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高校提升大学生获得感路径研究

2018-05-14欧阳芳郭黎霞欧阳雨锃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就业专业

欧阳芳 郭黎霞 欧阳雨锃

[摘 要]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对福建省在校大学生进行获得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在校大学生获得感受到学校的服务保障水平、教风学风、课外活动丰富程度和就读专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健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保障制度,重视教风学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正视专业素养和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是提高大学生获得感的必由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获得感;服务保障;教风学风;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8-0045-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8.009

“获得感”一词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2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来的,遂成为2015年热门话题。获得感不仅指人们在各个领域内的物质层面的实际获得,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感受和满足程度。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是耀眼而独特的存在,对社会和世界充满了热情和向往,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获得感是衡量现阶段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大学生的获得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获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自我实现方面的发展及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总体满意程度。如何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获得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周海涛、张墨涵、罗炜王等人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参与机会、认同程度、满足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学生获得感与学习力高度相关[1]。康娟、陈文等人认为,人本化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主要路径,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规划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2]。颜彩媛认为,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学习力、能力发展等方面会影响其获得感水平[3]。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学生获得感研究多集中在贫困生或者中西部民办高校学生身上,对南方高校尤其福建省的在校大学生获得感影响因素鲜有涉及,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现实需求。

一、调查设计

(一)研究样本

为调查福建省高校本科生获得感的实际情况,笔者从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商学院等高校中抽取了几百名学生做调查样本。最后统一回收问卷516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505份(有效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二)变量测量

笔者综合对获得感的理解,自編了《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获得感调查量表》。整个量表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法,从“很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评定为1—5分;所有题项均采用正向计分法,并采用spss22.0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量表题项的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表明,KMO为0.917>0.7,适合做主成分分析。用主成分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抽取的5个因子分别为就读专业、教风学风、课外活动、就业情况和服务保障。该量表由大学生对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教学获得感和满意度进行描述评分:就读专业中,有4个题项,如“对现在就读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课程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的满意程度”等;教风学风建设有3个题项;课外活动有7个题项,如“业余兼职赚钱获得感程度”“体育锻炼获得感程度”“对学校开展个性化活动周的满意程度”“学生社团工作获得感程度”等;就业情况有4个题项,如“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继续深造院校的专业水平的满意程度”等;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保障有9个题项,包括图书馆、教学服务运行、后勤服务保障等,如“你对图书馆/自习室的满意程度”“对学校教学、实验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对学校宿舍管理水平的满意程度”“校医院服务的服务水平满意程度”“学校各餐饮服务质量总体满意程度”。本研究中,控制变量包括性别、专业、学校类别、所属年级、家庭户口等5个人口统计变量。

二、相关分析与结果

(一)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α系数测量问卷整体和各项目的内在一致信度,通过测量同因子下各变量间的一致性以及量表整体的一致性来衡量所得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程度(信度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笔者对问卷共提取4个因子(共28个题项),总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36,就读专业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50,教学风维度为0.804,课外活动维度为0.839,就业情况维度为0.748,学校服务保障维度为0.927。各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均大于0.7,说明本次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为检验量表能否够准确测出想要测量的变量程度,笔者进行了效度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917,大于0.90,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9 170.531,数值比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笔者因此拒绝了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效度结构较好。

(三)相关性分析

笔者利用Pearson分析法,从就读专业、教风学风、课外活动、就业情况、学校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分析其与在校大学生获得感的相关性(结果见表3、表4)。

表3、表4表明,大学生的获得感与专业、教风学风、课外活动、就业情况、服务保障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0.547、0.523、0.256、0.609,说明获得感和这几个维度有相关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四)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能够使人准确认识一个变量受其他变量影响的程度,进而为预测提供可靠依据。笔者以获得感为因变量,以专业、教风学风、课外活动、就业情况、服务保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表6、表7)

表5表明: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683,决定系数为0.466;调整后决定系数为0.461,说明选取的自变量的解释度达到46.6%,大于30%,因此模型选取的自变量解释度较高。

表6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自变量时,F值为87.149,其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最终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很好。

由表7可知,模型中共线性统计量VIF(Variance Infiation Factor)均小于5,说明自变量之间共线性程度较小,模型是合理的。自变量专业对获得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1(t=2.788,p=0.006),说明专业对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对专业评价越高,获得感越强;自变量教风学风对获得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37(t=5.738,p=0.000),说明教风学风对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对教风学风评价越高,获得感也就越强;自变量课外活动对获得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56(t=3.389,p=0.001),说明课外活动对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对课外活动评价越高,获得感就越强;自变量服务保障对获得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19(t=6.885,p=0.001),说明服务保障对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对服务保障评价越高,获得感就越强;就业情况对获得感回归不显著。上述方程标准化后的回归模型是:获得感=服务保障*0.319+教风学风*0.237+课外活动*0.156+就读专业*0.131。

标准化回归模型的载荷系数表明,在校本科生的获得感受到学校的服务保障、教风学风、课外活动和就读专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思考与建议

(一)服务保障是影响大学生获得感的显著因素

大学生将在学校度过至少4年以上的学习生活,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保障是影响获得感的显著因素。学校能提供的服务保障涉及到师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服务保障、知识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和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

1.教学服务保障。高校教学服务是管理工作中最繁杂、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个环节,做好教学服务保障是高校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途径。这涉及到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条件,如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施、教材等诸多教学资源的供应保障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建设与维护等3个方面。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运行服务工作由于涉及的主管部门众多,管理权责不一,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管理效率低下等现象或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要求,学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向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更新颖的教学服务。教师、实验室、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学校特别重视实验室建设,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实验室由于各种原因,如管理困难、成本增加等问题无法全面开放,难以满足学生开展学习与科研的需求[4],限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知识资源服务保障。学生获取的知识资源主要来自于网络和图书馆。教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图书馆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基地,更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5]。图书馆服务目标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发展理念要实现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因此建立和完善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已是当务之急。要让学生真正利用好这个课堂,图书馆应提供一些新型服务:增加对电子资源的投入,普及网络化覆盖程度,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使用移动便携设备进行检索并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及时升级配套设施,更新文献资料,扩大图书藏量;采购与研究、学习相关的技术设备,提升用户体验;举办各种活动,如讲座、展览等,促进学生参与;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方便学生使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后勤服务保障。后勤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医疗卫生管理、商业管理、宿舍管理、食堂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随着多元化、差异化服务需求的增加,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必须及时、准确、高效。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核心。后勤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6];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安全需求。在信息化条件下,后勤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出行、课外活动、日常饮食等方面打造更加精确和贴心的服务,改变以前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真正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务,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水平[7]。

(二)教风、学风是影响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教风、学风与学生获得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风是良好学风的基础和导向,学风是教风的体现和归宿,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教风、学风综合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校园文化,只有养成优良的教風、严谨的学风,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实现人生发展目标[8]。

1.教风。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三大支柱之一。当前,许多高校存在着以学术科研水平作为教师晋升、聘用、奖惩考评依据的现象,导致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而很多教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广泛涉猎前沿性的研究成果,未能跟上时代节奏,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带领学生进行专业领域内的细化研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教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高校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修正治学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

2.学风。目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育人环境已大大改善,为大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许多学生考入大学后失去了奋斗目标,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懒于思考、惰于动手,养成了颓废的大学生活习惯。二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现实中的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抱着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赚钱,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吸纳,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鼓励其积极主动地追求人生目标。

(三)课外活动对获得感的影响

大学生的学习没有中学阶段那么紧张充实,他们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参加课外活动,获得自我实现。一名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应当具备出众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参加课外活动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促进其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是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因此,高校应把课外活动视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开展课外活动应质和量兼顾,选择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具有较深思想内涵和较强教育意义的活动。特别要以专业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突出本专业的特色,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就读专业对获得感的影响

大学生对就读专业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大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的时候,一般受到个人爱好、家长影响、就业前景、学科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首先,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专业的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基于其他因素进行选择的学生。这种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高,整个学习过程表现得更为轻松、愉悦,满意度也最高。其次,根据父母意见选择专业的学生的满意度会逐渐降低。虽然家长、老师的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比学生更丰富、更深刻,但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更看重的是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业前景等因素,并不能将其与孩子的能力、兴趣、特长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8]。再次,学生入学后会因学业压力大、人才供过于求的就业状态而对专业不满意。第四,有些大学生目前的专业选择是由高考成绩决定的,部分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对现学专业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学生及其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应做足功课,主动接触所报专业的相关信息,深入了解专业的内容和前景,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学业水平提高与专业的对口度,使今后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五)就业情况对获得感的影响

调查发现,就业情况是获得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且呈负相关关系。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连续16年增长, 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量的毕业生带来了严重的就业问题。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机器所取代,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专业供求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岗位要么供过于求,要么供不应求,造成整体供求的错位。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许多学生由于在大学阶段缺乏学习动力,专业素养不够扎实,即使有就业岗位也无法胜任;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对薪酬比较在意,因达不到预期的薪酬水平而不就业,错失就业机会[10]。因此,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校期间就关注就业消息,提高专业素养,谋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否則,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大学生的获得感也将越来越低。

参考文献:

[1]周海涛,张墨涵,罗炜.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获得感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9):54-59.

[2]王康娟,陈文.人本化视阈下提升大学生教育获得感的路径探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5):132-134.

[3]颜彩媛.高校贫困大学生获得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文学,2017(12):144-145.

[4]郭恒亮,赫晓慧,赵珊.高校实验室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6(6):46-48.

[5]司莉,潘秋玉.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形态及内容特征分析——以部分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32-39,77.

[6]杨展怡.地方高校教务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4(19):193-194.

[7]张源.浅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版),2017(6):125-125.

[8]陈丽君.浅析当前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6(11):170-172.

[9]唐海艳.大学生专业选择的社会学视角分析[J].教育观察,2017(5):67.

[10]余欢,王杨,刘玉凤.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自我思考[J].法制博览,2015(21):285-286.

(责任编辑:刘新才)

猜你喜欢

就业专业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授说专业——部分专业解读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