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

2018-05-14贺洁

北方音乐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价值

贺洁

【摘要】美声唱法虽然是一种西方唱法,但是它融入中国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近年来,美声唱法的发声体系越来越完整,美声唱法也给民族声乐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先简述了美声唱法及其特点,然后就美聲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后者对前者的借鉴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对这两种歌唱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音乐歌唱形式,但是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是互为影响的。尤其是在咬字和共鸣方面,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从技术方面进行了多种融合和借鉴。分析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和价值,对于民族声乐教学和创作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一、美声唱法及其特点

美声唱法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经历了欧洲单声部乐历经复调音乐、多声部合唱音乐等发展程序,才逐渐发展起来。到了18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繁荣期,出现了美声唱法的最早歌颂者——阉人。其后,女性歌手的出现,为美声唱法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掩蔽”唱法的出现,促使美声唱法很快步入了全盛时期。是时,在贝里尼、唐尼采蒂、罗西尼等人的努力下,意大利歌剧崛起,法国歌剧的声乐演唱水平也蒸蒸日上。这一时期,大批具有浪漫色彩和历史主义的歌剧作品问世,《费加罗的婚礼》《唐璜》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美声唱法原理和技巧逐渐发展成熟,“声门冲击”“掩盖唱法”“横膈肌呼吸法”等美声唱法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是美声唱法走向世界的时代,科技的进步,音乐传播渠道的不断扩宽,使得美声唱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借鉴其他民族的歌唱形式,以帕瓦罗蒂为代表的优秀美声唱法歌手的出现,使美声唱法在技术、空间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如今,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美声唱法在发声、歌唱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明亮、丰满、圆润的音质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与此同时,它也给其他声乐艺术包括中国民族声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和影响

(一)革新了发展意识

美声唱法是西方文化艺术的产物,美声唱法具有种类繁多、声音灵活、刚柔兼备等特点,美声唱法在呼吸、起音、音质等方面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有着显著不同。个体在学习美声唱法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此外,美声唱法在歌唱时,经常会有交响乐或者钢琴伴奏,不允许有任何电声与麦克。美声唱法是“五四”运动以后传入中国的。美声唱法的传入,使人们见识到了不同演唱风格和艺术处理的方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给国人尤其是歌唱艺术工作中提供了一个审视民族声乐的机会。在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许多文化理论家、艺术工作者一致认为,中国民族声乐虽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民族声乐要想长远发展,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去,并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的过程中,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丰富自身内涵,唯其如此,才能促使民族声乐不断发展进步。在此基础上,许多文化工作者就民族声乐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从而有效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进步。如许多主攻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家,将美声声乐技巧融入到了民族声乐创作中去,有力地推动了声乐发声教学的发展。

(二)推动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受新文化思潮的冲击,大量的音乐社团、教育机构开始模仿西方音乐学院的做法,开始了专业的美声唱法教育,美声唱法很快在中国普及开来,这也给民族声乐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民族声乐教学在同类对比、参考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发展。以上海国立音专为例,该院校成立于1927年,它在教学及教学队伍建设上,模仿德国音乐学院,聘请了许多中外知名声乐教育家来学校教授美声唱法。上海国立音专的出现,书写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史的新篇章,开辟了高等音乐学校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路,学校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的前沿阵地。本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精神,学院在历史发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始终没有抛弃民族传统,学院许多师生在民族化创作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等优秀学子都是以民族化为根本发展方向的,其中,贺绿汀在民族化道路上走得最远,最坚定,他的《牧童短笛》传播范围极广。

(三)推动了民族声乐创作

美声唱法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西洋歌唱技巧的关注,许多本土音乐家、归国作曲家在汲取美声唱法营养的同时,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来发展民族音乐、民族声乐的本土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找出了一些之前没有用过的技法。一些人还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作曲家赵元任融合西洋风格的曲式构思和转调等多声技法,创作出了《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深情优美的乐曲,该曲后来也成为专业音乐学府声乐教材必选曲目。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融汇到一起,创作了《花非花》这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歌曲。其后的民族声乐典范还有冼星海的《黄水谣》、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等,这些音乐作品在音乐语言和歌曲审美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性。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实践,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繁荣。

三、民族声乐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一)理论借鉴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虽然不同根同源,但是两者在歌唱理论上有相同相通之处,两者的理论支点非常相近,如民族声乐要求咬文吐字清晰自然,主张咬字时“说着唱”,美声唱法要求音阶跳动连贯,主张“唱着说”,两者都属于行腔发声和吐字的范畴。不同的是,美声唱法在刚开始多是使用意大利语来演唱的,而意大利语中的音素、发声以简单的五元音为主,它在演唱起来非常简单。传统的民族唱法和民族声乐在演唱时讲究字在声前,强调字的发音,借鉴美声唱法的发音和咬字技巧,民族唱法里的咬字可以变得更加自然、饱满、圆润,这能有效增加民族声乐的美感。

(二)情感和运维表达借鉴

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非常讲究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韵味,简单来说,民族声乐主张在演唱时声情并茂,将情感灌输到歌曲歌词和演唱中去,许多传统民族声乐作品如《牡丹亭》《西厢记》等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就是因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传统民族声乐声情并茂的特色在当前民族声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此外,新的民族声乐还借鉴了美声唱法中的许多元素,如一些民族声乐作品,尤其是那些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在表演中都使用了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歌手在演唱时也用到了声腔共振等美声唱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族声乐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的传入,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民族声乐要把握机会,改变封闭、保守的发展理念,积极吸收、借鉴美声唱法的长处和优点,积极构建民族声乐教育体系,完善民族声乐理论结构。唯其如此,才能促使民族声乐创作、教学走向系统化,才能有力地推动民族声乐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昊.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西北民族大学,2011.

[3]余超兰.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分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6):95-98.

[4]王欢.探究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D].吉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民族声乐价值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