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准备机制”在中职心理健康“学本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18-05-14姚雁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本前置学情

姚雁

[摘 要] 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它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实现“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课前准备机制是以“学本课堂”为核心创设的“课堂教学五步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职心理健康课为例,从课前准备机制构建的几个主要环节:前置性作业布置、学情分析报告、教学设计方案再修改等步骤,试图说明“课前准备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 键 词] 课前准备;前置性;学情分析;“学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042-04

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它倡導“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实现“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在学本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所谓“交互主体的关系”蕴含了两层含义,首先教师与学生均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闻道在先”,具有更加成熟的经验、学识,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学生,为此,教师担负着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咨询、促进的职责,从此角度而言,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人格上是与教师平等的,同时,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学生自由、自主、民主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权利,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中职学生因其学习成功感缺失,一般呈现出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学生态度不正等特点,为此,中职“学本课堂”构建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的具体组织中,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广义而言,教育即交往。作为学校教育之基本构成的教学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但是又不局限于课堂,也有其他的途径,如:社会调查、自然考察等。为此,我们所说的课堂也是广义的,即不仅包括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室,更包括融合了教学目标的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所说的教学不仅仅就是课堂40分钟的师生互动,更是从课前的教学准备、课上的教学实施、课后的教学评价等一整套的教学体系。由此,我们创设了“学本课堂教学五步法”,将原有的课堂教学40分钟进行前后拉伸,力求更好地构建贴近学生的“课堂”。

在“学本课堂教学五步法”中,最重要的是课前准备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教学工作是否符合教学对象特征与规律的关键所在。根据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特点,以学科为纽带,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对现有课程进行功能性分类(必修课、选修课),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程分类,结合自身实际,在不同类别的学科课程中选择2门课作为自己的导师课程,该学科的任课教师即作为自己的成长导师。导师、导生关系建立后,要求各位导师要以导生为样本,通过对导生布置本学科的前置性预习作业,引导导生先学教材、预习作业、记录问题,导师对导生的前置性作业进行批阅及反馈,形成学情报告,从而对新课的教学设计形成理有据的参考依据,真正体现以“学”定教,教从“学”来的理念。

本文以中职心理健康课为例,试图说明“课前准备机制”的有效运用。

一、积极探索基于“导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

前置性学习是相对于课堂学习而言的,也就是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前移至上课前,进行自我学习。它和预习既有相似点,同时因为两者的关注点不同而略有差异:预习具有全面性,一般要求通过预习了解新课的整体情况及概况;而前置性学习则根据前置性任务单,关注新知识的某个点或者几个领域,使学习更聚焦。根据课程教学论的思想,对前置性预习作业的有效性、学情分析报告的针对性进行深入探讨,从教材本身出发,对教材单元(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定位,对单元(专题)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精细化分析,依据所“教”内容,从调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出发,设计前置性预习作业。布置给导生,作为调研学生群体对新知识掌握需要的知识铺垫的样本。

以中职心理健康实验教材(第二册)主题六《生涯乐园》第十七单元职业目标的确定《职业面面观》为例,首先在备新课之前,对教材做充分分析:职业目标是目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职业目标就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定位,明确“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高一学生的职业目标常常存在模糊化的特点,学生很少能从自己的特质出发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绝大部分学生在职业目标的建立、职业理想的确立过程中,存在着从众心理等现象。而当前选择性课改及高考的改革,也需要高中生尽快培养起合理选择、抉择的能力,这就使职业目标的合理构建显得犹为重要。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能确立起正确的职业目标,建立科学职业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自身特质的充分了解;二是对职业本身所从事内容的有效理解。为此,在本课上课之前,设计了前置性作业,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去体验:(1)了解喜欢的职业的主要内容;(2)寻找喜欢的职业与自身特质的结合点,使职业目标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为了促使心理课的辅导作业在形式上更加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性,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互动,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对外呈现时,将前置性作业设置成如下两个题目:

第1题以互联网、书籍查阅为手段,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职业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从形式上符合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第2题考虑到上节课已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做了有效探索,对性格、气质的概念及分类做了充分学习,为此,在本节课前希望学生能将上节课的知识点运用到职业目标的确立中。

二、努力形成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报告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一般而言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我们所倡导的前置性学习评价即是诊断性评价的一种具体方式,它对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所暴露出来的认知问题,通过教学分析,形成新课备课时重要参考的内容。由此可见,开展科学有效的导生前置性学习评价能細致地了解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为教学设计与后续的教学进程提供科学的参照依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学情就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而言,是指学生的背景情况:从哪儿来——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特征;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已经会了什么——教学前已经有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况:想学什么——感受到的缺失或不平衡,并期待满足。在“学本课堂”中,我们对学情做了如下界定:是每次新课之前,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思维困惑或学习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由于在“学本课堂”前景下,学生的学情分析是从前置性作业的评价中最终形成的,为此,我们的学情分析报告,要求必须包含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前置性作业反映出的问题原因分析。围绕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等在《生涯乐园》第十七单元——职业目标确定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前,笔者通过前置性作业向3名导生作了新课知识点的调研。

从前置性作业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总体上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是模糊的,主要体现在对职业名称的呈现上:如将制作甜点也作为一种职业名称。同时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确立维度认识是不到位的,因为他们对职业特点的描述,更多的是从字面本身去理解。所以,最终形成的学情报告,罗列了如下结论:

三、合理创设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最终是为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心智的教学设计,实施更加贴近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而准备的。为此要考虑如何将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教师的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教学设计不简单等同于“备课”,完整看的教学设计系统应包括教学理念与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运用等诸多方面,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做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而做出这些安排的依旧,主要来自于“学生”,即对学生前置性作业的评价及学情的分析。

在教学《生涯乐园》第十七单元——职业目标确定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时,笔者通过前期前置性作业所暴露的问题及根据问题形成的学情分析结论,依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教学内容设计等三个步骤进行了教学设计的重构。

(一)教学目标设计

我国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有一个三维目标论,即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往往过多地关注比较容易观察与测量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其他目标则被忽视。而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活动与体验”的课程原则决定了情感目标必须凸显,成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结合前置性作业及学情分析情况,笔者考虑以学生探索出科学的职业目标为最终的辅导目标,按照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从两个角度进行设计:一是必须对自我特质有充分认识;二是必须对职业内容本身有深入理解。由此便形成了:

(二)教学起点设计教学

教学起点设计,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学习者当前的状态(知识、技能和态度)和学习者的特征,也就是学生学习新课需要具备的前置性知识。在本课中,职业目标的确立需要的前置性知识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目标的一般性原则,也就是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二是从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进一步结合职业的具体化知识:对个人特质的理解;三是职业目标的前置性知识:职业兴趣及领域。这三部分知识在课程体系的编排中,已分别在前面几次课中予以涉及及阐述。从前置性作业情况来看,学生也应该对这两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从目标过渡到职业目标,教学起点设定为对职业的聚焦化认识,应该是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起点的。为此,在本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导入环节: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在对教材进行剪裁取舍以及必要的补充和简化后所形成的知识系列。本课以“知己知彼”的职业目标设计为主线,引导学生对职业的内容、适合职业的个人特质做充分有效的理解,最终达成对自我职业目标的合理确定。

为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时,刻意设计了两个体验式活动,一个是“角色初体验”,创设了现场招聘会情境,要求学生以招募者身份去制作一份“现场招聘告示”,告示中要明确所招职业的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帮助学生理解职业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二是“自我深体验”,通过对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再一次回顾自我的特质,这一环节在以前的自我认识课中也运用过,但是今天在体验了职业之后再进行运用,有助于学生将职业与个人特质紧密相连,一定程度上达成我们预设的目标。

“课前准备机制”的确立为教师在每一次新课实施之前,充分聆听学生的“声音”从制度上做了保障,从“学本课堂教学五步法”的实施效果来看,课前准备机制是否真正到位,直接决定了“教学五步法”的效果呈现。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具有教学步骤上的共性特点,又具有不同学科呈现出的认知规律上的差异性,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学本课堂教学五步法”的内涵,将中职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孙泽文,左菊,胡璇.教学设计:内涵、模块及其代表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1(10):87-90.

[2]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10):105-110,135.

猜你喜欢

学本前置学情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前置学习任务的设计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核磁共振对妊娠晚期子宫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效果分析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