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国牡丹”

2018-05-14叶文意

北方音乐 2018年10期
关键词:剧种广东文化

叶文意

【摘要】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素有“广东汉剧之乡”等美称。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

【关键词】“南国牡丹”;汉剧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广东汉剧概况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二黄声腔为主的板腔体剧种,辅以大板、昆曲和小调等,在广东潮汕、梅州、河源等主要地区进行活动,并以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著称,被誉为“南国牡丹”。舞台语言用“中州韵”,后来因与本地客家语言杂陈,致使语言逐步接近普通话,所以,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中唯一使用普通话的剧种,也是除京剧外在全国地方剧种中极少数使用普通话的剧种之一。“外江戏”于清朝乾隆年间入粤,嘉庆、道光年间流行于粤东、粤北和闽西、赣南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933年,“外江戏”改称汉剧,因其艺术风格有别于湖北汉剧,1956年定名“广东汉剧”,2008年,广东汉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广东汉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精神层面也有了新的追求。科技的发达使人们更喜欢在电视或者网络上追现代剧,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外国歌舞剧的多元素所吸引,掀起了一股学习歌舞剧的热潮。而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广东汉剧则被因无法欣赏传统汉剧的内涵文化,使广东汉剧成为濒绝物种,并成为一种小众文化。

(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创新是广东汉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源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创汉剧是相对传统汉剧而言的,广东汉剧的创新包括声腔、开场模式、过门等方面的创新。每个时代经过一定的发展变化,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也会相对应发生变化,而广大民众审美的口味也会变得不一样。因此,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使广东汉剧成为广大民众所喜欢的民族文化,才能够为广东汉剧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只有成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民族文化,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真正欣赏到广东汉剧的内涵文化,使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传承与创新不是对立的,是互补、缺一不可的关系。广东汉剧在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现实社会情况和结合当代艺术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也应该保留传统元素,以传统元素作为基础进行创新发展,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传承不等于盲目守旧,不能够丢掉传统的东西,唯有创新才能给广东汉剧带来发展的动力。

(二)政府重视,领导支持

2008年,广东汉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广东汉剧这个重要问题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传承、保护和发展广东汉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国家政府给予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就解决了这些关键的大问题,因此,政府重视,领导支持,是传承、保护和发展广东汉剧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汉剧受到多元化娱乐体系的冲击,而广东汉剧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广东汉剧缺少渠道让更多民众了解。因为经费问题,即使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微薄的收入难以保证演员会长期坚持这个职业,导致广东汉剧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广东汉剧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是广东汉剧能够万古长青的关键。

(三)重视人才培育

进行人才培育是传承、保护和发展广东汉剧的重点。广东汉剧的发展应该重视人才培育,让广东汉剧有优秀的接班人进行传承、发展。21世纪以来,广东汉剧院更加重视育才工作,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汉剧院与梅州市艺校联合开办“广东汉剧幼苗班”,培养学员50名。2013年,与梅州市艺术学校联合举办为期5年的第二届汉剧幼苗班,培养造就新一批汉剧专业人才。重视育才工作,举行各种培育人才的活动与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演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能够让更多的人领略广东汉剧的内涵文化,缓解人才稀缺的问题。

三、结语

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今,广东汉剧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作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的廣东汉剧能够得到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重视广东汉剧的创新形式,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广东汉剧新人。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才能够让广东汉剧变得更加辉煌。

猜你喜欢

剧种广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小剧种大舞台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粤来粤美”
谁远谁近?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