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菌脲和噻呋酰胺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效

2018-05-14陈正州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增产花生

陈正州

摘要[目的]探索花生白绢病的有效防控途径。[方法]采用喷淋植株根茎部方法,研究异菌脲和噻呋酰胺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安全性以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异菌脲和噻呋酰胺对花生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好。50%异菌脲SC在施用量为1 200~3 000 mL/hm2时对花生白绢病的株防效为44.6%~68.7%,增产效果为 14.1%~66.5%;24%噻呋酰胺SC在施用量为750~1 050 mL/hm2时对花生白绢病的株防效为66.1%~79.4%,增产效果为64.9%~69.9%。[结论]采用适宜药量,异菌脲和噻呋酰胺可有效控制花生白絹病危害,增产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异菌脲;噻呋酰胺;株防效;烂果率;增产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2-0130-02

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xpl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pproach for peanut white silk disease.[Method]We took spraying plant roots and stems method to study control effect and safety of iprodione and thifluzamide against peanut white silk disease and effect on peanut yield.[Result]The iprodione and thifluzamide was safe to peanut. When the dosage of 50% iprodione SC was 1 200-3 000 mL/hm2, the plant control effect of iprodione against peanut white silk disease was 44.6%-68.7%, and the yieldincreasing effect was 14.1%-66.5%. When the dosage of 24% thifluzamide SC was 750-1 050 mL/hm2, the plant control effect of thifluzamide against peanut white silk disease was 66.1%-79.4%, and the yieldincreasing effect was 64.9%-69.9%.[Conclusion]If the dosage is suitable, iprodione and thifluzamid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amage of peanut white silk disease, increase yield obviously, so they are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eanut;White silk disease;Iprodione;Thifluzamide;Plant control effect;Rotten fruit rate;Increase production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一种土传性病害,病原真菌为半知菌类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原物以侵染花生根茎部、果柄、花生荚果和近地枝蔓为主,造成植株吸收水肥能力衰弱,地上部分逐渐凋萎,光合机能减退;近地面茎基、根部韧皮组织、果柄及荚果腐烂,植株提前死亡,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固镇县是“中国花生之乡”“安徽省第一油料生产大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在3.5万hm2以上。由于连作面积大,土壤中积存的菌源量大,在高温多雨条件下,花生白绢病发生较重,对花生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根据多年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田块减产10%~20%,病重田块减产在50%以上。该病不仅影响花生产量,还严重影响花生品质。目前,对于花生白绢病的防治,鉴于无抗病品种,采用的农业措施,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地防控,施用化学农药依然是防治花生白绢病的有效手段,之前已有很多相关研究报道[1-8]。固镇县以往多使用常规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但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此,笔者于2013年7—8月开展了异菌脲和噻呋酰胺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试验,旨在为花生白绢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固镇县城关镇力间村,南北走向,长度为106.2 m,宽度为18.6 m,面积为1 975.3 m2。花生白绢病常年发生较重。土质为砂礓黑土,肥力中上等,地势较平坦。施底肥:45%(15-15-1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46%尿素75 kg/hm2。花生种植方式为小垄双行双粒覆膜栽培,垄宽0.88 m,穴(株)距0.20 m,4月12日机械播种。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花生(品种为鲁花8号);供试药剂:50%异菌脲SC、24%噻呋酰胺SC,由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防治对象:花生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表1),每处理小区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90 m2。

1.4 试验方法

在花生结荚初期(7月13日),使用常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按不同处理药剂用量配成药液,喷淋花生根茎部,用水量为1 500 L/hm2。

1.5 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7月上、中、下旬3旬旬均气温分别为29.7、29.2、29.9 ℃,平均29.6 ℃;降水量分别为18.8、48.4、46.8 mm,累计114.0 mm;光照时数分别为58.2、50.9、86.2 h,累计195.3 h。8月上、中、下旬3旬旬均气温分别为30.8、30.6、26.6 ℃,平均29.2 ℃;降水量分别为4.2、37.2、74.6 mm,累计116.0 mm;光照时数分别为100.9、71.5、58.4 h,累计230.8 h。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1.6.1 白绢病病情调查。用药前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用药后第7、14、21天各调查1次;花生收获时最终病情调查1次。主要调查花生感染白绢病情况,每处理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30穴(60株),记录发病病株,计算株防效。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

1.6.2

产量调查。花生收获时,对各处理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4株,调查记载好果数、烂果数,计算烂果率。晒干荚果后进行测产(荚果全部折算成双果数),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

1.6.3 安全性观察。

施药后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如叶色和株高等,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死苗、矮化、褪绿、畸形等症状)。

药害分级方法:0级,无药害;

1级,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2级,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3级,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4级,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药剂对试验作物的安全性

施药后跟踪观察,2种药剂对试验作物无任何药害症状,花生生长正常。

2.2 各药剂处理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

2.2.1 不同时期株防效。

施药前调查,各小区均无发病情况。

药后第7天调查,仅处理①第2重复小区和空白对照3个重复小区发现白绢病病株,其他处理小区均未发病。处理①平均株防效为75.2%,其他药剂处理株防效均为100%。

药后第14天调查,各处理均有白绢病发生。经调查计算,处理④对花生白绢病平均株防效最高,达86.2%,其次为处理⑤、③、⑥、②、①。但处理④与处理⑤之间、处理③与处理⑥之间、处理①与处理②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药后第21天调查,处理④对花生白绢病平均株防效依然最高,达83.5%,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其次为处理⑤、③、⑥、②、①。处理③与处理⑤之间、处理③与处理⑥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花生收获时(8月22日)最终病情调查,处理④花生死亡株数最少,平均为7.67株,死亡株率最低,为2.56%;其次为处理⑤、③、⑥、②、①,平均死亡株率分别为3.56%、3.89%、4.22%、5.67%、6.89%;空白对照区花生死亡株率为12.44%。处理④对花生白绢病平均株防效最高,达79.4%,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④、处理⑤、处理③、处理⑥、处理②、处理①。无论是异菌脲还是噻呋酰胺,同一药剂品种,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其防治白绢病效果随之增加,处理小区死亡株数相应减少,死亡株率相应降低。2种药剂之间防效有差异;同一药剂,不同使用剂量(浓度)间防效也有差异,但处理③与处理⑤之间、处理③与处理⑥之间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表2)。

2.2.2 花生最终烂果率。

花生收获时调查,处理④花生平均烂果率最低,为2.28%,其次为处理⑤、③、⑥、②、①、CK。处理①、②、③、④、⑤、⑥与空白对照烂果率差异极显著;异菌脲不同处理之间烂果率差异也极显著;噻呋酰胺处理④与其他处理之间烂果率差异显著,但处理③、⑤、⑥之间烂果率差异不显著(表3)。通过对比病株率和烂果率可以看出,随着异菌脲和噻呋酰胺使用剂量的增加,2种药剂对花生荚果的保护作用要略高于其对花生植株的保护作用。

2.3 各药剂处理小区的花生产量

花生收获时,对各处理小区取样,晒干荚果后进行测产。结果表明,处理④小区花生产量最高,平均达54.1 kg,比对照增产22.2 kg,增产率69.6%。其次为处理⑤、③、⑥、②、①,分别比对照增产21.8、21.2、20.7、12.9、4.5 kg,增产率为68.3%、66.5%、64.9%、40.4%、14.1%。处理③、④、⑤、⑥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它们与处理①、②及空白对照之间产量差异极为显著(表3)。

3 结论与讨论

50%异菌脲SC在1 200~3 000 mL/hm2用量下、24%噻呋酰胺SC在900~1 050 mL/hm2用量下,对花生及环境安全,对花生白绢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能有效地保护花生荚果,增产显著,值得推广。

2013年7—8月固镇县降水230 mm,比常年同期雨量(326.9 mm)减少近30%,天气较旱,高温和干旱持续时间长于往年,不利于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建议:①在常年花生白绢病发生较重的田块或者在花生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情况下,异菌脲与噻呋酰胺宜采用高剂量(商品剂量异菌脲不低于3 000 mL/hm2、噻呋酰胺不低于900 mL/hm2);或间隔7 d左右,增加1次施药。②施药期应选择在花生下针末期或荚果膨大初期。③用水量要足。

参考文献

[1]杨广玲,刘伟,王金信.花生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花生学报,2003,32(S1):425-426.

[2]徐玉恒,钟建峰,卞建波,等.花生白绢病药剂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12):68.

[3]卞建波,陈香艳,张永濤,等.花生白绢病致病因素及生态控制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88-89,91.

[4]宋国华,吴微微.花生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1):12,17.

[5]英昌芹,陈士军.花生白绢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9(4):37-39.

[6]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等.花生根部主要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杂粮作物,2010,30(6):441-444.

[7]许欣然,张新友,黄冰艳,等.河南省局部地区花生白绢病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99-101.

[8]冷鹏,吴书宝,徐升华,等.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防治花生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2):51-53.

猜你喜欢

增产花生
花生猫便签夹
邂逅花生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