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2018-05-14李忠成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瓜建构解题

李忠成

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启发学生动脑反思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数学老师的帐,而是认为自己的方法最佳,以自己“发明”方法而感到快乐。三年级课堂练习中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答案判为“错”,一般人都会疑惑: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作业本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而是对他们说:“这样,明天老师带几根黄瓜给大家看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些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教学中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否则学生本应具有独特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就会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没。

二、留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确实是很枯燥的,那就想办法让数学变得有趣。要让学生长期对数学感兴趣,能够在课堂上反思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就要靠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能够反思,他不仅记牢了所学的内容,还会在回忆时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让反思成为习惯,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灵感的瞬间,积极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

数学也可以很有趣。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字与生活中实例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讲乘法表时可以把它变成带节奏的口诀,我记得一个朋友曾说过他的亲身感受,就是他小时候没背过十二生肖,后来有个歌手把十二生肖编成歌,他听了几遍就记住了。所以,如果乘法口诀有一定的节奏是不是更有趣。当然,如果学生有好的建议更好,学生的思维有时候会让我们意想不到,让学生去说自己的见解,可以以此组成小组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结束时再让大家把讨论的结果说出来,进而引发班级的大讨论。要让学生们多思考,勤动脑。对于数学的学习究其本质还是思维的运作,思考在数学中必不可少。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想思考,愿意思考,主动思考。多出一些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空间的题目,锻炼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能让学生毫无理由的思考,爱因斯坦小时候问别人问题从不愿别人把问题讲得太透彻,他会让别人给他指个方向,最后的结果他自己想。我想对于学生也一样,给学生指个方向,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指过方向,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一般情况下,解一个题目,越到后面越有信心,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这时的学生很有可能探索出新的解题思路。如果要求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明6×9等于多少,那学生只不过是单纯的思考结果而已,如果让学生从乘法的运算名称、意义去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畅所欲言。

三、从多方面着手,巩固学生反思习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教师引导促反思。我班有个姓王的男孩,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怎样来纠正他的错误?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远。”“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王同学所犯的这种错误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学習反思过程。

集体讨论促反思。“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认识相对狭窄和有限。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思考,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比较方便实用的方法就是集体讨论和交流。在集体讨论和交流中,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然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可以看到各自的理解,不同的侧面,有利于丰富思考方法,反思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因此,为了学生正确地建构数学概念,采用集体讨论、争辩的方法促进个人反思,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撰写日记促反思。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反思习惯的措施很多,关键是要设法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坚持撰写日记,可以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以及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反思,是小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现再认识的自我检验过程,是优化他们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小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和机会,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猜你喜欢

黄瓜建构解题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黄瓜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建构游戏玩不够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巧用比妙解题
凉拌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