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和临床症状

2018-05-14贾良梁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野猪监测

贾良梁

摘  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发的一种猪病,可以造成猪大量发病和死亡。该病毒可以通过与感染猪、感染猪的产品或易感的媒介(尤其是钝缘蜱属的蜱)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传播。ASF在非洲和东欧大部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病毒侵入未发生ASF的国家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因为感染动物的生产会受到损失以及因非洲猪瘟的暴发可能受到贸易限制。我们确定了可能会造成ASFV侵入美国或其他无ASF国家的薄弱环节。合法和非法的活体动物运输,以及动物产品、副产品、饲料进口都会带来病毒侵入的风险。我们将介绍每一条侵入路径,概述用于防止ASFV和其他病原体侵入美国的现有规定;此外,我们还将强调现有的ASFV研究空白。可以评价多种尚未定性的钝缘蜱属中蜱种的实验室试验将有利于了解媒介能力、宿主偏好和易感软蜱媒介的分布与高密度养猪生产区以及野生猪(野猪或类似物种)大量生活区域的关系。促使宿主应答和决定可产生保护作用免疫机制的抗原性病毒蛋白的相关知识是研发疫苗的基础。最后,对非法进口和查抄的野猪产品采样以检测ASFV可以对进口产品的类型提供新的认识,并可以提供关于ASFV侵入风险的更多知情看法。

關键词: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应急储备;监测;家猪;野猪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2-0001-0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病,ASFV是已知的唯一由虫媒传播的DNA病毒。

该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呈地方流行性,这些地区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多数国家、撒丁岛以及高加索和东欧的部分地区。

人们担心非洲猪瘟侵入美国的路径是合法的或非法的进口活畜(或其产品)或者生物恐怖主义事件。

非洲猪瘟病毒从家猪侵入或蔓延到野猪群的事件从实质上扰乱了净化进程,因为病毒将在当地钝缘蜱中传染。

目前,世界各地尚无获得批准的ASF疫苗。

进一步的研究应当包括:(1)可以评价多种尚未定性的北美钝缘蜱的实验室饲养试验;(2)可以探究与高密度养猪生产区以及大量野猪生活区有关的感受态软蜱媒介的分布及其宿主偏好的拓展分析;      (3)鉴定可以促进宿主免疫应答的抗原性病毒蛋白,同时确定会引发保护反应的免疫机制;(4)在病毒侵入风险高的事件中,加强经典猪瘟屠宰监视和随机采血,把ASFV筛查考虑在内;(5)对非法进口的和充公的野猪产品进行采样,以检测ASFV。

1  概述

20世纪20年代在非洲首次报道ASF疫情,它是一种由ASFV造成的猪传染性疾病。感染会造成猪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会对全球的家猪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法定报告疾病,猪感染该病毒可以带来与产量减少、贸易限制和扑灭程序相关的严重经济影响。目前,美国尚未在猪群中发现ASFV的存在。本文将概述我们所知道的有关ASFV的一些知识,目的是描述现有知识的缺口。最后,我们将提供一份有关该病毒侵入美国并在美国持续流行的薄弱环节摘要。与美国和其他无ASF的国家相比,家猪流行ASF的国家似乎存在不同的挑战,并且也可以从开发强制隔离区、诊断性试验和感染动物扑杀等常用的疾病控制方法中受益。然而,根除一种存在于野生动物群(如野猪)中的疾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且依赖于对该病在特定流行病学背景中生态学的深入了解。

2  病毒特性

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属中一种大颗粒、有囊膜的病毒,会造成家猪和一些野猪种暴发出血性疾病。在遗传学上,该病毒是一种复杂的双股DNA病毒,包含用于致病、免疫逃逸和细胞过程调制的一系列基因。根据p72基因的部分序列,科技人员已发现此病毒有23个基因型。非洲含有所有这23种基因型,而非洲以外的地区仅存在非洲猪瘟病毒的Ⅰ型和Ⅱ型毒株。该病毒首先感染猪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细胞,并在细胞质中复制。内质网被认为在病毒的装配和ASFV包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传播和临床症状

ASFV可以通过与感染动物——家猪或者野猪——直接接触传播,或者通过来自感染动物的污染物或生肉的间接接触传播,抑或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尤其是钝缘蜱属的软蜱间接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在蛋白质环境中高度稳定,且对高温的抵抗力相当强,需要在60 ℃下经过20 min才能失活。家猪中猪与猪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因为已有研究证明家猪可以通过它的所有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在家猪的口鼻液中浓度尤其高。感染猪病死后,ASFV在死猪的血液和组织中能够持续存活非常长的时间,因此,给猪饲喂生的泔水会导致ASF的传播。验尸后的污染、猪群打架后的流血和感染后的便血可能会成为感染的新路径。空气传播途径已在动物高密度饲养的实验室环境中被证实。

研究发现,钝缘蜱属中的蜱是ASFV的生物学传播媒介,并证实可经期传播、经卵传播和经性接触传播。在非洲的某些地区,ASFV在幼龄普通疣猪和栖居在其洞穴的毛白钝缘猪蜱之间循环。在欧洲,游走鸟壁虱已被证明可以携带ASFV,并于20世纪60-90年代参与了该病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流行;然而,游走鸟壁虱未参与目前在东欧暴发的ASF。螫蝇,尤其是刺蝇已被发现能够机械传播ASFV。

家猪、欧亚野猪、疣猪、薮猪和大林猪都容易感染ASFV,然而,疣猪和薮猪感染后通常无临床症状,并会作为病毒的储库,此环节通常被称为丛林传播周期。西瑞猪(又称臭鼬猪)被认为能够抵抗非洲猪瘟的感染。初生疣猪感染新的蜱后能够形成病毒血症,但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成年疣猪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作用不敏感,不过人们可以从它们的淋巴结中分离到该病毒。ASFV对猪头部附近的淋巴结有偏嗜,感染后的疣猪会保持终身感染状态。就疣猪而言,ASFV的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都未被证实,软蜱是ASFV在感染的和易感的疣猪之间传播的唯一途径。ASFV在疣猪上通过动物的性行为进行传播尚未得到证实,然而,我们可以在疣猪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到该病毒,所以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迄今为止,科学界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存在长期带毒状态,然而在肯尼亚中部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无症状的家猪和疣猪体内发现了ASFV[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

试验性感染表明,薮猪在感染ASFV后,除了会持续35 d~91 d出现高病毒血症外无其他临床症状。在病毒血症期间,这足以感染以叮咬薮猪为食的软蜱属猪软蜱。感染的蜱可以把ASFV传染给未感染的家猪。ASFV的某些毒株在试验性接种薮猪后能够通过与家猪的直接接触传播,而其他毒株不会。感染的家猪不能将该病传染给接触的薮猪,表明它们不像家猪那样容易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临床病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表现,从无征兆的死亡(最急性型,死亡率约100%)到无症状感染;然而,ASFV的大多数分离株会使家猪出现急性出血热,并引发近100%的死亡率。研究发现所有年龄段的猪对ASFV感染均表现出相同的易感性,这与经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不同——幼龄猪更易感CSFV。急性感染是由强毒株造成的,其典型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高热、食欲减退、昏睡、虚弱、卧地不起、腹泻和/或便秘、腹痛、出血症、呼吸困难、流涕和流泪以及妊娠母畜的流产。感染猪的死亡通常出现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7 d~10 d。根据ASFV毒株的毒力,急性感染通常是无该病区域开始暴发疫情时的主要形式;然而,该病一旦发生,通常会发展成为可以长期持续存在的亚急性临床型。至关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之前已经被观察过,不过这并不是既定真理。中等毒力的ASFV毒株会引发亚急性感染(通常幼龄猪表现出高死亡率,年龄较大的猪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通常包括:流产、发热、短暂性出血,在3~4周内死亡或恢复。慢性感染的猪死亡率非常低,病猪以间歇热或低热、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为特征;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致死性感染。感染维持数月的动物,如病毒储库、亚临床症状或慢性感染的猪,可能对疾病在流行地区持续存在起一定作用。此外,据推测,它们可能有助于非洲猪瘟的散发性暴发和将疾病传入无ASFV的地区。

家猪在病毒的潜伏期最具感染性,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可能会排毒数小时。康复的猪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可能会排出有传染性的病毒1个月。已经对非洲猪瘟病毒产生一定程度抵抗力的猪群更能维持并传播ASFV,因为非洲猪瘟不具自限性。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野猪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萌萌的小野猪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智慧的野猪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