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普查知多少

2018-05-14王培

心理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测验健康状况普查

王培

作为一名高校心理老师,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少大学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感到焦虑不安,无法从之前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因而产生迷茫,无法像高中时那样保持优秀的状态而感到自卑,处理不好新的人际关系而抑郁等,有的甚至会产生悲观绝望的厌世情绪,产生自杀念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传统的观念认为健康就是没有躯体疾病,但是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因此,就如大学生要进行身体体检一般,高校心理中心也会在不同阶段对学生们进行一项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心理普查,以加强学生们对自身的认识,了解个体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什么是心理普查

心理普查是心理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评定某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高校的心理普查,通常是用心理测验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也可以用电脑进行线上测试。

心理普查的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普查是了解自我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人格特点,及时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以便更好开发心理潜能,规划大学生活,促进心灵成长。

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普查,学校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相关的心理课程,促进人格发展。

通过心理普查,还可以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及危机的学生,便于学校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进行危机干预,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普查常用量表

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大学生人格问卷)是日本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用于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问卷,1993年,“全国UPI应用课题研究”对UPI的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UPI题目少,施测方便快捷,不易引起被测者的心理防御和抵抗,能迅速地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因此,是目前高校用于心理普查的最主要测量工具。

另一个应用广泛的心理普查量表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1984年由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引入国内,此量表因为内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较准确地描述被测者的自觉症状,也广泛地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治疗门诊。

也有不少高校会同时使用两个量表,以弥补单个量表使用的不足。UPI条目少,计算方便,操作简单,并且能够筛选是否存在“自杀意念”,但是假阳性率较高。SCL-90题量多,测试后能明确学生的症状特点。所以很多高校是两个量表结合使用,不仅能提高阳性筛选率,明确是否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同时能确定学生的自觉症状,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也有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会根据自身学校的学生特点及实际的工作经验,编制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量表作为心理普查过程中主要量表或者辅助量表。

心理普查过程中学生常提出的问题

“我心理很健康,不需要进行心理普查”

心理普查就像身体体检一样,身体体检是对身体状况的了解,心理普查则是对自己心理健康的了解,可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比如:目前是否压力过大,是否存在情绪困扰等),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促进心灵成长,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我一定要表现好一点,不然会留下不好的记录”

实际上,心理普查的结果没有好坏之分,它只反映学生近阶段的心理状况,只是给被测同学了解自己的一个参考。而且心理普查所用的心理测验也和学业考试测验不同,一般情况下,学业测验答案有对错之分,分数越高越好,但是心理测验是越真实越好,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学生越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越能监测出自己真实的心理状况。既然结果没有好坏之分,自然不存在留下不好的记录。并且心理普查的結果仅仅只是参考,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可随意地根据普查结果给自己“扣帽子”,“贴标签”。

“我的隐私会不会泄露”

心理普查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一样,都要遵循保密及保密例外原则,高校心理普查资料一般由心理中心专业人员负责保管,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是不会轻易泄露出去的。心理普查的结果不会进入档案,更不会让同学们进入“黑名单”。心理普查的结果是为学生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提供依据。

其他注意事项

施测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对心理测验的流程及结果有专业的认识,对测试的目的、性质等做必要的说明和解释,提前对学生的问题做出解答再开始测试,做好学生的心理动员工作。

无论是被测者还是施测者都要客观看待心理普查的结果。心理测验有其自身局限性,因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错报”“漏报”等情况,被筛查出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一定真的存在心理问题,也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测试中有意躲避而无法筛选出来,因此心理普查的测验结果仅仅是心理健康与否的参考,而不是最终结果。

对筛选出来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心理约谈或者干预,通过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沙龙、心理课程等方式及时给予这些学生以专业的帮助。

猜你喜欢

测验健康状况普查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你知道吗?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与普查一起成长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