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江村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2018-05-14吉洁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费孝通研究方法

吉洁

[摘 要]《江村经济》是一份严谨的田野调查学术论文,同时更是一篇出色的人类学论文,通过对开弦弓村农民生活状态、经济状态、家庭关系进行详尽描述,以此来解释西方文化科技与本土文化的交锋与共荣。本书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内容价值,为社会学话语和理论建构带来了启示。同时,本文的研究范式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费老的扎根实践和其人类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江村精神”,成为学术的里程碑。二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基本没有条件参考国内其他社会学者田野调查的样本,摆脱了农村发展现状的理论碎片,以整体的社会视野观去考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从大历史背景下分析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三是从学术态度的角度看,本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是一种“理性知觉”“反复求证”“积极追寻”“从实求知”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江村经济;费孝通;理论特征;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1 《江村经济》的理论特征

费老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其田间地头的实地调研方法,被证明为人类学与社会学最好的研究范式。马林诺夫斯基评价说:“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以复述静止过去。它有意识地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江村经济》的重要性表现在本书改变了人类学的发展轨迹。书中倡导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应该从“野蛮人”转向文明社会,也因此引起了西方一阵研究东方的风潮。该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对乡村工业改革理论、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理论、城乡管理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研究农村社区中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更加注重研究乡村工业改革的起因、过程和产生的社会影响,更加注重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市镇,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城乡关系理论。

1.1 乡村工业改革理论

费老通过江村调查得出,虽然家庭工业是乡村经济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下,传统家庭手工业必然要走向衰落,江村农民通过十年的改革,走上了鄉村工业改革之路,推动江村蚕丝业的技术和社会组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整村改革的案例为我国乡村工业改革发展探路,促使费老对江村工业改革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我国乡村工业未来的发展指出可能性道路。

1.2 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理论

费老在调研中将村庄看成是经济与其他社会因素互相作用的系统,包括社会结构、文化、经济变迁如何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1.2.1 社会结构的影响。费老认为,只有通过家庭的社会关系才能认识家庭和乡村的经济生活。从婚姻角度来看,费老认为婚姻的社会功能是“绵续家世”,婚姻的经济功能是对家庭经济有所贡献。由于蚕丝业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家庭在选儿媳时,会考虑到媳妇的养蚕缫丝技术,如果有很好的技术就能赢得家庭的好感,家庭地位也会因此上升。对男方家庭而言,结婚可以增加家庭劳动力,但对女方家庭而言,则会失去一个家庭劳动力,同时还要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对家庭来说会构成一种经济损失,因此很多家庭会因为担心未来的经济负担而重男轻女,从而导致人口比例失调和婚姻困难。从生育子女的角度来看,子女越多越可以对家庭经济的稳定作出贡献,因此,生儿育女就有了内部动力。从分家的角度来看,孩子成家后会产生独立的经济能力,这种独立的经济能力将对原生家庭产生瓦解力量,分家后父母将土地进行划分并传递给下一代,这导致了土地的分散,进而影响了水利和畜力的使用和对其他集体耕作方式的进步,从而妨碍了农业技术进步。

1.2.2 文化的影响。从分家的角度来看,“只要他父亲在世,便可以对他使用的土地和房屋施加影响。儿子不得违背父亲的意愿去出售土地。父母需要食物时,他必须送往。父母双方年老有一方在世时,他必须负责赡养。所以分家并非就此完全结束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交租的角度来看,传统道德观制约着开弦弓村农民的交租行为。佃户交租的责任主要出于道义上的责任,但经济萧条时,这种道德责任就会弱化,导致佃户对交租的抵制,同时引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消费的角度来看,费老认为文化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同时也对消费有所限制,比如过度消费的文化被认为是奢侈浪费。因此,在乡村中,由于过度消费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风险,因此人们鼓励节俭,反对挥霍浪费,这说明节俭的文化标准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制约力。

1.2.3 经济变迁的影响。费老认为,经济方面的变化必然导致非经济方面的变动,从而引起社区各部分间的冲突和失调。从土地占有制变动对财富分配和阶级间冲突的角度来看,农民土地流失与高利贷制度有关,农民由于经济困难而向城镇放贷者借钱,当还不起债时,农民则变成佃户,虽然保留田面所有权,但也承担着较重的地租,导致村中的财富向城镇流动,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佃户与地主的冲突也不断加剧。从经济贫困对社区影响的角度来看,由于家庭蚕丝业的衰落,农民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导致农村集体活动减少。经济贫困也会对婚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童养媳”的出现主要是可以节省不少费用,是贫困人家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妇女地位,甚至对年轻夫妇建立一个独立的家庭都有不利的影响”。从工业改革行动的角度来看,江村蚕丝业的衰落导致了经济萧条,农民为摆脱危机逐渐接受了蚕丝业改革,通过建立集体工厂制度,给农户们带来实际收入及预期利益,但是对传统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3 城乡管理理论

费老在进行江村调查的过程中,对村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研究。通过调查得出,村庄城镇间的亲属关系很薄弱,他们的关系更多是立足于经济,包括贸易、金融、土地占有等关系。费老认为中国乡村城镇的关系是对立的,这将加剧乡村经济的恶性发展,因此费老建议要在三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是在城乡间建立良好的金融组织,为农民授信,解决三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消除农村高利贷行为。二是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但是费老同时也认为,这种土地制度改革的方法是不能根本解决土地问题的,他认为“最终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的措施”。事实上,费老没有认识到农民革命的必然性,对真正复兴乡村工业没有十足的信心,而仅仅将希望寄托于乡村工业上。

2 《江村经济》的研究方法

费老全面的研究方法也相当可取,尽量地去调查和展现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和工具。费老第一次在江村进行调查时,通过深入实地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亲身体验、走访观察、分析思考,描摹出清晰的乡村社会图景。通过对1936年江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描述和分析,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成为该专著的经验证据。这种系统、全面的描述,反映出研究者做研究的全力以赴。

2.1 微型研究方法

费老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工作方法叫做“微型研究”,江村是该类型研究的样本。该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深入接触研究对象,如对人物思想活动、社会关系的把握。费老微型社区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社会,而且不只是这个小村所表现出来中国社会的一部分,还有志于了解更广阔更复杂的‘中国社会。”虽然这种从某个社区入手来概括国情的方法容易遭到质疑,“以江村来说,它果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农村,但是确有许多中国的农村由于所处条件的相同,在社会结构上和所具文化方式上和江村基本上是相同的,所有江村固然不是中国全部农村的‘典型,但不失为许多中国农村所共同的‘类型或‘模型”。从江村能看到很多传统农村的特征,让人看到无数中国农村的影子,因此,对江村的深入研究和观察就具有现实意义。

2.2 历史比较分析法

费老在1935年、1957年、1981年三访江村,通过三个时间段的比较,客观分析了40年来时代背景、经济政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对江村产生的影响,该专著对研究者进行不同歷史阶段的农村经济调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2.3 类型比较法

费老在《云南三村·序》中写道:“把相同的详尽的归在一起,把它们与不同的和相远的区别开来,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或模式了,这也可以称之为类型比较法、应用类型比较法,我们可以逐步地扩大实地观察的范围,逐步识别出中国农村的各种类型。也就由一点到多点,由多点到更大的面,由局部接近全体。”如果仅通过江村的特点来概括中国农村的特点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农村还应当有宗教、文化、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叙述分析。因此,尽管本书已规划出土地利用和农户家庭的再生产过程,但仍然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的特点,所以通过类型比较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对不同类型农村的认知,从而更加近距离认识中国农村的基本面貌。江村在类型学上的意义在于,一是开弦弓村能够通过典型来研究依靠水土运输的集镇系统。二是该村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所以,可以把该村作为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变化是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三是开弦弓一带由于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有关土地占有制度在这里也有特殊的细节。开弦弓村将为研究中国土地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实地调查的场地。费老之后也对云南的禄村、易村、玉村等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开弦弓村的差异性比较来认识中国各地各种社区遭遇的现代化变迁过程。

2.4 功能分析法

费老将开弦弓村的社会生活看作一个整体,考察了农村的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如:费老认为当时国民政府颁布新民法,给予男女平等继承权、抵制封建迷信等措施难以推行的原因是传统文化具有的历史背景意义,这种历史文化对社会结构产生的功能作用是难以通过强硬的法律制度改变的。他认为如果要对社会文化进行改造,就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并且会一直持续到新系统的产生为止。

3 结语

通过对《江村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综述,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经济社会学作出的重要贡献:一是费老提出的经济社会学,他从社会角度对经济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解释,论证出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的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费老在研究纯经济问题时,也更加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更加细致的解释。二是他总结出了适合对社区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社会学、人类学方法,更加强调参与式观察,这种参与式社会学调查正是基于对事实的考察,是费老江村调研的重要特色。三是总结出经济社会学理论,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利于指导经济改革和社会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江村经济[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2] 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社会调查自白(第10卷)[M].群言出版社,1999.

[3] 丁元竹.农村社区研究:由类型比较到模式比较[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4(02).

[4] 乔凯.费孝通农村社区研究方法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6(02).

[5] 韩蕾蕾.微型社区研究的范本[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猜你喜欢

费孝通研究方法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费达生和费孝通的姐弟深情
费孝通夫人“问罪”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