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濮阳西水坡M45蚌塑“龙”形象

2018-05-14孙婧文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蜥蜴

摘 要:濮阳西水坡M45发现以后,发掘者在蚌壳图案中发现“龙”形象,考古学者给予其“中华第一龙”的称号。但笔者认为将该形象并不是传说中的神话生物“龙”,而是象生动物——蜥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M45;濮阳西水坡;龙;蜥蜴

邹衡先生对M45做出了“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的评价。龙,作为中国的精神符号,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关于“龙的原型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界中的学者们各执一词。闻一多先生认为,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生物,而是以蛇为基础,并且加上了其他动物的部分特征才成了龙。有的学者则认为这只是龙的原型之一,谢端琚提出了龙的“不同时代论”,“龙”可分为前龙、原龙和真龙三个阶段,西水坡发现的“龙”属于前龙。又有学者从龙的形态和生活方式两方面进行考证,认为龙的原生形象是鳄鱼而不是蛇,赵金娜从动物学蜥与鳄所属纲目与龙的关系来进行考证,李平认为龙是由蛇、鳄、鱼、蜥蜴、鲵、猪、马这些动物融合而成。

M45属于后冈一期文化。该文化遗存分布于整个西水坡遗址。发现的遗迹有灰坑190个、墓葬53座(含翁棺葬18座,灰坑葬3座)、蚌壳图案3组、灰沟4条、灶2个、房址4座、窑址2座。M45位于T137的西部,墓口開在T137第④层下,打破第⑤层和生土,其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近头型。M45中共发现人骨架4具,蚌壳图案3组。4架人骨中,墓主人居于M45中部,为成年男性,其左右两侧各有一平铺的动物形象,且均为蚌塑。墓主人西侧的蚌壳图案疑似“虎”形象,而其东侧所塑的蚌壳图案则为“龙”形象,但这种看法曾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不过,在各位专家进行了激烈地争论后,绝大多数专家都一致认为它就是中国龙的形象。西水坡蚌图的发现,为中国龙文化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但是笔者认为,M45中墓主人身旁东侧的蚌壳图案是蜥蜴,而不是龙。

后冈一期文化主要分布于豫北、冀南地区。代表性的遗址有安阳后冈、磁县下潘汪和段营、正定南阳庄等。西水坡遗址陶器以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兼有夹蚌褐陶、泥质黑陶、泥质白陶。器类有鼎、釜、钵、碗、盆、罐、壶、支脚、器盖等。纹饰以素面为主,少量磨光、弦纹、指甲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绳纹、按窝纹和麻点纹。彩陶极少。石器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和尖状器,磨制石器有铲、斧、凿、刀、磨盘、磨棒和磨石。少量骨、角和蚌器。其西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南为大溪文化关庙山类型,东为北辛文化。其与北辛文化的联系比较紧密。北辛文化中陶器有少量掺和蚌末的现象,而在西水坡遗址中,陶器中夹蚌陶占18.8%;北辛文化陶器组合以釜、盆、钵和罐为主,流行圜底器,不见圈足器。这都与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陶器组合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北辛文化陶器以夹砂陶为主,而西水坡遗址则以泥质陶为主。后李文化发展到北辛文化时期时,北辛文化在原来的后李文化基础上新出现了一组具有裴李岗文化色彩的陶器,并且,其釜形鼎也有受到裴李岗文化影响的可能。同时,栾丰实提出“裴李岗文化是汶泗流域北辛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濮阳位于汶泗流域的西北端,其受到鲁西南地区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可能性很大。北辛文化绝对年代为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4200年,而西水坡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4580年至公元前4300年。从年代上看,西水坡遗址的绝对年代在北辛文化持续存在的范围之内。所以从文化因素、地理地望和年代上来看,西水坡遗址很可能受到了北辛文化的极大影响。

与西水坡遗址对应的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半坡类型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4900年至公元前3800年,延续时间达1000年以上。半坡类型西至陇东;南至鄂西北,东至豫西,北达晋南。其与后冈一期文化也是毗邻关系。半坡类型陶主要钵、盘、杯、碗、皿、尖底器,鼎特别少。纹饰流行绳纹,细绳纹、锥刺纹、弦纹和黑彩图案。其陶器类型中的大多数也见于西水坡遗址中的后冈一期文化。不过二者之间的差别也是存在的。如,半坡文化多圜底、平底和尖底器,少圈足器,无三足器,而西水坡遗址则流行圜底器,不见圈足器。可见二者可能存在联系。

通过对西水坡遗址软体动物遗存的分析可知,后冈文化一期时,西水坡遗址的古气候与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相似,为亚热带气候,而非温带气候。并且同层位中的孢粉组合亦反映了亚热带气候。整个河南地区在当时拥有着适合蜥蜴生存的环境。一个地方的气候,对该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也一定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中国的蜥蜴物种丰富呈现纬度梯度格局,即由南向北递减,河南在动物地理分区中属于古北界支,有蜥蜴在此活动。已知的蜥蜴类爬行动物共4科6属9种,且濮阳现在仍可见蜥蜴类中的无蹼壁虎和丽斑麻蜥的活动区。所以蜥蜴形象会出现在M45中并不足为奇。

蜥蜴有100多种名称,如“孙龙”、“石子龙”、“五爪龙”、“草龙”、“壁龙仔”、“檐龙”等,蜥蜴的这些别名都和“龙”挂钩,这很可能是人们将蜥蜴和龙混为一谈的结果;在《全唐诗》卷874“歌”中收有一首唐代的《蜥蜴求雨歌》,可见在当时,在人们认知中,蜥蜴具有传说中的“龙主雨”的功能;加之蜥蜴的形象与现在我们认知中的龙的形象比较接近。所以,很多人便认为蜥蜴是龙的原型,或者是其主要的原型之一。

约公元前 5000 年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其一,黄河下游和淮河中游地区文化整合为北辛文化。后在北辛文化影响推动下产生初期仰韶文化。位于二者之间的西水坡后冈一期文化也很容易传到临近地区。如西安杨官寨村遗址中发现的蜥蜴纹彩绘盆,该遗址同为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其距今约5000~6000年;1956~1957年,在陕县庙底沟遗址发现有3件陶器上有蜥蜴纹的堆塑,其所处文化层亦属于仰韶文化时期;1989年汝州洪山庙遗址发掘时,2座翁棺葬的葬具上都饰有一个蜥蜴图像。同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的动物图案主要有鱼纹、人面纹、鹿纹和鸟纹等象生动物,不见蜥蜴纹。而在庙底沟时期的彩陶上则有蜥蜴。蜥蜴的出现很可能是受到后冈一期文化的影响。

并且同为M45中出土的蚌壳图案中,其余形象还有虎鹿、蜘蛛等动物。这些动物皆为存在的生物,如果M45中的图案是龙,那么,如何解释M45內其他蚌壳图案的动物形象未进行神化处理?再者,假如龙因地位的尊贵而被神化,那么与其同时发现于同一个墓内的非神化动物的存在是否是对“龙”的一种“亵渎”?所以,笔者认为,M45中的蚌塑“龙”很可能是蜥蜴,而非龙。

参考文献

[1]谢端琚.五千年前中国原始龙[J].天水师范学院院报,2008年01期.

[2]仓林忠.龙源考辨[J].西北民族学院民族学报,2002年第4期.

[3]赵金娜.浅论中华民族图腾——龙的根源[J].学术论坛,2011年总第241期.

[4]李平.中国史前龙图像的起源[J].美术大观,2014年08期.

[5]南海森.濮阳西水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87.

[6]南海森.濮阳西水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12.

[7]孙德萱.濮阳西水坡蚌壳龙虎图案述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8月第4期第26卷.

[8]南海森.濮阳西水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29~30.

[9]南海森.濮阳西水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70~72.

[10]韩建业.裴李岗文化的迁徙于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J].中原文物,2009年第2期.

[11]栾丰实.北辛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1998年第3期.

[12]任式楠,吴耀利.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226.

[13]石兴邦.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掘[J].科学通报,1955:72.

[14]郭中元.西水坡遗址软体动物遗存·濮阳西水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612.

[15]竺可桢.中国近五千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年02期.

[16]黄勇,戴强,陈跃英,万宏富,李家堂,王跃招.中国蜥蜴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C].四川省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四川:成都,2011.

[17]申姗姗.河南省蜥蜴类爬行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分析[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10.

[18]刘瑞明.对蜥蜴100个称名的语言学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19]孟凡玉.民间仪式音乐的功能视角——基于《蜥蜴求雨歌》展开的仪式音乐功能问题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0]韩建业.双墩文化的北上与北辛文化的形成——从济宁张山“北辛文化遗存”论起[J].江汉考古2012年第2 期.

[21]韩建业.初期仰韶文化研究《古代文明》(第 8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年第 16~35 页.

[22]周艳涛.山西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神秘“大眼睛”[J].今日科苑,2008年09期.

[23]谢端琚.五千年前中国原始龙[J].天水师范学院院报,2008年01期.

作者简介:

孙婧文(1993-),女,汉族,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北方民族考古

猜你喜欢

蜥蜴
The White Cat (II)By D. San Souci
感觉
小蜥蜴学本领
匹诺曹蜥蜴鼻子长
蜥蜴男孩
蜥蜴长尾巴
意外拍到像蛇的蜥蜴
后街
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