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5-14权青汪金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权青 汪金菊

摘要结合动物繁殖学课程结构以及现在大学生自身特点,立足实际,通过合理构建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期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235-02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与生产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繁殖规律和繁殖技术的科学,该课程是学习动物生产各论的基础,属于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骨干基础课程之一,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又是面向该学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各行业的发展均需要创新性人才,当然畜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老师在教授该课程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思考和摸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出满足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四有”人才,这也是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方面迫切而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对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行探讨。

1结合学生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动物繁殖学内容涵盖了繁殖理论、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繁殖生物技术来调控动物的繁殖过程,充分发挥动物的繁殖潜力,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畜牧业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畜牧兽医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这无疑是在向高校就如何培养适合畜牧兽医行业快速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特别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为了培养适合我国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根据学校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来源和历年就业特点,先后多次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比如:将该课程的理论课时调整为40,实验课时设为20,还增加实习教学内容,着实加大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由于动物繁殖学方面的知识更新较快,而更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地补充到教材中,学生也不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因此,授课老师在教学期间要不断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与该课程教授内容相关的前沿信息和动态,及时地将书本里没来得及更新的专业知识增添到教案中,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教学团队注重教研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及时地将科学研究的新发现和研究方法等传授给学生,还能将学术期刊中出现的新概念等融入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准。

2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熟练地把握每章节的内容特点,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如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视频、显微镜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动物组织和器官的直观认知,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动物标本、模型等辅助工具,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在正处于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之一,而且现代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直观视觉效果、更高的学习效率以及更大的信息资源。因此要利用好多媒体这个教学工具。例如: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与受精过程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精子和卵子的形态以及运行轨迹有直观地认识,而且还直观地观看到受精的整个过程。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把生产实践中制作的录像片(如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分娩以及胚胎移植等)播放给学生观看等。以上这些辅助手段比老师仅用语言表达的要清晰明了,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增加學生的学习热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为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物繁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外,还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参与式、案例式、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以动物繁殖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主线,以网络数据库为基础,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过程中;预先设置一些与此次讲授内容有关的问题,如动物是如何繁育后代的,精子与卵子是如何结合的,妊娠时如何维持的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课后会根据所设置的问题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归纳和总结。在课堂上,老师在授课之前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述课程的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如收集与家畜繁殖相关的技术、方法和疾病等);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教学大纲撰写相关案例报告。在课堂上每组派代表对所写的报告进行汇报,同时要求其他组同学参与讨论,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根据每组的表现进行考评,将考评成绩记录到平时成绩中。

角色互换教学主要通过选取部分章节,由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方法进行授课,探索学生自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例如,有些章节的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就会显得无精打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在讲授前一周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讲内容进行预习,按照班级人数分组,每组2~3人,每人负责一节,自行准备材料,制作PPT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学生如有疑问可以提出自己看法,最后由授课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一考定成绩”教育评价方法和体系对检验学生的知识量以及测试学生的记忆能力、技巧运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等是有益的,但是很难综合考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想真实、客观、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对现代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动物繁殖学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3部分组成,包括考勤(10%)、课堂提问(10%)以及课后作业(10%)。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态度、实验表现、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几个方面确定。期末考试成绩由闭卷考试(30%)和课程论文(10%)两部分组成,闭卷考试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内容进行贯串和总结,考核学生论文写作、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动物繁殖学进行上述改革后,使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中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动物繁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与总结、敢于尝试与创新的良好习惯。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将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继续探索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为畜牧养殖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新型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