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大别山片区产业精准扶贫路径探讨

2018-05-14宋唱余茂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湖北精准扶贫

宋唱 余茂辉

[摘要]湖北大别山片区实行产业精准扶贫后,出现了产业体系和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五位一体”的脱贫发展模式形成、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产业选择趋同、特色农业发展附加值低、特色旅游业发展受限、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单一、贫困户文化水平低和思想落后等问题,应从产业选择精准化、扶贫对象定位精准化、扶贫措施制定精准化三个方面探索解决途径。

[关键词]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路径;大别山区;湖北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湖北大别山区是国家层面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主要包括罗田、英山、麻城、红安、蕲春、团风、大悟、孝昌八个扶贫重点县,是此次十三五规划攻坚脱贫战役的主战场。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地政府通过实施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措施实现了老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其中产业扶贫作为“造血”工程的重中之重,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湖北大别山片区产业精准扶贫的现状

据“三万”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10年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8.3:39.6:32.1,与全国10:47:43相比,第一产业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数水平18个百分点,当地仍以农业为支柱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逐步优化升级。

1.1 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固有的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型,改变旧式生产模式,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式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建设道路。以市场为导向原则,进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1.1.1 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农村产业扶贫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因而大别山集中连片区以地区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了以“罗田一只羊”的黑山羊养殖产业、“蕲春一棵草”的蕲春艾叶加工产业和“英山一片茶”的英山茶叶种植产业等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因县、因村、因企制宜的产业扶贫模式。

1.1.2 实现原有产业优化升级。板栗种植虽为大别山区的优势产业,但由于其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导致其产量低且不稳定,再加上交通闭塞所导致的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本是拉动收入的产业却成了丰收季节农民最头疼的事情。在实行产业扶贫后,由当地政府牵头与湖北绿润食品公司合作,由公司负责技术攻关保鲜问题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提高了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同时也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湖北绿润食品有限公司,将农户大量保鲜板栗快速銷售到流通市场,年均销售量达2万t,解决了相当于10万户以上的农户销售难、储存难的问题,改变了收入增长模式,由单纯的农产品出口的高投入低产出的低利润模式变为低投入高产出的高利润模式,将自然资源变成资本。

1.1.3 建成特色旅游产业。湖北大别山区由于森林海拔差异大,植被变化明显,高度从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在产业扶贫的政策扶持下,湖北省以“五级联创”,即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主要载体推动特色旅游脱贫致富,大别山片区利用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近年来,黄冈市共整合各类资金近10亿元,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孝感市初步统计,2016年全市通过旅游产业链脱贫的人数达到1.6万人。

1.2 初步建成“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黄冈市通过建立“政府+公司+金融+保险+农户”五位一体的扶贫模式,依托当地地理条件和优势企业发展黑山羊养殖,由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公司带动农户养黑山羊,政府提供1万元资金扶持,由公司和合作社提供种羊和养羊技术服务,并负责托底价回收;银行为贫困养羊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按每只2500元价格购买10只能繁母羊,并建设标准羊圈;保险机构按每只保费90元、保额2500元标准对能繁母羊实行全额保险。

产业扶贫的“五位一体”模式使广大农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为企业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货源,因而受到了广大贫困户和相关企业的认可和欢迎,从黑山羊养殖、板栗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企业帮种、帮养、帮收、帮销的帮扶格局。

1.3 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

各贫困村、县(市)通过建库立卡统计贫困户致贫原因及贫困程度,通过“一村一品”和“五位一体”扶贫战略的实施,实现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大别山区共实现102028人脱贫致富,比预期的减贫99196人的目标超额完成了2.9%。

2 湖北大别山片区产业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大别山区通过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就目前来讲,在湖北省大别山片区产业扶贫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产业选择不精准

2.1.1 特色农业附加值较低。湖北大别山区虽然已经形成以罗田板栗、蕲春药材、英山茶叶、红安花生、麻城蚕桑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但这些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仅仅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科技含量低,未经过精深加工产生高附加值产品,不能使农户大幅度增收进而摆脱贫困。

2.1.2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较弱。大别山集中连片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起到了一定的牵引带动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生产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多为粗放型、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导致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加之农业产业的主要特点为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使得新型经营主体自身产业发展压力大,特别是缺少实力强、带动面广,特别是加工型、产业链条完整的市场主体,制约了新型经营主体的牵引带动作用。

2.1.3 生态旅游区较为分散。湖北大别山区虽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繁荣的历史人文优势和天然的绿色生态优势。但是这些旅游景点、风景名胜之间分散割裂,景点与景点之间未连成一体,加之生态旅游尚未打出自己独特的品牌,再加上集群效应不高,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以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气候尚未形成。

2.2 扶贫对象定位不精准

产业扶贫对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素质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据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内八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情调查的数据显示,片区内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占10.22%,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73.13%,而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的人数只占16.01%,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占0.62%。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造成贫困群众依赖性强,存在“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

在对扶贫对象的帮扶中依据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忽视了不同的家庭的人口构成这个重要的因素。农村主要以“六一、三八、九九”的结构为主,家里多为老幼病残孕的人口构成。因此在扶贫政策的落实中没有考虑到人口构成结构也是导致扶贫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扶贫措施制定不精准

目前,形成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双收益,但这种生产模式忽视了市场这一关键性的要素。对市场考虑不足,认为只要将企业需求的产品种植出来就没问题了,将市场等问题交给企业去处理。这种订单农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极易造成企业违约,产品滞销,农户与企业双亏损。

3 湖北大别山片区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產业精准扶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和“五个一批”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核心就是找准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发现脱贫致富的机会和路径,具体体现在扶贫主导产业选择的精准化、扶贫对象的精准化、扶贫措施制定的精准化,通过实施产业精准扶才能挖掉贫困的根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引领贫困群众真正永久脱贫致富。

3.1 产业选择精准化

产业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精准定位。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的选择一批区位优势明显的产业,在自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避免趋同化。

3.1.1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充分利用大别山片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扶持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对当地的农作物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大力发展能够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逐步将科技进步融入到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科技含量,推动农业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不断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与培训体系,采取科技专家下乡、科普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户,培养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等,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良种良法,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支持。这是加快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

3.1.2 着力培育产业龙头。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名牌产品。将本地原有的新型经营主体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做大做强,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投资建厂,拉动就业与产业发展转型,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3.1.3 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由于片区内的景点相互隔离交通不便,首先要修建沟通各景区的路,方便车辆驶入景区,并制定特色旅游路线如“红色路线”“生态农业体验路线”等。

(1)红色路线。以“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的成立为发展契机,将片区内的各个县(市)打造成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如发展红色旅游路线,打造红安“百将军县”特色人文旅游;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黄麻起义”纪念馆,向中小学生进行宣讲,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的重点项目等。

生态农业自然景观路线。形成以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综合产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发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推动生态农业园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民族特色村等,集旅游观光、劳动体验、餐饮娱乐和旅馆服务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并可以增加就业。

(3)特色品牌自然景观路线。打造特色品牌并形成品牌效应,如“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宣传标语,使麻城成为闻名的“杜鹃花城”,在4月湖北省的短途游首先就会想到麻城,因而品牌效应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2 帮扶对象精准化

精准确定贫困户是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与基础,是落实习总书记“六个精准”扶贫要求的重要内容。只有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找准“穷根”,明确“靶向”,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才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只有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识别标准,强化公开识别程序,实行脱贫动态管理,定期核查扶贫对象的真实情况,才能确保精准扶贫“靶位”明确、“靶心”突出、“靶向”精确,才能让已经富起来的群众尽快“摘帽”、让真正贫困的群众及时“入列”。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就要求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到实地、看实况、听实话,通过级级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军令状,大力夯实脱贫基础。要“摸清家底”,严格按照“六个标准”和“九条红线”,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回头看”,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动力等举措,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建档”;要“梳理辫子”,按照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12项致贫指标,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再甄别,通过进村、入户等方法梳理出各类致贫群众;通过民主评议,然后到各自然村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公示,如有群众提出异议,再到户进行核查、再公示。通过公示,让广大群众都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既可防止出现“被贫困”现象,又可防止“漏贫困”现象。

要根据每一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还要参照不同的人口构成如劳动力数量、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的不同来建立贫困户档案,精准掌握贫困家庭的所需,并依据产业化扶贫的具体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与管理,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及法律法规,能够知法懂法用法,使其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树立“致富光荣、人穷志不贫”的理念,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闹”的思想,消除落后封闭的小农意识,以此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3.3 扶贫措施制定精准化

精准制定帮扶措施、项目是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贫困户确定以后,就要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确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二是要做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鼓励贫困户或种植、或养殖、或打工、或自主经营,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的扶贫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贫困户”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经营保险等模式,也可以通过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直补到人等。四是企业带动和市场推动。扶持一批地方性龙头企业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合同价格优惠、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合,鼓励优先使用本地贫困农村劳动力。同时积极打开销售市场,除原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外,还可以利用节会、展会、博览会等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外,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信息平台,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产业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确保扶贫政策的实施取得切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文娟.湖北省贫困县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4.

[2] 皮曙初,黎昌政,陈俊.湖北大别山区产业扶贫观察:引主体、扶产业、拔穷根[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10/12/c_1119703715.htm.(2016/10/16).

[3] 扶云涛.大别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4] 钱远坤.“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旅游业担当[J].政策,2014(07):37-38.

[5] 蒋述东.重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之政府行为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5):41-43.

[6] 全承相,贺丽君,全永海.产业扶贫精准化政策论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1):118-123.

[7] 田苗,严立冬,邓远建,等.湖北大别山区生态扶贫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2): 16-18.

[8] 杨毅. 陕西农村脱贫致富调查思考[J].西部财会,2015(4):78-80.

[9] 李卫明.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建设“风景独好”新会昌——关于江西省会昌县新时期扶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J].老区建设2013(09):42-45.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湖北精准扶贫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