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红色资源助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018-05-14林泰山

求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讲解员纪念馆基地

林泰山

截至目前,由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为428个,基本覆盖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解放战争胜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纪念地。还有许多革命类纪念馆、纪念地被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培训基地、教学基地等。革命类纪念馆要深刻认识“红色基地”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作用,积极探索自身规律,挖掘红色资源,勇于工作创新,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一、厚重的红色底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有馆藏文物八千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件,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革命故事。展厅里大量的实景实物和声光电展示让参观者目不暇接,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平津战役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各界观众一千六百多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六十多项荣誉。

在新的历史时期,平津战役纪念馆设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即:突出一条主线——搞好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实现两个目标——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单位;改善三个环境——和谐的内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提升四个功能——立体式讲解功能、高科技演示功能、信息化传播功能、全方位展示功能;打造五个基地——现役军人报国励志的基地、复转军人继承传统的基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地、中外游客了解天津的基地、市民群众践行天津精神的基地;强化六条措施——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强素质;抓管理、保安全;抓市场、增效益;抓宣传、营氛围;抓活动、创品牌。围绕目标任务,平津战役纪念馆努力打造“馆校共建,军民共建”新平台,积极探索“共建、共育、共享、共赢”的新路子,先后与国防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等一百五十多家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形成立体式教育网络格局。

二、继承与创新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1.创新讲解形式,让教育活起来。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唯一再现平津战役辉煌历史的宏大场馆,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让革命先辈的精神传遍津门故里、神州大地,是历史赋予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神圣职责。为了尽好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讲解员在用好传统方式讲解的同时,开动脑筋,大胆创新,采用快板、相声、表演唱等艺术形式进行讲解,深受参观者喜爱。比如以快板形式表演的《不朽的岁月》:“话说一九四九年天寒地冻一月天,津沽大地风烟起,国共两军战正酣……”讲解员的表演时而紧张时而平缓,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观众们更是听得全神贯注,一段快板诉说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把大家又重新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讲解员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为此,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针对不同观众设计不同的讲解内容,因人施讲,开展多层次讲解服务。儿童参观时,讲解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中学生参观时,讲解员则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启发诱导式讲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因人施讲,就是要让不同的观众,进入到讲解员构筑的历史、文物氛围中参与思考。

2.举办特色展览,提供鲜活教材。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革命类专业军事展馆,在办好主展览的同时,还根据形势的需要,从选题策划、资料整理、展览形式、讲解业务等方面着手,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别是让观众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触动内心的临时展览。

近年来,平津战役纪念馆原创、合办临时展览五十多个。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及时推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展”;为配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举办了“共产党员的楷模——‘两学一做专题展览”;在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举办了“钢铁长城强军梦”主题展;为把反腐倡廉教育引向深入,举办了“领袖风范 人民公仆 廉政楷模——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廉政勤政图片展”;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了“井冈山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展”“人民公仆 干部楷模——焦裕禄精神展”;在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办了“天津人民抗战纪实”和“把‘鬼变成人——新中国改造日本战犯纪实”专题展;在首个国家烈士纪念日,举办了“无尽的怀念”“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专题展。

“观众想看什么样的展览,我们就办什么样的展览。”适应老百姓的文化口味,是近年来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办展思路之一。系列展览的形式,就是在广泛征求观众意见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平津战役纪念馆尽力彰显红色教育基地功能,深入挖掘教育资源,缅怀在战争中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先后创作推出“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抗战中的经典战役”“抗战名将”等15个以抗日为主题的展览。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平津战役纪念馆先后推出“中国革命第一枪”“长征路上的女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遵义会议纪实”等12个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览。2017年,平津战役纪念馆紧紧抓住建军90周年契机,先后推出“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纪实”“钢铁长城强军梦”等一系列展览。

3.打造红色课堂,延伸教育战线。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红色课堂,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既能促成红色文化进校园形成长效机制,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平津战役纪念馆从开发教材、开展教学、开设讲座三个方面着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课堂,树立红色课堂品牌,做到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将红色展览、红色宣讲会、红色讲座等可以流动的红色资源送进校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思路,让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给予当代大学生精神的激励,同时也延伸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教育职能。一是采用多种手段,开发教辅教材。为确保红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制作荣誉锦旗、坦克模型等实物教具,免費赠送给高校;将图片、展品、雕塑、模型以及宣讲故事等资源进行信息化转换,做成包含文本、图片和视频的教辅材料、立体教材包、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包、电子教程等,并与高校网站链接,供教师备课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衔接高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在新生开学第一课,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战史专家,为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讲述平津战役的故事,一起重温天津解放的光辉史实,缅怀革命先烈。在部分高校开设红色精神系列课程,在课堂讲授中,把红色文化历史与当代时事政治、大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比如,阐述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一脉相承与发展;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艰苦奋斗历程,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平津战役纪念馆还经常派专家到高校举办“平津战役大讲堂”;在新生军训期间,举办军训教育讲座,运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现代武器,普及国防知识;为在校师生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培训,通过讲述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为刚入党或即将入党的师生树立标杆和学习榜样。

三、“六进”品牌活动成为提升城市文明度和市民素质的助推器

近年来,平津战役纪念馆多措并举,让展览深接地气,把精神食粮义务送到市民眼前,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观众,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各种题材的展览,就能受到生动鲜活的教育,大力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将“踏寻雷锋足迹”“天津人民抗战纪实”等原创精品展览送进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等六十多个街道社区巡展,市民一片点赞。走进军营,战士们不出训练场就能观看展览,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走进校园,让广大师生在学习任务不受影响的同时,接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养老院,“零距离”服务行动不便的老人,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重温平津战役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为适应老年人的特点,讲解员们不断创新讲解形式,以快板、相声、歌曲等表现手法,为这些老人献上了一台台别开生面的文化大餐。走进监狱,鼓励那些失足的人们迷途知返。展览“走进大墙”是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六进”活动的又一举措。通过对犯人面对面讲红色故事,增强服刑人员洗心革面、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决心。

平津战役纪念馆只有一个,但红色教育资源却是可以流动的。通过挖掘驱动红色资源,实现了让更多的市民群众,特别是信息相对滞后的乡村农民、常年工作在一线的劳动者、走不动挪不动的老人以及那些急需社会正能量感染的人们,就近看到了展览,听到了讲解,受到了教育。平津战役纪念馆利用红色资源,引导和教育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更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因此,革命类纪念馆,利用红色资源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讲解员纪念馆基地
印象·老舍纪念馆
博物馆当讲解员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地质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