪。

(三)缺乏动力

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时,学生丧失热情,没有兴趣,打不起精神来完成应当做的事情。

(四)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抑郁症最严重的表现是情绪不受控制,心情不畅,意志消沉,对未来不抱有希望,感到自卑压抑,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二、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和心理分析

(一)个人性格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大部分性格比较内向,内心情感不外漏,给人寡言少语、不合群等印象,像是总有心事。这样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在面临压力和外界影响时,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一旦抑郁情绪难以消散,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二)外部环境刺激

外部的不良环境和负性事件很容易刺激人产生消极情绪。一般情况下,当人有消极情绪时,会寻找发泄渠道,如打游戏、听音乐、做运动等,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及时排解出去。然而在上述易患抑郁的个人性格基础上,这些外部的环境刺激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抑郁现象,再加上情绪难以排解消除,久而久之使抑郁症逐渐严重。

(三)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大学阶段是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同一感和友爱亲密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甚至心理产生矛盾,就会逐渐对自身产生怀疑。由于不能接纳自己,导致对自身情感和思维的控制力也逐渐消失,自我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并消失,最终远离生活的集体,形成孤独的心理状态,陷入抑郁症的漩涡。

(四)大学生的年龄因素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在进入大学之后才远离父母和家庭。此时的学生大都已经是成年人,具备了完善的社会感知力和简单的经验,在心理上也逐渐独立。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一些观点和看法还处在理论角度,并不成熟。在这种矛盾之中,大学生因情绪低落导致的抑郁症现象逐年增多。

三、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控对策

(一)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大部分情绪不佳的学生心中的帮助者是私人朋友、同学等,找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的几乎没有。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咨询机构宣传不足,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处在被动地位,总是等待学生上门咨询,而不是走入学生中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当提升心理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避免走上思想政治工作的误区。

(二)改变高校班级管理者的工作观念

班级管理者对学生的评价和了解十分重要,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以学校代言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很容易让学生疏远,难以发现学生心中的烦恼。因此,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當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摆脱抑郁情绪的困扰,使他们恢复自信和快乐,获得对未来的希望。

(三)学生互助

同伴是抑郁学生最理想的帮助者,也是他们最愿意吐露心声的伙伴,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当有学生找你倾诉烦恼时,要认真聆听,将自己对他的关怀表现出来,一起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和学生一起努力,经常给予他关怀和照顾,帮助对方重新获得自信和希望。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隐藏性较强的疾病,在情绪和病症之间的界限模糊,再加上抑郁学生对自己情况的隐藏以及同学和教师对他们“性格内向”的忽略,导致抑郁症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帮助处于抑郁状态的大学生尽早脱离抑郁情绪,从压抑和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感受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陆畅.认知治疗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李方玉.不同项群类运动对改善高职生抑郁情绪的分析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大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就业趋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