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成因

2018-05-14王梅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诚信家庭思想

王梅

如今,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诚信缺失现象”在其经济行为、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之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社会原因。即虚假事物泛滥的现实社会造成未成年人对社会的诚信度有着严重怀疑;

二是家庭原因。传统的中国家长,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力教育,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孩子人格的培养;

三是学校原因。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成绩,德育方面举措较少;

四是自身原因。即缺乏反思能力、责任意识淡薄。

针对上述一系列原因,欲对中小学生的诚信状况加以切实改善,必须在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加以分析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的措施帮助中学生从道德层面辨析是非,建构诚信价值体系。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诚信结合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强自身修养,唤起学生诚信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学校课堂的特点,力图从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从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对诚信教育的网络进一步加强,使得诚信的环境真正形成“正效应”,以此来提升正处于诚信道德“形成期”的中小学生的诚信水平。

一、中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

6、7岁—15、16岁的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贮备,其没有坚强的处事意志品德,是非判断力较低,认识能力也正位于“发展期”之中,在碰上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准确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是导致中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同时,在“核心家庭”剧增这一时期,很多孩子都有意无意地成为了“家庭中心”,极易形成较强的虚荣心。故而在其虚荣心面临挑战时,不诚实现象也“应运而生”。

二、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

“不知其人观其子”是句古训,可见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和谐诚信的家教之风和父母这个“榜样”都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情况,忽视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道德品质这一层面的指导显得缺失。而还有不少家长甚至对子女采取“自由放任”办法或者直接对其做出错误引导——“不能吃亏”之类语言往往非常不利于诚信品质的养成。

诸多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的家长是诚信的的孩子竟然不足一半!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特别家庭,如不和谐家庭、核心家庭、单亲家庭、低学历父母家庭、高年龄家庭等。此类“特别家庭”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都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给中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智育”长期以来为中国的学校、家庭教育所强调,只要能进名校、得高分,其他的诸如美育、体育、德育之类都被置于次要地位,乃至于能够“忽略不计”。却没有了解到“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家庭教育中,为数不少的父母仅仅“爱好”对孩子提出要多才多艺、要勤奋之类的要求,却对“做人”这一问题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漠视。

三、教師的道德“有失风范”

“诚信之魂”铸造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在于教师——其更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镜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可以对其身边成长的中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目前,不诚信现象大量存在于教师队伍之中,如: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考分,对学生负担肆意增加,对学生声色俱厉等,这些情况都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教师对本应有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这一思想的忽略了,学生以后的发展往往更容易受到品德的影响。很多教师平时要求中小学生不迟到、不旷课,而自己的工作中上课迟到、下课拖堂却很常见;很多教师对“不许打手机”抓得很严,但其自己在工作时间却公然接打手机——此类教师行为难以“以身立榜”,必然会造成对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也正如思想家、俄罗斯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先生在其作品中所谓:“欲塑其形,必先备之”。

四、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如今,依旧有许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多数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分析其根本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束缚着管理者和执教者,以至于很多学校实际上走的仍是应试教育路子,“以智代德”的不应有情况依旧普遍,学校教育缺少“如何做人”层面的关注,道德教育有名无实。也就是说,在当今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所谓的素质教育,仅仅是表面上搞的形式主义,根本没有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至于从学校走出来的很多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总而言之,从教育形式上说,当今的诸多学校缺乏文体活动等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益的安排,加之目前教材缺乏前瞻性、人本性、时代性,难以真正是的学生可以创造性、自由、全面地发展自我,由此造成“知行脱节”、“教育分离”,“失调”现象严重。

五、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

由于目前社会虚假事物过多,使得学生对社会的诚信度大大降低。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多年的改革开放,既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思想,同时也将西方的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携带入内,因而不断侵蚀着当今中国的学生,特别是天真稚嫩的中小学生。例如,一些屡见不鲜的爆炸、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影片、音响及图片资料,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途径,映入中小学生的视野,影响着中小学生的纯真心灵。对于小学这一模仿性极强的时间段而言,由于好奇心较强,所以,他们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外界的不健康思想非常容易侵蚀他们的思想领域,甚至对很多不正当的社会行为进行模仿行动。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往往是“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作者系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管理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诚信家庭思想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家庭“煮”夫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恋练有词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阿吾(一首)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