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望两优5511的选育与应用

2018-05-14谌钧周俊莫净雅黄何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产优质育种杂交稻

谌钧 周俊 莫净雅 黄何

摘要望两优5511是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自选两系不育系望S与恢复系望恢5511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介绍了望两优5511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制种技术。

关键词 高产优质;育种;杂交稻;望两优551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027v02

保证粮食安全和提高品质是当前粮食生产的两大重任。有研究表明,截止到2050年世界粮食产量需增加近一倍才能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协调水稻品种的产量、米质和抗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了摆在育种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但由于一些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使单产显著增加,因此水稻总产量保持稳定。研究表明,目前农民种植水稻的产投比不高,风险过大,种田收入难以维持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因此发展高档优质杂交稻对于摆脱中国目前的稻业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保证高产的基础上,如何改善稻米品质,有效协调产量、米质和抗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现代育种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两用核不育系望S与恢复系望恢5511选育出来的新组合望两优5511总体表现优异,经过多年的区域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都表现出高产、优质、抗倒性强、易制种等优点,并于2017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70029)。鉴于此,笔者介绍了望两优5511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制种技术。

1选育经过

不育系望S是以两系不育系Y58S为母本,(光身N/先恢207//常规916)杂交选育的稳定后代为父本杂交,后代用系谱法多代增压选育而成的,其不育性状稳定、异交结实率较高、米质好、配合力强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定。

恢复系望恢5511是由零轮/H1//E32/先恢207///9311//EFPCSON/零轮杂交选育而成。

为了配出高产、抗倒、大穗的强势杂交稻组合,2009年冬在海南三亚用望S与望恢5511测交。次年在长沙正季种植F1代,组合表现熟期适宜,穗大,抗倒,落色好。2010年冬季安排海南小面积制种,次年正季在长沙参加中稻品比试验,平均产量9561kg/hm2,比对照增产8.7%;2012年继续参加中稻品比,平均产量9429kg/hm2,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9.4%。

2产量表现

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结果显示,望两优5511在2014年初试平均产量为9394.55kg/hm2,比丰两优四号(CK)增产5.41%;日产量65.97kg/hm2,比对照高5.40%;全生育期142.4d,比丰两优四号(CK)迟熟1.1d。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10210.65kg/hm2,比丰两优四号(CK)增产5.51%,日产量72.93kg/hm2,比对照高4.08%;全生育期140.0d,比丰两优四号(CK)迟熟1.9d。2014-2015年区试平均产量9802.8kg/hm2,比丰两优四号(CK)增产5.46%,增产点比例92.8%;日产量平均69.42kg/hm2,比對照高4.33%;全生育期2014-2015年区试平均141.2d,比丰两优四号(CK)迟熟1.2d。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955.0kg/hm2,比丰两优四号(CK)增产6.6%,增产点比例100.0%;日产量63.4kg/hm2,比对照高6.13%;全生育期141.2d,比丰两优四号(CK)迟熟1.2d(表2)。

综上所述,望两优5511具有高产、稳产以及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区域(武陵山区除外)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3主要特征特性

3.1农艺性状表现 根据2014-2015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数据可知,望两优5511总体表现株型紧凑,叶下禾,叶色淡绿,剑叶挺直,稍宽,熟期落色好,叶青籽黄;植株整齐,抗倒能力强;分蘖力较强,有效穗231万/hm2左右,株高119.4cm,穗长26.4cm,穗大粒多,且平均每穗总粒数224.2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4.8g,后期落色好。

3.2米质分析 参试品种的米质检测样品统一进行种植和检测,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河南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点提供样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检测分析。主要指标结果如下:望两优5511的糙米率为81.0%,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4.7%,籽粒长度6.7mm左右,长宽比3.0,垩白粒率21%,垩白度3.1%,透明度2级,碱消值4.3级,胶稠度75mm,直链淀粉含量15%。因此,望两优5511出米率较高,外观品质优良,口感偏软,食味品质佳。

3.3抗性鉴定 稻瘟病抗性鉴定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湖北宜昌市农科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福建上杭县茶地乡农技站和江西井冈山垦殖场石市口分场负责鉴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负责白叶枯病抗性鉴定。鉴定采用人工接菌与病区自然诱发相结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发展中心负责稻飞虱抗性鉴定。鉴定结果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负责汇总。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负责生产试验品种的耐热性鉴定。鉴定种子均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点统一提供。鉴定结果表明,望两优5511稻瘟病综合指数5.05级;白叶枯病平均4级,最高级5级;褐飞虱平均级9级,最高级9级。在多年多点试验中,望两优5511没有发生过大面积的稻瘟病现象,总体抗性表现较好。

4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时播种 望两优5511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中稻栽培时适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根据该组合生育的特征特性,要充分发挥出该组合的杂种优势,必须要保证基本苗,大田用种量7.50~11.25kg/hm2,秧田用种量120~150kg/hm2,充分做到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

4.2适时移栽 研究表明,适宜的秧龄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增加生物量,从而实现高产。因此,为培育壮秧,促早分蘖,秧龄期需控制在28d内;移栽密度23.31cm×26.64cm,插足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

4.3施足底肥,早施追肥 足实基肥,基肥以人畜粪为主,早施追肥,巧施壮籽肥,追肥和壮籽肥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基肥、分蘖追肥、壮籽肥按总施肥的5:3:2分次施。

4.3科学管水,及时晒田 返青期和分蘖期浅水管理,有利于秧苗快速返青和分蘖的发生;够苗及时晒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减少病虫害;幼穗分化及时复水,后期干湿交替壮籽,收获前7d断水,忌断水过早,引起早衰,做好养根保叶,确保植株健壮。

4.4注意病虫害防治 望两优551l的病虫的防治重点是稻瘟病,在稻瘟病多发区域要注意及时预防。全生育期应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病虫预报通知,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

5主要制种技术

5.1合理安排母本育性转换期和父母本的播差期 望S属光温敏不育系,感温性中等,不育转换的起点温度为22.5~23.0℃,不育期转不育性稳定,败育彻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根据湖南的气象条件,望S育性敏感期应安排在7月20-8月15日,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父母本播差间期13~15d,叶差为3.7叶。

5.2培育强壮父本保证足够花粉供应 培育分蘖壮秧是获得制种大田丰产的前提条件。制种田播种时应保持父本的稀播匀播,促父本早发分蘖,培育壮秧,保证在移栽时父本有有4~5个分蘖,应该加强管理,保证父本有足够的花粉供应。

5.3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 望两优5511的父母本行比采用2:(14~16)为宜。适当增加父本行比,可实施大双行父本,双行父本的行间距控制在33cm左右,以提高制种产量。株距和父母本行间距均控制在20cm左右,保证42000蔸/hm2的父本基本苗架。母本插足基本苗,株行距13.3cm×13.3cm或13.3cm×16.7cm,插42萬穴/hm2左右,每穴插2根谷秧。

5.4加强肥水管理,建立高产群体 施肥方法采用基肥施足,追肥迅速,重施有机肥,适当追肥促平衡的方法。施腐熟的有机肥22500kg/hm2,碳氨、磷肥各40kg,氯化钾15kg作底肥。对父本偏施肥2次,活蔸后沿父本行沟施碳铵7.5kg,磷肥5kg后复泥,移栽后10d内用尿素、磷肥、钾肥各60~75kg/hm2,客土600kg/hm2,作球肥深施,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增加有效穗。母本插后4~6d内一次性追足肥,后期看苗增施。实现母本颖花量超30000万/hm2,父本12450万/hm2以上。5.5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当主穗破口10%时喷施“920”,用量约300~375g/hm2,共分2次喷施,采用先轻后重的喷施方法,第一次喷施约120~150g/hm2,隔天进行第二次喷施约180~225g/hm2;在喷施时应适当加大父本的用量,使父本的株高高出母本15cm左右;在盛花期再喷施约45~60g/hm2的“920”对母本进行喷施,促进母本的2次扬花。穗期喷施2~4次的KH2PO4,总用量1kg左右,以增加谷粒饱满度;在父本散粉高峰期对父本进行赶粉2~3次/d,促进授粉完全。

5.6注意病虫害防治 做好稻瘟病、黑粉病、稻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的预防工作。后期特别注意稻瘟病、黑粉病的防治工作。防治稻瘟病可用富士1号、稻瘟灵、三环唑等药剂,其中富士1号与三环唑混施效果最好,防治稻粒黑粉病可用爱苗、灭黑灵等药剂。

猜你喜欢

高产优质育种杂交稻
浅谈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迷你南瓜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浅析林业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陕北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