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评述

2018-05-14张蓉

财讯 2018年27期
关键词:稳健性盈余会计准则

张蓉

本文将回顾有关的国内外会计稳健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本文主要将会计稳健性相关的文件梳理为一下几个部分:会计稳健性的界定、类型、影响因素和經济后果等。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对会计稳健性研究的思考。

会计稳健性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会计稳健性,是指财务会计中的稳健原则,也称谨慎性原则。它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财务会计的稳健性,有助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证券市场的规范,有助于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以及帮助企业进行优化决策。针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稳健性的界定与类型;二是、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三是、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会计稳健性的界定与类型

由于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界定也是基于不同的理论研究背景,所以理论界从多个方面均可以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界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会计稳健性的定义虽不具有一致的结论却使会计稳健性研究本省焕发着令人着迷的理论魅力。

(1)会计稳健性的界定

国外的学者Watts(1993)最早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研究。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认为管理者等为了解决计量过程中的小偏误,都倾向于低估资产和利润,从而导致了会计稳健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认为,稳健性是在面临不确定性是谨慎的反映,以确保企业充分考虑了生产经营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FASB不支持在有了充分的证据仍不确认收入,或者好没有必要的证据之前确认损失。如果未来受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有相同的可能性,谨慎性原则要求使用较不乐观的估计数。但是如果两种金额发生的可能性并不相同,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抛弃可能眭更大的估计数而使用更悲观的估计数。国际准则委员会(IASB)认为,如果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估计,就需在判断过程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虚计资产或收益,这是稳健性的体现。Basu(1997)对会计稳健性提出了一个描述性定义,即在报告中确认好消息比坏消息需要更多的保证。这从对收益和损失的非对称处理方面反映了会计稳健性。Hendriksen(1965)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写到,如果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以选择,则会计人员应该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和程序。

在我国,把应收账款计提还账准备纳入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第一次把谨慎性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后,1998年收入准则的修订,对收入的确认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1999年又进一步扩大了坏账准备计提的范围。2000年或有事项准则解释了或有收益与或有损失处理上的原则,正式对会计稳健性的又一深化。于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葛家澍等(2005)年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写到,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评价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应包括财务信息内容和财务报表表述的质量两个部分,而谨慎性作为财务报表表述的一个子质量特征,说明在准则或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宁可多报可能的损失,也不可多报可能的收益。

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可以作为会计盈余确认和计量的一项重要原则,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可以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会计稳健性也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应有的审慎态度。

(2)会计稳健性的类型

现有的研究将会计稳健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条件稳健性,它侧重于净资产及净收益被低估,它与条件稳健性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与企业的经济信息无关,源于应用减少盈利的会计政策。比如,将企业的研究开发费,不论结果如何,都直接计人当期的费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减少本期的净利润,将利润推迟到以后期间,或将当期收入推迟到下期确认。这些会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企业的净资产被低估,而与当期的利得和损失无关,一般会导致不可确认的商誉存在,使得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

另一种类型是条件稳健性,它是以企业当期的经济信息为条件,包含了新的经济信息。这意味着,当好消息发生时,需要满足较高的可验证性后才将其确认为收益,而在坏消息发生时,会计确认为损失的可验证性要求较低。即在充分不利环境下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将降低,但是在有利环境下,并不调高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

总之,无条件稳定性是会计准则强加规定的,并不留给公司的管理层更多选择的余地,是一种规则导向的准则。而条件稳健性则给予了公司的管理层更多的判断空间,是一种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

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

Watts(2003)根据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会计稳健性的产生动因归结为四个方面:契约、管制、税收和股东诉讼。他的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理论界在会计稳健性相关方面的研究。

(1)契约动因

由于不完全契约导致的管理层对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侵占、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侵占,通过对会计盈余施加稳健性约束,可以降低由于不对称信息等导致的道德风险,限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信息噪声。

(2)管制动因

国外众多研究表明,会计管制作为政治过程,它是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之一。相关法律和制度越有力,会计稳健性越强。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不断颁布于修订,关于会计准则管制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研究中比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导致的会计稳健性水平的变化,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亏损公司“洗大澡”的现象,也就是说会计盈余显示的稳健性特征并不是真正的稳健性,因此单纯的修订会计准则并不能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还需配套以相关的法律和执行机制。

(3)税收动因

税收动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Watts(1993)认为会计稳健性可延迟向股东支付以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和基于盈余的报酬支付。在该理论观点基础上可知,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延迟向国家支付基于盈余的税款。

(4)股东诉讼

股东诉讼也是重要的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因素之一。Huijgen和Lubberink(2005)年发现,由于美国拥有更为有严格的诉讼威胁,使得英国公司中在美国交叉上市与没有在美国交叉上市的样本存在显著差别。

(5)其他动因

公司治理能力、政治联系、政府干预和市场化水平等都是国内外学者在会计稳健性因素方面的探索,国内外学者都不同程度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对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成本和企业投资活动两个方面。

(1)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融资成本包括了债务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Francis等(2004)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质量较差,债务和权益成本越高。Lara等(2005)研究发现,稳健性水平越高,事前资本成本越低。Guay和Verrecchia(2007)研究发现,稳健的财务报告有助于减少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从而会降低权益融资成本。Zhang(2008)通过检验稳健性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缔约前后利益发现,违约风险信号的及时发出,稳健性能够给债权人带来缔约后利益的同时也能给债务人带来缔约前利益,即更低的初始利率,这表明,稳健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2)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一般而言,企业会计政策越稳健,则在评价项目中,差的项目更多地会被拒绝,更多的资本会被配置到净限制为正的项目中。Ball和Sluvakumar(2005)研究发现,如果企业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管理者尽量不在他们的任期内投资净现值为负,但是短期内盈利的项目,因为管理者事先已经知道,投资项目的亏损会及时在他们的任期内得到确认。

研究评价

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丰富,涵盖了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至今,国外文献相对来说一脉相承,而国内文献纷纷借鉴国外文献并结合我国相关研究样本,并不能得出完全一致的結论。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微观主体本身的发展,还是相关的理论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微观主体的特质,还必须结合我国的特质,所以在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方向,除了秉承引入国外理论研究前沿的成果,还应考察我国现阶段的微观环境、中观发展程度、宏观政策环境等的固有因素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或作为控制变量的可能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致力于变量的删选、测度,以期完善会计稳健性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同时,将管理者的特质引入会计稳健性研究仍是非常有趣的话题。

[1]刘永丽:《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2]曲晓辉、邱月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2007期。

猜你喜欢

稳健性盈余会计准则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