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问题研究

2018-05-14张平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阶段现代化体系

张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开篇题目明确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基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创新性地提出来的一个突出的、具有建设性的重要范畴。本文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题,谈以下两点认识。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深刻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构成现代化强国的其他要素(如现代化社会体系、现代化生态系统、现代化法治体系等)对应,指一种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它是指整个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系统,在发展总量和速度、发展水平和质量、体制机制运行、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和状态。相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来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础性的建设子目標和内容。

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中国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6%-7%,到2050年左右,中国人均GDP、人均GNP或国民收入达到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就绝对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人均水平要超过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7倍,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5倍)。然而,中国可以在衡量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其他指标方面奋起直追,如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等方面,中国的进步都十分迅速。

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结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的语境下,是指要全面地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化的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迅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总体要求是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得到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建立这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物质基础。

四是现代化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指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要素密集程度较大、生态容量适度、城市群落连绵、区域发展差距较小的生产力布局结构。

五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并不是西方当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才一定是现代市场经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主要特征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都要起作用,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所在。

六是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一定是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经济体系,是深度加入全球分工体系、与世界经济之间有着良性循环关系的经济,不仅可以输出商品和要素,而且也可以吸收商品和要素,但绝不是依赖型的输入型经济。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现实选择,还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

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上述目标战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新三步走”无论是“两个期”、“两个阶段”也好,还是“新三步走”也罢,围绕着“现代化”的目标,都必须要求有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来保障。也就是说,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保证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现实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的本质是什么?说穿了就是需要,人类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马克思人本学说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的人本理论和人的解放学说认为:人类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三大矛盾,由此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需要,即物质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这便形成了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美国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这本书里,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

现阶段,一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包括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所以,从经济建设角度讲,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们的现实选择,也是聆听时代的声音所做出的时代选择。

3、我国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经济发展阶段角度做出这种转向的判断,既有其客观现实性,也体现了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中国经济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极大释放了生产力,五年前的54万亿元的GDP规模,2016年底的74万亿元规模,十九大召开之际达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1.5万亿美元,几乎是日本的三倍(4万多亿美元),老百姓收入水平大幅提高。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变化和矛盾也在凸显,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问题非常突出。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讲,我国也已到了需要更加依靠质量竞争的阶段。这是我国发展阶段转向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我们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动选择。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的。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演进的必经过程。

国际经验表明,这个过程并不是自然过渡的,在1960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个经济体中,截至2008年,只有13个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成功跨越的概率不到13%。

而中国目前恰恰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世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是个区间值和时间段,日本用了18年、韩国21年,新加坡31年,德国27年,高收入国家平均31年时间。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坚持推进经济转型、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经济体,才能成功迈入发展的更高阶段。

所以,建设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个意思,未来的路更艰难,哪怕只有10%的路,我们却要用50%的努力才能到达目标,正像总书记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猜你喜欢

阶段现代化体系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我的女巫朋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