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邬达克的上海往事

2018-05-14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8年1期
关键词:达克战俘建筑师

1918年5月的一天,一位名叫拉斯洛·鄔达克的奥匈帝国士兵在激战正酣的“一战”中成为沙俄战俘,他被送上丹麦红十字会的战俘专列回国,途中因停战协议发生波折,苏俄政府临时变卦而使其西行归国无望。混乱中,他毅然跳下列车,打算沿铁路线向东逃亡。回过头才发现,在几千人的战俘专列上,只有他一个人跳了下来。邬达克先是流落到哈尔滨,之后又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搭船来到上海。

那一刻,他肯定没想到自己会与一座远离故土万里之外的远东城市就此结下一生之缘,成为上海建筑界的传奇。从来没有一个建筑师能与一座城市的一个时代如此交融。也许人们一度暂忘,却依旧使用着他的作品。终究,只要提及那个时代,只要提及上海的建筑,人们就会怀想,哦,那是邬达克。

当时的上海面临一种困境,中国本土的建筑设计师只会做中国的传统建筑,砖木梁柱结构,殿堂味十足,上海人管它叫本地房子。租界的房子要求的是西洋风格。但擅长西洋风格的建筑设计师在当时的上海非常稀缺,因为大多数国外设计师不愿到兵荒马乱的中国来。邬达克在建筑设计上的天赋很快就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展露才华的机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之后,他成为洋行老板的合伙人,独立设计了美丰银行大楼、美国花旗总会和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等著名建筑,成为名扬上海的建筑师。1925年,邬达克开办了属于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一邬达克打样行。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邬达克达到了自己的创作高峰,中西女塾、四行储蓄会大楼、爱神花园、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慕尔堂(今沐恩堂)、浸信会大楼、广学会大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外国弄堂”、吴同文公馆等全部出白他的设计。不夸张地说,邬达克设计的建筑几乎在上海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

今天的上海,在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森林之中,小心翼翼地珍藏着邬达克所留下的历史印记。最近,邬达克的祖国匈牙利驻上海总领事馆邀请匈牙利著名摄影师Nicky Almasy先生完成了一本记录邬达克在上海的建筑遗产的摄影集HUDEC by Nicky Almasyo《悦游》获得了书中珍贵的图像,以飨读者。“怀念邬达克,就是认识上海城市的历史与未来。”邬达克建筑研究学者华霞虹说。

谨以此文,献给邬达克先生诞辰125周年及逝世60周年,献给邬达克一生所爱的上海。

拉斯洛·邬达克( Laszlo Hudec),1893.1.8 - 1958.10.26。

猜你喜欢

达克战俘建筑师
小小建筑师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为什么是他设计了那么多上海地标建筑?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猴子建筑师
鸭子达克修房子
鸭子达克变超人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