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文献评述

2018-05-14刘艳芳

财讯 2018年28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绩效评价财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作为准公共产品,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将会产生数量巨大的投入成本,政府应该进行大量的财政科技投入来保持科技创新的动力。本文对现有的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对进一步地分析提供一点建议。

财政科技投入

产出效率 文献评述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了促进企业创新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早已成为国际共识,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制定各种科技计划、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和技术创新活动,使原来的产业竞争、产品竞争都提升到科技竞争。因此,财政科技投入作为社会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通过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对国家或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决策提供意见,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主要分两个角度,一是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是指通过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来得到现有的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结合结论来提出意见。早期的这方面的研究,一般都比较单一,指标主要就是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科技投入数据的采用基本都是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或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经济增长的数据采用为GDP或地方生产总值,通过回归分析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江蕾、安慧霞(2007)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3— 2005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仍然是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简单线性回归与广义差分回归,分析了中国GDP增长率与科技投入增长率的相关关系,表明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其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

之后的研究在实证上有了新的发展,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简单回归分析到VAR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凌江怀、李成、李熙(2012)也利用我国1991—2010年的經济区域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财政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冲击的响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从长期看,这种冲击处于上升的趋势并最后趋于平稳;认为通过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内生集约增长,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还有一些文章扩展了研究的指标与角度,不再是单纯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在国家统计局与国际接轨,统计出R&D投入相关数据之后,文章研究也开始以R&D经费代替财政科技投入拨款。陈实、王亮(2017)认为大多数国家科技投入(或R&D经费投入) 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两大渠道,作者通过建立长期均衡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和贝叶斯VAR模型,分析了中国不同来源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来源科技投入间的动态关系,并通过与美国、日本同类模型的对比,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各类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以及相互影响。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还有一些研究从绩效评价角度,通过构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来分析科技投入的贡献度,并更为直接地根据提出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等的建议。

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余振乾、余小方[ ](2005)认为要科学合理设计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公共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两大原则,构建了三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实施从系统的构成和流程进行设置。谢福泉[ ](2008)把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估体系按照评估绩效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形成科技直接产出、经济效益产出、社会效益产出三个要素,形成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估体系。这些都为之后研究的指标选择提供了方法参考。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文献中,主要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DEA 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例如,区聪、区苏(2015)采用灰色关联方法,针对分析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的关联性和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性,表明南宁市在促进科技成果项目获得市级以上进步奖、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和科研成果的签约合同金额的绩效较好,但是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人员数和科技成果登记数,及国际级星火项目所产生的绩效影响并不够显著。

总结分析

(1)现有的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的两个主要角度中,从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的研究更加宏观,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则可以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的指标,更为中观与微观;且从第一个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从绩效评价角度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扩充。

(2)现有的研究基本都是从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出发分析,可结合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理论来分析。

(3)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章,基本都是事后评价,可考虑构建事前、事中评价体系。

(4)现有的文献基本从全国层面或者是某个省市进行研究,再根据实证结论对全国或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规模、结构、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相比之下,从财政分权角度,通过对中央与地方科技投入贡献进行研究,并结合现状对科技事权及央地支出提出意见的很少。而已有的科技事权文献的分析大多是理论出发的定性分析,缺乏实证的结合。

[1]江蕾、安慧霞、朱华.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际测度:1953— 2005[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5).

[2]凌江怀、李成、李熙.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6)

作者简介:刘艳芳(1996-),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北京工商大学财政学硕士,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绩效评价财政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改革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