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018-05-14王正坤周琳刘岩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诚信中华民族价值观

王正坤 周琳 刘岩

摘 要:核心价值观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事关民族安危、国家兴亡、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丰硕成果相承接,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准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事关民族安危、国家兴亡、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价值观的特质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主张、态度和倾向的观点,具有评价标准、评价尺度、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作用。从此内容上讲,理想、信仰、信念是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形态;从宏观角度看,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灵魂,代表着社会对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的价值判断,也就是价值取向的“大是大非”问题;从微观角度论,价值观是人内心深处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或社会行为中发挥着评价标准、情感激发与行为导向的功能。价值观的特点主要有社会历史性、相对稳定性、特定主体性与绝对倾向性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公民价值准则三个层面作了精准的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倡导。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从而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本国家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都深深的地植根于本民族文化沃土中。“三个倡导”集中反映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层面的愿望和诉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信,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是党立足于现代化实践做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价值战略决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求向契合,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丰硕成果相承接,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是兴国之魂,强国之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本质体现,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汲取与借鉴。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准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精神源泉。例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传说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怨恨与哀悔:“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为“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这是顾炎武面对外族入侵,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喊出的响亮口号。“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态度。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这对于维系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運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等,主张在交往中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不必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这些都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诉求和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也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符合时代的风貌。这样就可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更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历史的更替,可以看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历代思想家和有作为的帝王都秉承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并不断加以阐发和诠释,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悠久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治国理念,把人民放在了首位,君王放在了其次,人民是根本。唐太宗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识到了人民是维护统治的根本力量。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追求民族平等,人民拥有政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对国家操控的大同社会。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都把人民做为社会发展的根本。今天,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的体现,只有人民大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传统思想文化土壤对民本思想的提炼。虽然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不能等同于当代以人为本思想,但是二者都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力量,都重视人民大众的力量。

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意识,历经发展,演变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总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不计个人得失安危,抛头颅、洒热血。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都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伟大的共产党人,更是身体力行,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际,无数革命烈士献出宝贵的生命。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等,这些鲜活的英雄事迹激励了无数的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正是深沉的爱国之情,体现出的是集体主义的精神。集体精神正是与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相符合的。特色社会主义从人性的角度讲,就是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主张集体主义。爱国精神历来是优秀中华儿女的深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两者是相互融合的。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倚重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古人说,“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而不立”,认为诚信乃立身之本;又讲“诚心正己”,要求在社会活动中重承诺,讲信用,以诚正己,不欺人、不欺己、不欺心,不允许有欺骗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个人诚信、社会诚信、行业诚信、商业诚信等领域问题严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将有利于培养人们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诚信意识,促使诚信成为一种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

与责任意识紧密相连的敬业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众多贤人志士所践行。例如:有:“被之僮僮,夙夜在公”的话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人视为万事楷模的诸葛亮;有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王猛为相,临终不忘国事”的典型事例。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思想元素,是处理天地自然与人事活动的根本法则。“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万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这是史伯与郑桓公谈论“兴衰之故”所言。他指出善于和合“五行”这差异性职能元素,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可生机勃勃。相反,如果片面追求雷同,强行一统,那么,毁弃多样,毒害生灵,势必危亡。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价值,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成果。

这些思想元素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长久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交锋更加频繁的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积极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源泉,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激励斗志、陶冶情操、砥砺品行的精神元素,着力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发展人、帮助人、服务人的人文环境,大力构建和谐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内含了中华文化的这些核心精髓,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并积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践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郑语》.见《国语集解》卷十六,470页

猜你喜欢

诚信中华民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季札挂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