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评估视野下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出路

2018-05-14余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产力精准扶贫

余锋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形势下政府扶贫的新措施,旨在帮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力,改变贫穷面貌。精准扶贫政策自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问题仍然凸显。以W村在第三方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论述和探讨,从发展生产力、增加教育投入、赋权于民等方面解决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精准扶贫;生产力;思想贫困;第三方评估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思想是习近平于2013年11月考察湖南湘西时首次提出的。中央办公厅于2014年1月进行了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和模式的顶层设计,“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精准扶贫是我国以往扶贫工作的继续和发展,扶贫工作、思路、方法、模式等向纵深方向发展,标志着我国扶贫取得了新的进展。我国扶贫开发始于1986年,由大规模的“漫灌式”粗放型扶贫逐渐转向“插花式”、“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模式。近40年来,通过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由于以前贫困规模大、资金分散、争贫闹贫、数字虚假、扶贫对象不精准等原因,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众多问题。鉴于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提出精准扶贫思想,这将为我国继续减少贫困人口做出突出的贡献。

1 精准扶贫内涵

精准扶贫就是根据贫困区域环境的不同、贫困农户的差异性等情况,运用科学的扶贫方法,使扶贫对象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等高效的治贫方式。进一步减少贫困,加大帮扶力度,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1.1 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就是通过民主、科学和透明的程序将贫困户识别出来,做到不漏扶一户、不错扶一人、杜绝关系扶贫等行为的一种精准识别方法。根据《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贫困户识别必须遵循以下步骤:一是贫困户申请,二是村委会评议,三是张榜公告公示,四是核查录入信息等。只有精准识别,后续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因此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1.2 精准考核

精准考核就是针对扶贫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也就是考核各扶贫部门的工作是否如期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驻村工作队是否有效开展了扶贫工作,各种建档立卡、信息录入等是否完备;村委会干部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真正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贫困户是否都纳入到了贫困系统中,脱贫效果如何等一系列的考核工作。这不但强化了扶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方法和技巧;而且也有利于政府全面掌握扶贫工作,确保资金、项目的有力开展,贫困户的如期脱贫。

1.3 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强调的是动态管理,贫困户有进有出。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必须及时排除,而返贫或新贫困户必须纳入贫困系统中。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动态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仅使贫困户处于阳光下,也有利于监督资金的使用,防止优亲厚友、数字扶贫等不良之风。精准扶贫要落于实处,必须有精准管理作保证。这既保证了各扶贫部门的权和责,也保护了贫困户的利。

2 精准扶贫绩效的第三方评估

第三方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方法,主要是交给“置身事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价和评估。精准扶贫引入第三方评估,这是扶贫工作的一大创举,将有利于客观评估扶贫工作效果,并能查缺补漏,敦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监督扶贫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是一种有利于精准扶贫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有效方法。曲靖师范学院作为曲靖市精准扶貧绩效管理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于2016年12月20日至28日到曲靖市的各个县份对曲靖市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进行考评。其中,笔者所在的小组到曲靖市会泽县W村进行评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我们发现了W村的扶贫工作与精准扶贫的指标和内容大相径庭。

3 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摸底调查,扶贫对象要精准到户到人,中央也加大了对老、少、边穷等地区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抽调大批工作人员入驻农村,确保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为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必须查明原因,才能找准对策。

3.1 扶贫对象不精准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指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为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扶贫政策的实施出现“大水漫灌”的现象。2016年曲靖市第三方评估机构到会泽县W村进行评估却出现了“关系脱贫”“走后门”等现象。在评估过程中发现一户家庭的状况与精准扶贫的标准不相符合(一栋砖房五层,平均每层150m2),却被评为了贫困户。反之,一对平均年龄高达80岁的老人无人问津,却蜗居在一个由一些破砖烂瓦搭建的狭小空间里。交谈后发现,他不知道本村在搞扶贫工作,同时也没领到高龄养老费。儿子一家人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导致老人无人照管。针对这种现象,村干部不但没有敦促其子女返乡照顾老人反而对此不管不问,这不仅不符合精准识别“确保一户不漏、不落一人”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3.2 经济发展缓慢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推出了一项重大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这项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经济面貌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和时代属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项政策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农民的生活需求;其次,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土地,虽然政府进行了相应的补贴,但仍不能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再者,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偏低。部分农民只懂得春种秋收,却不懂得如何管理,最终导致收成不足,这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经济增收;最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道路不畅通。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道路不畅通,农村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就无法向外输送,最终只能滞留家中腐烂。这不仅会影响农民劳作的积极性,还会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制约经济的发展。

3.3 扶贫资金不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说明农民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必须有一个安身之地,这样才能更好地搞生产。精准扶贫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危房改造”。精准扶贫虽然将扶贫对象的危房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之中,建立以贫困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信贷支持和社会帮扶的农村危房改造筹资模式,推动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但在我们评估中发现,有些农户虽然是贫困户也有政府补贴,他们却没有建设房屋。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和政府补贴不足,根本无法支撑建设一栋房屋的费用,所以一些农户宁愿住在破烂的土房里,也不愿意建设新房,有的农户不仅因建设新房没有改善生活反而负债累累。因此,这不仅没有改善农民的生活、增加农民的收入,反而加重农民的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4 思想观念滞后

我国农村居民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贫困,这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原因。我国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我们在会泽县W村调查中发现:一是小农经济观念强,强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安逸现状的思想。W村不仅存在山高、人多、地少等环境因素,这里的人们还迷上了赌博、搞封建迷信等行为,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扰乱了社会秩序,为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二是过于依赖政府扶持,不愿劳作。一些贫困农民认为我国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就想依赖于政府的扶持,不愿意在家劳作和外出务工。三是由于弱势群体人数较多,缺乏劳动力,只能够勉强维持生计,无法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隔代教育。习近平强调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隔代教育,上一代人的教育思想、观念等都与时代隔绝,很难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致使孩子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三观教育等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孩子未来的出路。

4 对策建议

4.1 瞄准对象,精确识别

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会泽县W村扶贫对象不精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村干部的失职,另一方面是村民普遍对国家政策法规存在盲区。针对村干部失职的这一原因,各地扶贫部门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杜绝出现“扶贫关系户”。扶贫工作人员应坚持科学认定、民主识别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操作流程,对各地区的贫困情况做深入的了解与调查,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并对其给予帮助。同时,扶贫部门应该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让村民不断吸收、领会党和国家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惠民措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投入到扶贫调查工作中,做到调查过程与决策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

4.2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

消除贫困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经济总量,缩小贫富差距。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民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制度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没有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大部分地区的贫困现状是无法改变的。会泽县W村所在的Z镇,在过去几十年,依靠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经济繁荣,盛极一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已无法继续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同时,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Z镇某大型公司搬迁分流,大量关联企业关停,致使Z镇经济转入转型发展的困难时期。为此,Z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改造农村危房等一系列措施,使镇子和周边的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对环境的治理,全镇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贫困地区人口掌握的知识、技能水平相较于发达地区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教育是解决贫困的重要手段。通过农村教育的普及,使農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这样不但可以自食其力,还可以不断向外发展,最终解决自身贫困问题。

4.3 高效使用扶贫资金

我国的财政资金始于包干制,后又实行“自收自支”制,并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分税制实施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包含三大类:一是税收返还,二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三是专项转移支付。精准扶贫资金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周飞舟研究发现,我国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并不能完全到达农村基层社会,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针对专项扶贫资金会出现的一系列意外后果,一是加强专项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强化资金的专项性,使扶贫资金真正落到贫困户的手中,改善贫困者的生活,提升贫困者的生存技能;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和检查,审计部门应该不定期对专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纪检部门加强巡视工作,严惩违规、违法使用专项扶贫资金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 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2] 徐双敏.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模式及其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11(1).

[3] 周飞舟.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J].社会,2012(1).

猜你喜欢

生产力精准扶贫
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来不及生产力
浅谈良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