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运动融入闽南农村民俗活动文化现象研究

2018-05-14扈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闽南文化

扈伟

摘 要:运用调查访谈、逻辑分析和归纳法进行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闽南农村新民俗的概况,对篮球运动融入农村民俗活动的文化现象有一个准确把握;通过对晋江、石狮、泉州、厦门等地农村地区民俗活动进行实地观摩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同时进一步研究传统民俗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了解体育新民俗在现实社会中作用;通过对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作为两种异质文化载体,融合中表现出的互补性可以得到很好的借鉴,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闽南 民俗活动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151-04

Abstract: Using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n basic theory research, mainly studi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in south of Fujian ,and have an accurate grasp on the basketball into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rural folk custom activities;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data from the folk activities in the rural areas of Jinjian,Shishi,Quanzhou, Xiamen, and to organize them;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further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folk activities and people's lif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ports new folk customs in the real world. Through to the basketball game and the folk custom activity as two kinds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 carrier, has demonstrated in integration of complementary can get good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and the modern sports culture in today's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on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South Fujian; The folk custom activities; Culture

民俗节庆活动在我国传统生活中结合着人们的原始信仰又传承着独特的文化,因此举办和参与节庆活动是人们一种自觉自愿和热烈期盼的活动。在闽南农村原来的一些节日庆典里,村民都要进行盛大的朝拜、祭祀等迷信活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逐步开放,篮球运动正逐步取代了这些封迷信活动,慢慢转变成为民俗节庆活动的一部分内容。闽南农村许多民俗节庆活动中,都会举办一场或一系列的篮球赛事作为主打内容。究其原因,不外乎我国传统的节日庆典里民众愿意聚集更多的人在一起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借以创设更加热闹的节庆氛围,而举办篮球赛对创设这种热闹的氛围最为适宜,可以最大程度上凝聚人气以达到喧闹欢乐的场面效果。例如,2015年石狮市宝盖镇后村的篮球赛甚至请来原美国NBA球星控球后卫“白巧克力”杰森·威廉姆斯、丹尼尔·吉布森等球员参赛,以及拉塞尔、马刺名宿约翰尼·摩尔以教练身份参赛;蚶江镇厝仔村同样举行了一场篮球赛,其中有浙江、天津、福建、吉林、江苏五支CBA球队前来参赛。

闽南农村人们的民俗节庆生活中处处能够见到篮球运动的身影,篮球比赛的规模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参与篮球运动成为人们群众节庆闲暇首选的娱乐休闲方式。村民通过各种形式来组织规模大小不一的篮球比赛,用以烘托盛大的节日场面,达到增强节日庆典气氛的目的。于是民俗活动与篮球运动作为两种异质文化的载体在闽南地区合理交融在一起,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民俗是对社会文化进行传承的一种载体,民俗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现象。从文化的层面对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相互作用发展现象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的总结出两者互动的根本原因,有利于我们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优势加以利用,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人文环境与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闽南农村民俗特征的文化分析

闽南人在历史上的迁徙及民族融合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俗行为。闽南文化基因包含有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杂合其它外来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经过闽南地区先人们历代的社会实践,不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也吸收采纳了外来文化的合理因素,并且有机地融入了自身的文化体系内,因此它具有十分清晰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其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区域部分,同样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氛围中形成的,外来文化影响使得其在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在一些方面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味道。

其特色具体可表现为:闽南民俗的发展过程中,民俗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着明显的稳定性;同时民俗的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又引起了渐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变异性。闽南民俗虽然程序相对比较繁琐,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操作上具有灵活性;闽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人们更加依靠家庭的力量,由此更加以血缘作为联系的纽带,家族内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亲密性;闽南地区历史上各民族、地区之间交往不断,不同的文化容易在此地区冲突、融合。泉州古刺桐港自唐代始便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对外交流过程中深受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在当地的影响,随着外来的宗教习俗逐渐被容纳。闽南地区的民众从而变得比较开放,对外来的文化、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2 篮球运动融入闽南农村民俗活动文化分析

2.1 篮球运动与节庆民俗活动具有相对一致的目的和功能

闽南民俗在传承以汉民俗为主的过程中,也融合了部分少数民族民俗,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多元性和互补性的特色。在这些民俗节庆活动中主要目的是祭祀、祈福、娱乐、娱神等功能。中原主要年节习俗,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等同样都在闽南地区普遍流行,与此同时当地也存在特色的民俗活动。例如普渡就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在闽南地区的普渡仍十分盛行,人们从农历七月初一起,各乡村轮流普渡。象石狮的“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之俗谚。而在石狮宝盖镇塘后村的一次篮球邀请赛中,“这次邀请赛估计总花费超过400万元,大多来自村民捐款,全村自愿捐款300多万元,还有当地企业、华侨出资100多万元……办起的这场篮球大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庆祝13年一次的闽南风俗大普渡[1]。”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民俗节庆活动更倾向于以营造浓烈的娱乐氛围为主要功能,并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为最主要目的,其它祭祀、祈福等传统需求相对弱化,人们在这些民俗活动中更趋向于娱乐的需要。娱乐活动表现最为大众化的形式一般在传统的节日期间进行,而传统的中国人的观念里仿佛只有在民俗节庆活动中,才能名正言顺的表达出自身娱乐需求。因此所有这些节庆民俗活动的目的和过程都指向休闲娱乐本身,娱乐性成为了活动的第一目的。闽南人民在民俗节日里尤其喜欢创设喜庆热闹的氛围,而民俗活动过程中客观上也迫切需要一种能以消遣娱乐为目的,且又不同于喝酒、赌博等不良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社会正能量的良性活动与之相结合,这样既具有正面的宣传教育意义,又能够充分活跃传统民俗节日气氛,还可以把民俗活动的热闹喜庆场面以现代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提高到符合现代化社会面貌的层次。恰好篮球运动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完全符合这种要求,篮球运动作为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其本身特有的娱乐性、群众性和观赏性等优势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喜爱。而篮球场地足够容纳下围观看热闹的观众,更易于凝聚人气,加之精彩的对决也更容易营造紧张激烈的氛围,从而使传统的节庆民俗活动融入了现代体育的竞技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说作为一项体育娱乐活动的篮球比赛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最合适的项目,自然就出现在了民俗活动中。闽南农村中篮球运动与传统民俗活动一起融合,成为不可缺少的仪式部分。

如图1所示,这是泉州谢氏大宗祠的落成庆典仪式中的篮球比赛赛程表。庆典活动直接举办了一届为期5天的篮球邀请赛,借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其中,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庆典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一个实际组织部门来讲,篮球比赛占用的场地不大,赛事较容易组织,成本容易控制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全村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聚合在一起观看球赛,而且群众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非常积极,更有利于凝聚人气,从而大大增强了民俗节庆中的娱乐性。并且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熏陶下性格相对内向的村民们可以在此特定的日子里公开尽情的宣泄出自己的情绪,以此消释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心绪及人性中天然的侵略性和攻击性。由此可见,篮球运动从目的和功能上来讲能够天然的跟民俗节庆活动完美耦合一起。

2.2 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融合中表现出的互补性

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文化根源分别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东西方文化在闽南地区的冲突和交融充分的体现在篮球运动融入到民俗节庆活动之中,并且相互取长补短,呈现出有利于两者发展的特征。民俗活动与篮球运动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体现,透过民俗活动中举办篮球比赛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从而将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2.1 民俗节庆中举办的篮球比赛具有明显的民俗性特征

闽南农村民俗节庆活动中所举办的各种篮球比赛,大多几乎不具有任何商业色彩,活动的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目的主要是以增加热闹氛围,篮球比赛的游戏性、娱乐性味道较浓,而其本身固有的竞技性相对弱化。竞技体育根生于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来说它更强调的是“竞争”,篮球比赛是人的全面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对抗,它并不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及培养道德为最终目的,其终极目的是获得胜利,取得冠军,带有强烈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种文化所崇尚的“竞争”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和谐”是截然相反甚至冲突的两种态度,篮球比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西方文化的侵略性特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相互融合中必然会相互作用,因此篮球运动在与中国传统民俗的互动中必然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民俗活动中举办的篮球比赛首要任务并非是去争得胜利,而在于凝聚人气,创造热烈氛围,增强娱乐效果。况且中国传统的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都明显的带有笼统性、模糊性和感情色彩,其价值取向是偏重精神内涵的。于是乎篮球运动在与民俗活动结合过程中产生出鲜明的本土特色。例如图2所示,这是某村一场本土球隊与台湾某球队的邀请赛,观看比赛的观众组织非常松散,观众大多是自发前来观摩,并且交通工具通常随意停放;比赛场地大多没有设置观众座椅,观众自备椅子到处插缝赏球,甚至有的实在挤不进场地,就爬在房顶或树上;现场的儿童较多且随意跑动,给赛事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民俗节庆活动中极强的人性和人情特征在篮球比赛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篮球比赛能吸引大量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成为当地民俗节庆活动中的精彩项目。

2.2.2 篮球比赛促使民俗节庆中的现代感、竞技性增强

篮球运动在民俗节庆活动的融入不但增加其中的现代化氛围,而且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丰富了节庆活动的内容。篮球运动以人为本,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念十分明显,突出竞争、超越自我、进取精神就成为西方传统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决定了其运动方式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与此相反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注重以群体为本位,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强调整体统一的价值观。在这种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下决定了我国传统的运动方式多选择以娱乐、表演为主,并配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了一种调和矛盾、缓和冲突、淡化竞争的独特格局。

传统民俗活动从篮球运动的融入中获得了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竞技、娱乐元素,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是民俗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两种异质文化互补的结果就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一方面它使得民俗节庆活动的规范性、竞技性逐步加强。篮球运动其本身固有的竞技的制度、形式、标准等元素为民俗活动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村落中的篮球运动存在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篮球比赛中具有突出的农村特征,由此篮球运动融合了传统民俗文化,成为其在村落中扎根的基础条件。

2.3 由篮球运动引发的民俗节庆文化价值取向的隐性转移与自我扬弃

闽南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中原士人,晋朝时期好攀比爱斗富的习俗,也随着历史传承了下来。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婚丧、生日等节日庆典中的民俗活动中,如图3所示晋江地区嫁女的穿戴。新娘家必准备巨额嫁妆作为陪嫁,参加婚礼时新娘全身挂满了亲朋好友赠送的首饰,首饰必定以黄金为主,数量越多越好。因此婚礼上的新娘手腕戴几十支手镯,甚至肚子上也挂满金器也就不足为怪了。再如图4所示,百姓逢家中老人五十、六十等“大生日”或庆典礼,则会重金在摆场上大加炫耀,宴请宾客注重场面,摆席桌数在足够多,菜品力求丰盛,龙虾螃蟹要大,而且用来祝贺的彩虹拱门必须要有几十个,从村头摆到村尾以展示场面的宏大,由此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十分巨大。

如遇到当地重大的民俗节日,例如普渡,则更是挥霍浪费至极。《晋江县志》中曾记载:“普渡,拈香、搭幛棚,连宵达旦,弹吹歌唱,醵钱华费,付之一空。”《泉俗激刺篇》中也曾提到在此民俗活动中“小乡钱用数百万,大乡钱用千万强”。尤其前面已提及的石狮“龟湖大普”,“其普渡之日,数十台戏同时于一村演出,家家户户以“五斗米篮”盛菜肴祭敬,以晒谷物的大蔑盖为桌,席地大宴宾客,大家均以客多为荣……”如此铺张浪费,致使许多村民为了大做普渡而倾家荡产,从而使之成为一种陋俗。

把民俗活动与篮球运动结合起来,用举办篮球赛来代替原先奢侈浪费的摆场、搭戏台等,在功能上不但同样能够聚集人气、营造热烈气氛,达到“摆场”的效果,而且也大大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活动成本,同时也改良了社会风俗,摈弃了民俗活动中的弊端。只需要一场篮球比赛的活动,就能够满足人们民俗节庆活动所要预期的效果,而且成本更低,更具有正能量。闽南民众从这种融入之中尝到了甜头,相信将来的民俗活动会持续的向着这一方面发展。民俗节庆活动本身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变革,民俗节庆文化会在自我完善中抛弃旧有消极的部分,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这也是闽南民俗节庆文化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良好民俗活动的根本就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就是要树立起人们的良性文化意识。篮球运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良性文化载体,闽南节庆民俗活动中融入篮球运动同时也暗示着其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正悄悄地向现代化方向转移,借助篮球运动促进中西方文化相互借鉴。从这方面来看篮球运动融入民俗节庆活动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已然成为改良农村文化的载体和民俗传承的纽带;同时民俗节庆文化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价值取向的隐性转移与自我扬弃。

3 结语

从篮球运动在闽南民俗节庆活动充分融入并获得良好效果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可以相依相附,并能找到耦合的载体。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目的功能的相對一致性、融合中表现出的互补性、以及由篮球运动引发的民俗节庆文化价值取向的隐性转移与自我扬弃,两者获得了共荣互补的发展动力。闽南地区产生的这种融合在带给农村民俗活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民俗活动的现代化发展,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由此可以借鉴这种文化现象产生、发展的过程和经验,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村民不摆普渡宴集资承办篮球赛[N].石狮日报,2008-08-05.

[2] 老板出钱请NBA球星加盟,泉州乡镇篮球赛就是这么高 大上[N].泉州商报,2015-09-05.

[3] 蔡宝家,林珍瑜,唐文玲.福建沿海侨乡农村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39-42.

[4] 覃安,李志清,李乃琼.农村民俗节庆篮球运动发展分析 [J].体育文化导刊,2010(8):22-24.

[5] 李乃琼,李志清,石健东.农村篮球运动与民俗节庆互动发展的研究——以广西灵山县农村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13-16.

[6] 虞重干,李志清.加强农村基层体育文化研究的历史契机与现实需要[J].体育科学,2005,25(2):16-20.

[7] 廖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2):44-45.

[8] 赵文,胡小明.发展民族体育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0(3):18-20.

[9] 刘魁立,萧放,张勃,等.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5(3):1-13.

猜你喜欢

闽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建设充满“闽南味”的校园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闽南少年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