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精准帮扶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5-14董微微

求知 2018年6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户机制

董微微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和今后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原则。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培育贫困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农村自我造血机制的深层扶助策略看,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形成长效脱贫保障、有力防范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与核心。

1.构筑以产业扶贫为核心、转移支付为补充的帮扶体系。一是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是构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机制的关键。产业扶贫是以推进贫困乡村产业开发和构建因地制宜的产业体系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特色,立足区域优势、生态和资源特色,差异化定位产业发展目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互联网+”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发展订单农业、休闲旅游、健康休闲、养生养老等多种类型新兴业态与模式,促进贫困农村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三是兼顾部分贫困农村受资源禀赋、产业培育以及市场的局限,短期内产业脱贫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办法来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推动低保政策、社保政策以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政策在贫困乡村的贯彻落实,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真正将政策落实到贫困户,以发挥防止返贫的综合性兜底作用。

2.激发内生动力,探索“扶志、扶智、扶制”三结合扶贫模式。一是“扶志”,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扶贫要实现扶志、扶智、扶制相结合,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两轮驱动”。充分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为贫困户找穷根、找办法、送志气、送信心,大大提升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思想观念逐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提升发展意识。

二是“扶智”,注重群众真正需要的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乡村教育水平,减少文盲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以及技术推广力度,建立贫困村科技服务站,将科技示范户、科技种养能人等农业技术员组织起来成立技术经济服务站,以科技电子信息为平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完善帮扶内容,既要解决物质贫困,又要解决思想贫困。

三是“扶制”,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农村设施以及现实条件,不拘泥于形式,开展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素质。加强村规民约建设,以村规民约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到村集体活动当中,振奋精神、增强自信,积极主动参加培训,掌握相应技能,摆脱贫困思维和行为。做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机制,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为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3.开展资产收益扶贫,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把细碎、分散、沉睡的扶贫资源转化为扶贫资产,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将财政扶贫资金、产业扶持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等整合为“贫困户股份”,参与产业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和收益分红,让贫困群众获得股金分红收益。

二是发挥合作社的载体作用,整合扶贫资源,组织贫困户和村民参与市场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组织生产、引进良种、指导技术,并收购产品进行加工或销售,与企业和市场建立稳定联系。

三是发挥贫困户的主人翁作用。通过贫困户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将贫困户的利益与企业或合作社的发展捆绑在一起,有效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企业和合作社通过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务工,帮助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逐步在贫困户中培养出一批带头人和能人,让贫困户、贫困村进一步增强投身扶贫带来的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

4.健全贫困群体动态监控和帮扶机制,建立脱贫防返贫正向激励机制。一是健全贫困群体动态监控机制。利用贫困户和贫困群体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贫困人口发展状况,根据收入来源将贫困户进行分类,划分为不易返贫户、容易返贫户和极易返贫户三类。及时掌握已脱贫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持续强化帮扶相对脱贫户、贫困边缘户,避免“刚越线,又返贫”现象的发生。

二是健全“因势利导、分级施策”的帮扶机制。采取“造血”和“输血”并举的策略,运用“授渔”+“授鱼”相结合的手段,分级监控、分级管理、分级施策,一级脱贫户重点以“帮”为主,二级脱贫户重点以“扶”为主,三级脱贫户重点以“引”为主,让脱贫户自身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是建立脱贫防返贫正向激励机制。从思想上引导脱贫户,形成脱贫户争先恐后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采用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贫困户按时脱贫并不再返贫,不断发展壮大脱贫户群体。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有效遏制贫困户脱贫后再次返贫。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减少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给予贫困户养老、助残、医疗卫生、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保障,采用兜底式帮扶方式帮助尚未稳固的脱贫人,健全和完善帮扶网络,充分利用好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形成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协同互补效应,给予贫困户强大的社会保障,有效避免因病、因残、因学而返贫现象的发生。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救助机制,避免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加大防灾救灾系统的财政和科技投入,健全和完善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报系统,形成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明确市、区、乡各级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责任,保证救灾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构建完善的救灾资金使用机制。

三是进一步健全贫困人口就业保障机制。搭建用人单位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对接渠道和桥梁,积極引导和帮助有外出务工愿望的困难群众就业。同时加大免费教育和培训的实施力度,鼓励用人单位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来,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文化思想素质。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户机制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隐形贫困人口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皮革机制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