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几个误区

2018-05-14成斌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生栏目误区

成斌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当中,此处的“民”特指百姓的意思。“人民的生计”,这是《辞海》中对于“民生”的注解,在這种语境之下,“民生”具有较强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色彩。

随着社会形态更迭演进,公众渴望拥有自身的、更大的话语权,在这种背景下,“民生”与传播媒介加速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孕育而生。因具备取材软性、播报方式灵活等显著特征,电视民生新闻甫一诞生就赢得受众欢迎,并迅速成为现代传媒界的阶段性“爆款”产品。在新闻实践不断深入的今天,公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增加,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逐步显现出诸多短板,甚至出现受众“审美疲劳”的情况。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电视民生新闻陷入误区?电视民生新闻求变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误区

1、栏目误区

误区一:与百姓生活有关的、百姓喜爱看的都可以报道。笔者认为,首先电视民生新闻应当有鲜明的栏目价值取向。事实上,民生新闻极其强调题材,即新闻性,需要选取有针对性、代表性、事件性、社会性的事件予以关注,从而避免“有闻必录”,避免陷入关注日常琐碎小事的尴尬境地。其次,“三贴近”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属性,但不能“为了贴近而贴近”,刻意迎合受众,更应当着力避免舆论导向出现问题。

误区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编排同质化。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已经走过二十多年时间,然而实践证明不少栏目存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首先表现在栏目名称相似,播出时间段相近;其次,内容编排雷同。为了提高收视率,有些电视台不是认真研判本地市场,而是盲目跟风效仿,甚至在同一地区重复开办多档相似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样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必然会被市场抛弃直至消亡。

2、“角色”误区

误区一:受众有意无意把媒体视为某类“特权”机构。一些受众认为,只要被媒体曝了光或者有记者来采访,自己关心的问题就能立马得到解决,于是常常把问题直接通报给新闻媒体,而把与此相关的职能部门撂在一边。

误区二:记者的角色含混。新闻现场是记者的“阵地”,摄像机是记者手中的“武器”。为了挖掘事实真相,很多优秀的记者纵然面对生死也毫不畏惧,忠实地履行着记录与监督之责。然而,有的记者混淆了自己的角色,自诩老百姓的“代言人”,不惜滥用采访权、报道权,甚至搞“新闻诽谤”、“有偿新闻”,更有甚者还泄露国家秘密,损害司法尊严,侵害公民的隐私。

3、内容误区

误区一:内容深不下去。缺少深度已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一大通病,日复一日的猫狗上树、火灾车祸、漏水断电题材大量充斥荧屏。有人对民生新闻做出这样的概括:“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鸡飞狗跳、鸡鸣狗盗”,虽是戏言,却形象地点出了民生新闻给人的印象——琐碎。①为了提升收视率,扩大市场份额,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利用受众的“窥视”心理,一味把“奇”“趣”“腥”“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尺,不惜将内容向低俗化靠拢,导致节目中大量出现邻里纠纷、夫妻不和、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等内容,而这些事件对新闻当事人来说是个人隐私,对于受众来说,这些内容具有“窥视”的价值,满足了其窥视欲望。

误区二:策划多不起来。新闻策划是客观报道的首要前提,其目的在于能更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受众,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因此策划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环。然而,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只重视报道,不注重策划,存在“就事报事”的情况,没有为受众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更不去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最终导致报道内容肤浅。如果不能达到“以小见大、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长此以往,不仅受众的关注度会降低,也会使电视民生新闻失去存在的意义。

二、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求变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得提升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寻找新变之路。

(一)塑造栏目品牌形象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想要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就需要从品牌塑造入手,利用品牌驱动市场,最终赢得受众。”②品牌对于提升电视栏目的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记者和主持人完全可以成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形象的重要代表。

培养品牌记者。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是与受众接触最直接、最广泛的人。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看法,通过记者的一言一行就可以知晓。如此,培养品牌记者对塑造提升栏目形象有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培养个性化主播。作为德阳收视率最高的民生新闻栏目——《直播德阳》的主持人,光头、粗嗓门的孟子凯个性非常鲜明。加盟栏目至今,孟子凯的主持风格深受本地区大批受众喜爱。由此可见,极具个性化的新闻主播必定能为栏目增色不少。

(二)提高民生新闻品质

品质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避免低俗、琐碎,达到“学我者生、仿我者死”的层面,才能把竞争对手抛在身后。从这一点讲,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不能把视角固化于市民日常琐事,更切忌让报道内容低俗、肤浅。在提升新闻品质方面,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尤其注重策划、选材,要对新闻价值低的生活琐事“说不”;除了收集市民百姓生活动态信息,还应当深挖新闻事件,增加新闻的厚度;不仅要报道事件的现象,还应当结合新闻背景挖掘背后的社会价值,培养受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结

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广大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它依然有自己的市场。面对前文所提到的诸如栏目设置同质化、题材低俗化、内容琐碎缺乏深度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要认清自身优势,下大力提升新闻品质,走差异化道路,做更专业的新闻;要顺应全媒体时代的潮流,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努力提升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节目的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宇,顾斌,雷蔚真,李汝松.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都市条形码》与民生新闻的演进[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48

[2]董明.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83

猜你喜欢

民生栏目误区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
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