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

2018-05-14冯梦诗谢吉先王书勤蒋莹常蕾丁彬王显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苗数三唑酮死苗

冯梦诗 谢吉先 王书勤 蒋莹 常蕾 丁彬 王显

摘要 [目的]明确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控制作用及随施用剂量增加而提高的实际效果。[方法]以常规药剂40%多·酮(35%+5%)可濕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花生花针期喷施不同剂量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研究其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大面积控肥减药的现实要求,兼顾中后期花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需要,提出大面积生产上采用1.5 kg/hm2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替代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或与其交替使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中后期;死苗;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8-0111-02

Control Efficacy of 25% Triadimedon Wettable Powder against Dead Seedlings of Peanut at Middlelater Growth Stage

FENG Mengshi1, XIE Jixian1, WANG Shuqin2 et al

(1. Tai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aizhou, Jiangsu 225300;2. Taix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aixing, Jiangsu 22543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lear the treatment of 25% triadimedon wettable powder against dead seedlings of peanut at middlelater growth stage a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trol efficacy. [Method] Comparing with 40% carbendazim+triadimefon (35%+5%) wettable powder,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 of 25% triadimedon wettable powder on floweringpegging stage of peanut. [Result] Combin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large area, as well as considering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of peanut at middlelater growth stage, it suggested that 25% triadimedon wettable powder was used to replace the usage of 40% carbendazim+triadimefon (35%+5%) wettable powder or alternatively. [Conclusion] The resul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tensive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25% triadimedon wettable powder.

Key words Peanut;Middlelater growth stage;Dead seedlings;25% triadimedon wettable powder;Yield

花生生长中后期是指花生花针期直至成熟收获的阶段[1]。中后期死苗多由白绢病、茎腐病和根腐病引起[2-3]。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较长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麦角街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为有效防控花生中后期病害,促进花生中期稳健生长,后期减少死苗,笔者研究了施用不同剂量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大面积示范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药剂。

25%三唑酮为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产品,农药登记证号:PD20083752。

40%多·酮(35%+5%)为江苏华裕农化有限公司产品,农药登记证号:PD20060058。

1.1.2 供试品种。花生品种为泰花8号,由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1年通过国家新品种鉴定[4-5]。

1.2 试验设计

设以下处理:

L1为0.75 kg/hm2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kg/hm2水,基部喷雾;

L2为1.5 kg/hm2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125 kg/hm2水,基部喷雾;

L3为3 kg/hm2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kg/hm2水,基部喷雾;

L4为对照,空白区;L5为2.25 kg/hm2 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1 125 kg/hm2水,基部喷雾。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3.2 m2。选择往年花生病害较重的重茬田块,于花生开花期施药。

1.3 試验方法

试验设在高港区胡庄镇汪群社区1组左梅凤承包田,面积为866.67 m2,前茬小麦,6月6日收获,6月9日施用600 kg/hm2 45%复合肥后拖拉机旋耕、起垅,垅宽80 cm,垅高16 cm,垅面宽45~50 cm。

6月10日用0.45 L/hm2高巧+7.50 L/hm2卫福+4.50 L/hm2水拌种仁后晾干即播,6月12日施用1.5 L/hm2 96% 异丙甲草胺乳油,按对水量50 kg/hm2喷雾化除。6月16日出苗,7月4日初花,7月13日放样划区后统一按处理要求进行药剂喷施,喷药前调查田间病死苗数并拔除,每小区4 垅,宽3.20 m,长4.13 m,小区面积为13.2 m2。病害调查统一选定第2个重复各小区的第2垅。

1.4 调查方法

花生开花期于7月13日喷药前进行首次病害调查,然后于用药后7 d(7月20日)、14 d(7月27日)和收获前共3次进行新增病死苗数调查。每次调查后将病死苗清理出田间。7月17日、8月13日、9月8日3次人工拔除田间杂草,8月17日施用1.8 kg/hm2苏云金杆菌对水喷雾防治斜纹夜蛾。10月5日收获计产。

用药前后及收获期主要调查茎腐病、白绢病的病株率、死苗率;收获期调查小区产量。调查方法与标准参照国家花生区域试验实施办法。

防治效果= 空白区对照病死苗数-药剂处理区病死苗数 空白对照区病死苗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病死苗数及防治效果

7月13日开始喷施前,二重整区各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田间病情总体平衡。首次喷药后7 d,各处理新增病死苗数差异明显,其中L3的防治效果为80.0%;首次喷药后14 d,田间各处理新增病死苗数总体少于7月20日调查数,但表现趋势基本一致。其中L3防治效果最明显,为70.0%。收获前于9月26日再次进行田间调查,各处理病死苗数差异仍然十分明显,L3防治效果最明显,为78.4%(表1)。

2.2 各处理荚果产量

10月6—7日进行收获计产折净折干。结果表明,各处理单产变幅为3 517.50~4 137.45 kg/hm2,其中L3单产最高,荚果产量为4 137.4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 679.95 kg/hm2,增幅为17.63%;L5次之,荚果产量为4 017.4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499.95 kg/hm2,增幅为14.21%(表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F值为2.40,小于F0.05和F0.01值,表明区组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间F值为53.13,远大于F0.05和F0.01值,表明处理间存在极显著产量差异。

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用药处理与空白对照(L4)产量相比均达极显著差异,不同用药处理小区平均产量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L3处理产量最高,为4 137.4 kg/hm2,L4处理产量最低,为3 517.50 kg/hm2。

2.3 荚果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500 g果数和仁数均低于对照,其中L3最低,500 g果数为291个,500 g仁数为513个。而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均高于对照,其中L3最高,百果重为220.3 g,百仁重为91.3 g,出仁率为76.7%。

3 结论

防治花生中后期死苗,可采用适量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和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和增产效果。其中,采用3 kg/hm2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大;2.25 kg/hm2 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1.5 kg/hm2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控病及增产效果也均较好。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大面积控肥减药的现实要求,兼顾中后期花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需要[7-8],建议大面积生产上采用1.5 kg/hm2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效果相当于大面积常用的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可用于大面积替代或与其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臧秀旺,张新友,汤丰收,等.河南花生常见根茎部病害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42-143.

[3] 董海英.花生死棵原因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4(9):32.

[4] 王书勤,谢吉先,韩桂琴.花生新品种泰花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34-136.

[5] 谢吉先,王书勤,陈志德,等.花生新品种——泰花8号选育[J].花生学报,2012,41(4):45-47.

[6] 包文阁.花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J].河南农业,2017(25):34.

[7] 谢吉先,王书勤,韩桂琴.不同种衣剂组合对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61-63.

[8] 赵婷婷,焦庆清,蒋莹,等.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对花生病害的防效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148-150.

猜你喜欢

苗数三唑酮死苗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不同栽插苗数和密度对华航31 号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穴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机插秧每穴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水稻旱育秧死苗de成因与对策
早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