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者”与“弱者”理论视角下的城乡贫富分化问题探析

2018-05-14赵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强者弱者

赵佩

[摘要]新自由主义增长模式、以减少贫困为先导的增长模式、直接的福利增加增长模式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三种模式。社会存在“强者”与“弱者”,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则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强者”与“弱者”理论倡导的正是以减少贫困为先导的增长模式。在这种视域下的城乡差距问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等措施予以缓解。

[关键词]“强者”与“弱者”理论;城乡差距;贫富分化;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随之呈现,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而农村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几十年前,中国农村改革进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阶段,国家领导人便把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几十年来,党和中央政府致力于改善国计民生,出台了多项惠农支农政策,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农村的面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目前也有不少问题出现,如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农业生产粗放化、农村贫富差距的增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村干部贪污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怎样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怎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带动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合理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怎样遏制腐败现象向农村转移,这些都有待于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次世界农村与农民学论坛中,密歇根大学迪尔本分校校长Daniel Eastman Little在题为“中国农村改革:我们需要知道什么”的讲座中强调,中国社会现在变得十分复杂,社会变革在不断发生,但是社会进程中的各种机制间却缺乏一定的联系。过去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的高水平,但是仅有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经济发展过快将带来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下降或停滞不前等问题。因此,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即做大国民经济这块“蛋糕”的同时,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发展造成的贫富差距,做好分 “蛋糕”的工作是我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 “強者”与“弱者”理论

1.1 社会存在“强者”与“弱者”

社会存在“强者”与“弱者”之分,因为现实中有一部分人排斥在经济增长与经济成果分享之外,这一部分人被称为“弱者”。2010年9月,胡锦涛指出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而在此之前,越南和印度都已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融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之所以提出包容性增长就是因为社会中有这样的一种“弱者”群体,他们或者政治地位低下,或者经济能力低下,或者社会地位低下。人的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社会地位、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在经济方面的动机、能力和效果有差异。这种差异在社会经济方面就体现为经济效率的差异。

1.2 市场力量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强者”淘汰“弱者”是必然趋势,因为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往往更有利于市场中“强者”的生存。“强者”与“弱者”理论的第二个观点是市场力量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一方面,“强者”能给社会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他们所能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率幅度大于“弱者”所能带来的效应,所以社会自然而然地更重视强者。另一方面,市场力量只会使弱者权利受侵蚀。“强者”因为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更高,他们往往有更高的话语权,拥有更高的对资源的支配权;在经济主体均以利己心态来从事市场经济活动而无任何外力干涉的条件下,“弱者”的利益更容易被侵蚀。从这个层面来说,市场力量也将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1.3 提高“弱者”的能力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

从“强者”与“弱者”理论来看,弱者与强者在后天能力培养的机会上也有差异,如果消除机会的差异,弱者的能力就能提高。因此,效率差异可以通过提高弱者的能力来实现减小,从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经济可持续的增长。正如李丹教授提到的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三种模式:一是新自由主义增长模式,以经济高速增长为一切主导,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把发展和效率作为第一要务;二是以减少贫困为先导的增长模式,它的重点在于社会的再分配,即使这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三是直接的福利增加增长模式。这一种模式主要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对民众推行的福利供给。“强者”与“弱者”理论倡导的正是第二种,即以减少贫困为先导的增长模式。因为尽管短期来看,这种增长模式会暂时抑制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对贫困人口收入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优于其他两种模式 ,从而达到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目标。包括我国所提出的“包容性增长”也是基于这一理念下建立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有二:一是强调效率与公平并不冲突,并着力从改善市场公平性促进市场的较高效率运行。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以减少贫困为先导,从而可能导致经济的增长在短期内出现乏力。二是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尽量避免强者与弱者的利益出现过分悬殊,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更为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贫困人口的幸福感在这种模式下会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2 “强者”和“弱者”理论视角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

回到中国城乡关系上,占人口比例大多数的农民无疑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弱者”群体,因为他们的经济能力和其他权利都比城市人口弱。他们中的大部分积极参与到中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来,但是在经济增长成果分享中,他们能分到的“蛋糕”是很小的一块。我们一直更多地关注如何要做大国民经济这块大蛋糕,但对于如何分好蛋糕,尤其是分好给农村的这一份蛋糕,我们关注的太少,殊不知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同等重要,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在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提高弱者的能力是实现效率可持续提升的前提。尽管强者与弱者的能力都能够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但是由于强者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的关系,促使强者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效率的能力比弱者更强。但是,弱者的能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又将制约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尽可能地往农村方面倾斜是非常重要的。

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来讲,弱者权利的保障与改善是确保他们长期共享经济增长成果,实现社会的持续公平的前提。过大的贫富差距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削弱社会的投资意愿,从而造成经济停滞,甚至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因此,重视农村领域的收入分配问题,重视农民在经济发展成果分享上的权利,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的持续公平,以便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

3 “强者”和“弱者”理论视角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是缩小农村贫富差距的前提。尽管几十年来,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但是长期以来重城轻乡观念的存在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现象依然存在,无形中增加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因为,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应鼓励各地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发挥自己的长处,将经济搞好、搞活。目前农村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除了要加强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民队伍的建设以外,还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现代农业经营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以满足现代农业对高技能农民的需求。

3.2 以富带穷实现全面脱贫

在缩小农村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上,还可以发挥富人对穷人的帮助作用,以“富幫穷”机制来解决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具体来说,政府首先要对先富者进行一定的政策导向以及思想观念的教育,让他们主动带领后富者走上致富道路。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建立“先富地区牵手后富地区共同致富”的机制,缩小地区间的贫困差距。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应更好地发挥政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同时,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缓解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的一种有效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县域特色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推动以富带穷实现全面脱贫。

3.3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政策

完善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于缩小农村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新农保、新农合、低保、五保、农村优抚、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等。首先,政府在完善这些社会保障的过程中,可以多“下乡“进行调研,倾听民众的真实想法,做好民众心声的反馈工作,确保农民的真正需求得以实现,从而真正缩小贫富差距。其次,完善农村社会福利设施配套建设,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设施齐全的敬老院,并逐步办成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民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3.4 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

在我国,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一种特殊人群。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却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待遇的公共服务的福利,是被城市忽略的一个群体,但这一群体在城市的权益保障却越来越成为了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合法权益必须得到有效地保障。因为这是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有序转移、城镇化能否顺利进行、社会的长久稳定问题的关键。重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一方面要清理制约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取消对务工农民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整治对务工农民的乱收费行为,为农民进城就业、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完善农民工进城后的各项配套政策,如户籍制度、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尽量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同市民同等的待遇。应加强农民工流出地与流入地的交流,确保农民工社保的接续、户籍的相对自由流动,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确保每一个农民工在城市都能过上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金锦,陈蕴哲.广东省农村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和对策分析[J].安徽文学,2009(01).

[2] 周文,孙懿.包容性增长与中国农村改革的现实逻辑[J].经济学动态,2011(06).

[3]谢扬.中国农村改革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J].小城镇建设,2001(06).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强者弱者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弱者
漫画
强者的品质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
强者的品质
改革中我不要忘记“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