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县白马人传统歌舞的文化属性初探

2018-05-14张燕

北方音乐 2018年10期

张燕

【摘要】白马藏人是一个具有独特民俗和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种类多,且舞蹈的文化内涵丰富。本文从文县白马人舞蹈文化概况的分析出发,重点关注文县白马人传统歌舞的文化属性,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白马人;传统歌舞;文化属性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白马人即白马氏。在白马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保留继承了大量的与藏民族相似或完全一致的独特风俗习惯。因此,白马人也被称为白马藏人,虽然被称为白马藏人,但白马人并不是真正的藏族,而是我国古代氐族的后裔。在大多数的说法中,白马人是人人善歌,人人善舞的。在甘肃的文县,居住着一支白马藏人。文县的白马人人口虽然不多,但当地的民俗文化却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当地的传统歌舞,如《池哥昼》和《火圈舞》就具有当地特色。

一、文县白马人舞蹈文化概况

文县是我国白马藏人的最大聚居乡之一,虽然周围也有少量的藏族和汉族人民居住,但他们的主体聚居区域是成片的。文县白马藏人的这种聚居情况,呈现出了两个特点:一是白马藏人保留着较多原始的文化成分;二是白马文化的复合特征比较显著。文县白马人与汉族、藏族等民族比邻而居,虽然他们居住在比较闭塞的山区,但他们在与周围民族的交往中也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因此白马文化的复合特征比较明显,具有汉、藏等族的些许文化特征,但因为他们并没有被周围民族所融合,所以他们也保留了一些古代氐族的基本特征。

白马藏人是一个具有独特民俗和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种类多,且舞蹈的文化内涵丰富。从表演内容来看,主要分为祭祀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在甘肃文县,白马人的祭祀舞蹈主要有“池哥昼”和 “十二相舞”。“池哥昼”是文县白马人在重要节庆日举行祭祀活动时所跳的舞蹈,相对于其他舞蹈,它在表演时,最为热闹。“池哥昼”在表演时,舞者得戴上木制面具挨家挨户进行表演,在大锣大鼓的节奏声中,舞者表现出粗犷、威武的动作,意在驱鬼镇邪。白马藏人对动物非常崇拜,“十二相舞”也是一种以祭神驱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性舞蹈。“十二相舞”的舞蹈动作主要模仿的是动物的动作,动作带有动物的活泼、灵巧性,也是为了祈求平安。 白马人的自娱性舞蹈主要为 “圆圆舞”。在“圆圆舞”表演时,先由年长者或善舞者领舞,各舞者手拉手沿顺时针方向舞蹈,舞步较为简单,以走步和滑步为主,身体随脚步起伏摆动,悠闲自得。白马藏人的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白马人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

二、文县白马人传统歌舞的文化属性

舞蹈作为族群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当地的历史、习俗构成一个文化整体,承载着当地人的观念、认识、情感和表达,已成为当地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以此呈现出的审美特征也更具文化象征的意涵。文县白马人的传统歌舞也不例外地带有当地的民俗特色和宗教文化特色。

(一)自然神崇拜

文县的白马藏人其文化还保留着较多原始的文化成分。白马人崇拜各种自然神灵。自然神崇拜是在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广的宗教形式之一。从原始氏族社会开始,白马人一直崇拜者自然神,如山神、土地神等,这些信仰长期影响着白马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到今天为止,自然神崇拜对白马人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池哥昼”是文县白马人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传统舞蹈,它主要是在文县白马人祭祀时演出,和古达的巫舞相类似, 具有强烈的原始色彩。除此之外,文县白马人居住在山区,周围环山,他们还非常崇拜动物,这体现在他们以动物的名称为部落命名。文县白马人的“十二相舞”的舞蹈动作主要模仿的是动物的动作,动作带有动物的活泼、灵巧性,领舞者常带老虎、狮子的面具,其余舞者常按习俗佩戴牛头、蛇头等面具,“十二相舞”的表演也是为了祈求平安。白马人的这些传统舞蹈,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念。

(二)多元文化交汇

文县白马人的文化复合特征比较显著。自古以来,文县白马人与汉族、藏族等民族比邻而居,虽然他们居住在比较闭塞的山区,但他们在与周围民族的交往中也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因此白马文化的复合特征比较明显,具有汉、藏等族的些许文化特征,但因为他们并没有被周围民族所融合,所以他们也保留了一些古代氐族的基本特征。例如,文县白马人的“圆圆舞”,就有点类似藏族和羌族的 “锅庄舞 ”,这充分体现了白马藏人的文化也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熏陶。

三、结语

自古就有白马藏人人人善歌、人人善舞的说法,白马藏人确实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傳统舞蹈带有当地的民俗特色和文化特色,是我国文化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但是,到了今天,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白马人的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经济化的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传承和保护白马藏人的传统舞蹈文化。

注:本课题为2017年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A-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