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

2018-05-14费腊梅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因素理论

费腊梅

[摘 要] 根据格拉瑟的选择理论,学生表现出“问题行为”的根本原因既不是对学生的管理存在漏洞也不是学生天生就是“问题行为”的代言人,而是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基本需求而主动选择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首先,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其次,帮助学生在个人世界中建立“正常行为”必备的图像;最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关 键 词] 问题行为;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16-01

本文拟借助格拉瑟的选择理论从内在需求的角度研究学生“问题行为”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启示,希望以此加深人们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理解,以便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一、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概述

关于“问题行为”的研究最早是由西方的心理学家威克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问题行为”进行本土化研究,学者由于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有差异,对问题行为的界定也不尽一致。如,邓世英等从“问题行为”的引发原因出发定义“问题行为”。又如,吕勤、陈会昌、王莉从“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出发。本文借用池丽萍、王耘对“问题行为”的界定认为,“问题行为是违反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青少年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以及在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不成熟的行为。”

学生“问题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产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学者主要集中在对个体、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分析上。个体方面,主要集中在探讨气质、学习成绩等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曾凡林等探讨了问题行为青少年的人格发展特点,研究结果发现儿童问题行为与某些特定的人格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李梅的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不良者的问题行为比其他学生更多、更严重。刘毅玮、封文波等人研究认为家庭不和以及教养方式不良会引发子女较高的问题行为。王丽敏等调查发现,问题行为发生与父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家庭缺陷、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影响,不良家庭因素是问题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学校方面,主要集中在探讨学校客观环境、人际环境等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通过已有对为什么会产生“问题行为”的解释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上,主要是从两个大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来探讨的,在探讨内在因素时主要是集中在气质和学业成绩等因素的分析上,很少有研究是从学生的内在需求这一因素去探讨“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选择理论对转化学生“问题行为”的启示

首先,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问题行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那就意味着对象可以不必是“问题行为”,学生自主选择的行为方式为转化学生“问题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学生“问题行为”是一种类行为,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在转化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我们不仅要在宏观上知道学生“问题行为”是由基本需求驱使的,在微观上我们要弄清楚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哪种欲求不满导致的。在转化过程中“對症下药”,学生则会重新选择,选择的将会是我们所期待的行为。

其次,帮助学生在个人世界中建立“正常行为”必备的图像。按照选择理论,学生表现出“问题行为”说明在个人世界中正常行为必备的图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问题行为”必备的图像,于是学生由此表现出“问题行为”。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符合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的“正常行为”来满足内在需求,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建立,将角色定位在帮助者、引导者、关怀者和分享者上,而不是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视为“关心且占有”,认为自己是权威者,我们说什么学生就要照做什么。

最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我们要在满足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转化儿童“问题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引导帮助学生用符合社会规范或道德标准的“正常行为”来满足内在需求。选择理论认为人们会选择那些能够给予即时而满意的反馈的行为,即最能满足当下内在需求的行为。也就是说,即时的乐趣能让我们日复一日地坚持选择。具体来说,在转化学生“问题行为”时,我们要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其带来的快感。

参考文献:

[1]邓世英,刘视湘,郑日昌.西方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理论及其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50-54.

[2]吕勤,陈会昌,王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1):130-132.

[3]池丽萍,王耘.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11-417.

[4]曾凡林,张玮.31名行为问题学生的人格与智力测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17-319.

[5]刘毅玮,封文波.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52-654.

[6]王丽敏,王达,刘爱书,等.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4):243-245.

[7][美]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M].杨诚,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张丰硕.基于选择理论的优质学校[J].现代中学教育,2005(12).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因素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