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的理想主义者

2018-05-14崔志彬

新丝路(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圣人

摘 要:《白鹿原》小说人物朱先生,是小说主要人物白嘉轩的姐夫,也是书中最具智慧的人。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众人遇事疑难不能决,朱先生只用几句话就能点醒。他是一代大儒,身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身体力行地实践儒家规范。朱先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代表了陈忠实对于乡土的美好愿景以及白鹿原传统的传統秩序。另一方面,当现代社会汹涌而来的时候,朱先生几乎没有对话的可能——他所依靠的传统秩序瞬间崩塌,这是一种“文化的尴尬”。当代话剧中,塑造这个人物极度不易。

关键词:圣人;饱学儒雅;理想与现实;争议人物

《白鹿原》作为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史诗级作品之一,陈忠实先生从构思到创作,都安照巴尔扎克“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创作原则,将中国近现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浓缩在白鹿原这一个狭小的地域中,把民族精神凝聚在主要人物身上,从而构筑了一部关中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史。

陈忠实以他独有的关中作家的历史厚重感,以及作为文人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民族强烈的责任心,用饱满的深情和纵横历史的理性思考去浇筑他的文学世界,《白鹿原》就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整部作品情节复杂,人物繁多,作者以白鹿原上的两大家族鹿子霖和白嘉轩之间的斗争为主线,驾驭白嘉轩、鹿子霖、鹿兆鹏、白孝文、黑娃、小娥、白灵、鹿兆海等人物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整部小说展现了关中平原神秘的历史,描绘了作者以儒家道德为规范的农耕社会理想。因此,主要人物身上承载着厚重的儒家精神,肩负着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其中,陈忠实刻画得最完满,最理想的人物就是朱先生。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一位精灵,是白鹿的象征。他是关中地区最后一位大儒,身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身体力行地实践儒家规范,在白鹿原这个充满神秘的闭塞山区,朱先生就像太阳,给白鹿原上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安详,在所有人心目中,朱先生是圣人,他禁烟犁毁罂粟,参与放粮赈济灾民,应约说退方升数十万入陕清兵,发动七老联名请缨赴前线,黑娃的“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的挽联便是对朱先生一生的最好的写照。

朱先生,是白嘉轩背后的,白鹿原实际上的精神领袖以及行为规范的制定者。

作为社会结构长期固化而形成的社会继替中长老权力的代表,白嘉轩担负着道德教化的任务,正如鹿家的代表鹿子霖曾经这样嘲笑到:“他一生就知道在祠堂里弄事。”白嘉轩一生所努力,就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能够产生情感认同的公共空间,他在祠堂内宣布共同遵守的“乡约”,惩戒伤风败俗,召开家族会议,都是为了以此强化个人对传统经验以及生活规范的信仰膜拜。

白嘉轩通过营建祠堂、修订族谱、确立乡约、主持仪式等等一系列公共行为巩固和维护了白鹿原的家族制度,他是男权社会中父系继承的最高权威的化身,也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乡土社会能够实现自身礼治秩序和无为政治的关键人物。而传授他知识、塑造他精神的人,就是朱先生。

儒家文化在乡土社会中起着代替宗教的作用,一是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二是建立礼治秩序以涵养理性。朱先生为白鹿村所制定的乡约被白嘉轩用石碑镌载,树立在作为家族象征的祠堂内,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为乡土社会提供处理家族内部关系和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标准。费孝通先生在介绍“差序格局”的同时对乡土社会中狭隘自私观念作出了隐性的批评,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重建了。而小说中朱先生正是作者笔下国家整体与乡土社会中互相独立疏离的家族之间的精神纽带,在抗战的艰苦岁月,激励白、鹿两家报国御侮。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国家的依存程度非常的低,尽管传统道德解释中存在着知识分子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隔膜和误解,但是只有像小说中朱先生这样理想中完美的儒家士人所提供的忠孝观念和知识体系,才能维系家族与民族国家之间稀薄的认同感。忠孝这一道德条目毕竟不是高悬于乡土世界之外的,正是等于要说明“天下”时,还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这些具体的伦常关系。

因此朱先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代表了陈忠实对于乡土的美好愿景以及白鹿原传统的传统秩序。就连白嘉轩也认为朱先生是“圣人”。但是另一方面,当现代社会汹涌而来的时候,朱先生几乎没有对话的可能——他所依靠的传统秩序瞬间崩塌,这是一种“文化的尴尬”。当朱先生以“一腔热血”去报国的时候,反而只是被利用成为了宣传工具,这本身就是可笑而尴尬的。

陈忠实对于白鹿原的感情是复杂的。陈忠实在谈自己的创作的时候,最常用的两个字就是“剥离”。他创作的早期(76年以前),主要是对于政策的歌颂。而文革结束之后,陈忠实进行了初次剥离,开始了对于自己的反思。反思之后,进行了二次剥离——由简单的制度反思转向了乡土人物、文化的塑造与思考,如《四妹子》、《梆子老太》。 作为“《白鹿原》前传”的《蓝袍先生》中,陈忠实抨击了传统对于人性的压迫。但是当传统不局限于一门一户,而被置于更宽广的文学世界的时候,陈忠实变得两难。一方面,这种传统使得数千年的人们血脉相连,安安稳稳。虽然有着“剥削与压迫”,但是却得以存在鹿三与白嘉轩的超越主仆的关系;另一方面,传统在现代话语的失语是极其显然的。所以,在《白鹿原》的后半部分,陈忠实不得不使朱先生”多智而近妖“以调和这种矛盾。对于白鹿原的诸多问题,陈忠实也无力探寻解决办法,最后只有选择“下原”。

我有幸在孟冰先生改编的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中扮演朱先生一角,在表演过程中,我思索了很多。剧中朱先生是白鹿原中的重量级人物,是白鹿原上的一个精神领袖,人称“牛人朱先生”。他是一位具有北方人生冷倔强性格的文人,他的言行体现了“达者兼济天下、贤者独善其身”的思想,这也就成就了他做人、为人的品格。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他提出推出“乡约”制度,安国富民,得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敬重崇拜。作者陈老在小说《白鹿原》中借白嘉轩之口说道:“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逸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进而找不到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世上肯定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先生喽!”因此,我在扮演朱先生这个人物时,一定要把握准确人物的精神主场、人物性格和外在的作风关键点。内心一定有把握好朱先生坚信程、朱二位先生的理念以及如何做人的原则。在台词上,一定要掌握好速度与节奏,轻重缓急的语气。在外形上把握好北方文人硬朗的作风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角色更加鲜活,将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位先生呈现给观众。

“体验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生”,“演员一生能活出许多不同的人生”……这些说演员创造人物的话,在行内流行了很久。说归说,但具体在一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创造上,对演员来说,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造角色的过程的确很艰难,外在的行为动作很好掌握,难的是角色内心深处的灵魂和思想如何通过演员的肢体和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作者简介:

崔志彬,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二级演员。

猜你喜欢

圣人
用道
非暴力
老圣人
先秦“圣人”概念的构建与延伸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人生中的猫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徙木立信(上)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