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仕者必为学”说起

2018-05-14阚平

党的生活·青海 2018年2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读书

阚平

“仕者必为学”这句出自《荀子》里的话,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的名言,也是我们做好领导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典出《荀子·大略》,阐述的是为官和为学之间的关系,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国家重托,倘若才学不胜而享厚俸,则无异于行骗盗窃。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举大业、图大治者,无不坚持多学。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借光的美谈千古传颂。三国时期东吴猛将吕蒙,15岁从军屡建奇功,“但少不修书传”,乃一介武夫,后听孙权劝言读书,文才武略与时俱进,接任吴军统帅,屡胜蜀军。对为官者而言,学以致用是一种责任,“公务虽多,昼则属官,夜则属私,也可学也。”据清人汪琬《论作县》记载,隋代名贤刘旷治理的县域“风教大洽,争讼息绝”,以致“狱无囚囹,围草被庭可张罗”,获得“清名善政天下第一”的美誉,而他本人“升堂视事,退堂观书”,更是仕者学以致用的典范。

从古至今,学习是进步的先导,是求新求变的起点,这道理无人质疑。可是不知何时,有些人重利之心日浓,读书之风渐淡,尤其一些党员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业务,整天拨拉自己的小算盘,盼升官,盼发财,盼享受,盼春风得意、出人头地;有的形成了“网络依赖”,离开了网络,就不知道文怎么写,事怎么做,办法怎么想;还有些干脆“不信马列信鬼神”,被错误思潮所迷惑、所俘虏,步入歧途邪路。

我党历来重视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个个堪称勤学楷模。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周恩来亲身躬行活到老、學到老。没有广泛涉猎、成为知识上的“杂家”,就难以成为工作上的“赢家”。现实中,不少优秀的领导干部在面临改革发展的困难和矛盾时,总是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悟得更透、理得更清、做得更好,就是因为他们养成了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

新时代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学则落伍,不进则退步。领导干部若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会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局面,就很难胜任领导工作。岂不知,空袋子立不住,长此以往是很危险的。

没有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追求,就不可能获得真知灼见。有的领导干部工作“谋划时心中有数、行动时节节取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学习,科学掌握“拿来主义”,善于结合“实用主义”,眼能察天衢,耳能闻雷霆,从而思接千载有底气,视通万里有方向,做事识大体,做人见大义。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党员干部首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钻细研、学深悟透。领导干部只有掌握了这个“看家本领”,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才能迎难而上,知难而进。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如蓄水,断流则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学习理念,才能不断强化学习意识,靠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能力,集聚众智、凝聚众力,激扬苦干实干的精气神,才能不断蓄积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用奋斗赢得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新情况就会越多,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下“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功,时刻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冲锋姿态,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岗位能手、得力帮手,做到“给一个平台、能撑起一片天,给一个岗位、能干出一份精彩”。

为官一任,治理一方,既需“腹中贮书一万卷”的底气,也要有“于无字句处读书”的智慧,方能担起时代重任,把困难当作垫脚石,把干劲当作催征鼓,我们就能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让梦想渐行渐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技厅)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称职”办公室主任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