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岑巩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8-05-14龚妮黄朝宾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转移农村经济发展劳动力

龚妮 黄朝宾

[摘要]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原因入手,以岑巩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特征进行分析,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了其对农村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从提高土地利用率、扶持第二、三产业、加强教育培训以及合理投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1.1 外出原因

1.1.1 农村经济落后。落后的农村经济是导致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如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及其它一些原因的影响,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民的收入还不高,相比城镇人口来说差异很大。为了获得所需的物资资料,解决生产、生活及子女入学所需,在没有其它增收途径的情况下,农民选择进城务工。

1.1.2 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断激化。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而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导致人多地少,一些土地被政府征用,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无经济来源,最终只能外出务工。

1.1.3 农业与工业形成的“剪刀差”关系。工业产品价格高,而农产品的价格比较低,“谷贱伤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外出人员增加。

1.2 回流原因

1.2.1 企业大规模的整改。近年来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行了关闭、停产等措施,就业岗位减少,劳动者就业变难。

1.2.2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引发劳动力回流。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增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返乡就业的机会。返乡就业既可以赚钱又可以照料家里,回流就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最佳选择。

1.2.3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需要高质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之后,农民工生活费用高,收入不高,扣除生活费用后所剩的余额不多,同时,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醫疗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倘若能在家乡就业,他们必然会选择回乡就近就业。

2 岑巩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征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岑巩县地处贵州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位于湘黔两省三地(黔东南、铜仁、怀化)交界处。面积1486.5km2,管辖7镇4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据岑巩县人民政府统计,目前岑巩县农村劳动力从事各种产业生产的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5年,岑巩县年末总人口233092万人,农村人口160254万人,其中男性72838万人,女性人口10701万人。全县年末从业人员共计14.08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6.77万人,第二产业1.45万人,第三产业5.8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3.94万人,男性约2.08万人,女性约1.86万人,年龄约在20~50岁的青壮年,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的大约占总劳动力的80%以上。总的来看,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在减少,就近就业的人数在增加。

2.2 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2.2.1 转移出去快而多,回流慢而少。据统计,2016年岑巩县常用耕地面积2.43万多hm2,人均约为0.1hm2。人均耕地少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非常快而且数量大。但是由于农业发展水平低,第二、三产业不发达,当地就业机会少或工资性收入低,以及创业难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回流慢而且人数少。

2.2.2 中青年人居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统计,2015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3940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233092万人的16.90%;2016年外出务工人员45650人,约占全县总劳动力的33%,男性劳动力约占67%,女性劳动力约占33%。外出务工主要为20~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109068人,占总劳动力的80%;高中及中专18667人,占总劳动力的14%,大学及大专以上7786人,占总劳动力的6%,外出务工者多在初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2.2.3 转移地区和就业行业相对稳定。就转移地区而言,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从就业行业看,大多数转移劳动力都是从事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业以及服务业等,第二产业的居多,近年来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多在初级、次级岗位就业。

3 岑巩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投入各产业的资金增多。使农民收入得到提升的一个途径就是劳动力转移。然而岑巩县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缓慢,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第二、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对劳动力的接纳能力有限,因此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没有选择在本地流动就业,而选择转移到东南沿海地区务工以增加收入。按照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向城市进行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会增加工资性收入,2014年岑巩县劳务输出五万余人,分布在广东、江浙一带等沿海城市,据县金融部门统计,岑巩县农村信用社和邮政银行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17.7亿元和4.97亿元,其中有60%以上的存款来源于务工收入(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约3680元),劳务输出这一项就创造收益超过十三亿元,劳动力转移使农民的收入增加,投入各产业的资金增加,使得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3.1.2 农民工的劳动知识技能得到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的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农村劳动力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以及就业单位对于人的选择都是自由的、双向的,而这种选择方式就使得劳动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近几年来岑巩县实施了“智力务工,技能输出”的劳务战略,根据劳务市场需求,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来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比如进行集中学习、开展讲座等等,每年都会举办四十多次专题培训,共有26000余农民接受培训,培训业务骨干3600余人,通过培训使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经过培训的农民一般都会学到2~4门的专业技能,这样他们外出务工时就能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从而提高工资性收入。同时建立了从输出前培训到输出后信息咨询、就业培训、岗前协调、维权等一条龙服务管理体系,强化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科学管理。其次,进入城市后,农民工通过学习,可以使自身的思路和想法得到开阔,学会了很多专业技术,提高了自身素质,一些回乡就业或创业的农民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带回了家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1.3 用第二、三产业带动就业。转移劳动力回乡就业或创业后,他们将先进思想理念、知识、技术以及资金带回去,不仅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2015年岑巩县返乡农民工投资办企业的有200余人,办微型企业的有120余户,累计投资30余亿元,年创产值近20亿元。2015年岑巩县在县政府和返乡农民工的支持下,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总体规划面积为30.23km2,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2.5亿元,已落户企业30余户,累计解决就业3000余人。2016年上半年岑巩县自主创业人数共计896人,其中返乡农民工785人,带动就业4687人。

3.1.4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土地的人均占有量得以降低,使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使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科技化生产迈进,从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岑巩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十七家,其中有三家是省级,有十四家是州级。2015年龙头企业的总销售收入超过三亿元。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组织化程度也得到提升,目前岑巩县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2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8个,家庭农场100个,带动农户1.55万余户。发展思州柚、杂交水稻制种、大鲵等特色产业50余个,年创产值达5亿元。另外,劳动力转移到多个领域,比如养殖、观光等,它们成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纽带,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3.2 消极影响

3.2.1 土地撂荒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农民工外出务工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也打破了原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平衡。土地本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却有大片的土地荒废无人种植,因为大部分中青年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只有老人、小孩和妇女等,因为劳动力投入不够,使得很多的土地被荒废,土地利用率越来越低。据岑巩县国土局统计,2016年全县耕地面积24336.76hm2,撂荒面积576hm2 。外出务工农民脱离土地缺乏安全感,他们要考虑给自己留后路,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把自己的土地转让给其他人,他们把土地看成是最后的生存保障,不愿意将土地转给他人,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受到很大影响。

3.2.2 造成农村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劳动付出和劳动收入不匹配,当人们在做同样的付出时得到的实际回报率却不相等,那么勞动力将从低报酬率的行业流动到高回报率的行业。目前岑巩县的整体经济还处于待发展阶段,农业劳动报酬相比于其它行业的报酬低,劳动力能力较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向大城市转移就业,留在家乡的大多数的人都是“老、弱、病、残、妇、幼”者。老人、妇女逐渐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这就意味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是真正的“劳动力”流出,而是农村人才的流失。由于农村人才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3.2.3 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留守在家乡的都是老弱妇孺,他们中有的人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难以接受新事物,比如不愿让土地流转,不愿意参加新农合,缺乏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满足于单家独户单打独斗等。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科技文化知识不足,影响了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有的不会使用现代农业机械,有的不会正确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农业科技产品,有的甚至舍不得花钱购买,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这些问题不但使农民的收入受到了影响,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很多农民工认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收入不多,但是承担的风险却很大,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多数资金也都是在第二、第三产业上进行投入,很少愿意在农业上进行投资。正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上的投入不足,势必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3.2.4 农村有效劳动力不足,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大量外出后,使农村的很多基础设施如水利、农田、公路、教育、体育、卫生等难以完成。由于劳动力匮乏,投入的人力不足,水利、公路、农田等基础建设非常困难,使工程不能按时竣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也造成较大影响。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新型农业集体组织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了减轻土地撂荒现象,提高土地利用率,政府除了要加强土地流转集中使用好处的宣传外,还应给予农户合理的土地流转费。为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政府应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创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帮助土地流转。对专业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给予大力扶持,并做好农村新农合的宣传工作,使农民群众充分理解参加新农合的好处,激发他们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逐步把农户家庭分散经营转化为集中经营和规模化经营。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民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也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2 大力扶持农村第二、三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

业或就业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或就业的主渠道和蓄水池。第二、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较大,加上农民工在家乡创业或就业能解决照料老人和孩子的后顾之忧,对他们具备了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新型乡镇企业和开发第三产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宽广的创业和就业渠道,吸引农村转移劳动力回乡创业或就业。政府要从资金、税收和信贷等方面对开办农村第二、三产业给予优惠,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给予政策上、资金上、智力上以及法律上的有力支持,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困难。

4.3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其务工、务农的

知识技能水平

一是要加强对留守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农村留守劳动力进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和现代生产经营知识技能的培训,大力提高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知识技能水平,使他们形成现代农业观念,尤其要形成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可以采取举办夜校、网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二是加强对转移劳动力的职前培训,不仅使他们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要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以提高工资性收入。三是对留守劳动力或回乡创业、就业中有发展前途的人员,选派到高等院校、科技机构进修、深造,培育起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物。四是培训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农业人才,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使人才流失得以降低。

4.4 引导农民工科学、合理进行投资

农民工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会出现两个偏差:一是投资的盲目性。一些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对如何进行投资没有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也不考虑自己的交际,往往是跟风赶潮,见别人投资什么就跟着投资什么,或者凭着自己的兴趣进行投资,结果不但效益不高或没有效益,甚至可能血本无归。二是投资的偏向性。正如前文所说,大多数农民工回乡创业时资金投入更偏向创办二、三产业,很少投入农业,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强引导,指导农民工投资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能力,而且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把资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并可以持续发展的行业,避免资金损失。教育他们克服对农业的偏见,除了保证对必须的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投资外,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本地的实际,投资兴办一些现代农业产业,比如现代养殖业,特色农、林产品种植业等。目前岑巩县有思州绿茶、思州水晶米、思州文旦柚、两茶、水蜜桃、太子参、大鲵等特色产业,这些都是有发展前途、可投资或开办的农业产业。

[参考文献]

[1] 杜圆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4.

[2] 陈明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J].北方经贸,2012(8):47.

[3] 杨杰.岑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6,33(10):198.

[4] 王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转移农村经济发展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