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野下南宁市下楞村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18-05-14李广华伍广津何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非遗

李广华 伍广津 何炎

摘 要: 下楞龙舟是保存较好的有代表性的活态的南宁民俗文化符号,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遗视野下对南宁市下楞村龙舟文化的起源传说、功能和社会基础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在非遗视野下南宁市下楞村龙舟文化传承与保护应从“政策、经费和赛事扶持”、“政府主导”、“下楞龙舟俱乐部建设”、“完善传承人机制,培养人才”、“将下楞村龙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

关键词:非遗 龙舟文化 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b)-0151-02

Abstract: Xialeng Dragon Boat is a well-preserv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lively Nanning folk culture symbol, is a national folk spo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origin, function and social foundation of Dragon Boat Culture in Xialeng Village, Nann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Xialeng Dragon Boat Culture as a tourism resour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licies, funding and events, government-le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Xialeng Dragon Boat Club, improvement of inheritance mechanism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Non-heritage;Dragon Boat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南宁市下楞村龙舟文化历史悠久,2011年6月,西乡塘区政府将坛洛下楞龙舟节列入西乡塘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龙舟赛划拨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并纳入西乡塘区“一地一节”活动予以重点保护。2013—2016年,西乡塘区文新体局对坛洛下楞龙舟木制船体、船桨、船舵、锣鼓进行保护,收集有历史年份的龙舟制品,在非遗视野下,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加强下楞村的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 下楞村龙舟文化的历史起源

龙舟文化起源在各个地方是众说纷纭,下楞村的龙舟文化也是追溯到公元1053元,暂无详细的史书记载。据一辈辈的老人口口相传,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举行龙舟节,扒龙船,看龙舟赛。“正月元宵妹不睇,留心五月睇龙船,五月龙船真好睇,龙船好睇满江边”,这首平话歌也代代相传唱下来。下愣村共有一街八巷九码头,每一个巷都有一支龙舟队。下楞村的大部分港口都有牌坊,上面的碑文有代表性的“正宁码头”,其背面是“福水长流”四字。伴着左江而居的村民,所居住的房子是清末明初建筑的风格,屋檐下大多有花纹、壁画,其中大部分是关于龙舟的典故,彰显着下楞村民对对龙舟文化的珍重和对扒龙船的热爱。

2 挖掘下楞村龙舟文化的功能价值

(1)民俗学价值。下楞龙舟是保存较好的有代表性的活态的南宁民俗文化符号,它的每一项仪式都蕴涵吉祥、美好的寓意,是人们祈福和感恩情感的寄托和流露,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2)文化价值。下楞村特有的骆越水乡习俗,历史上经历了从娱神到娱人到体育竞技的转变,根据左江流域骆越水事文化遗存的情况分析,下楞龙舟可能是中华端午龙舟文化起源的重要地区。挖掘这一习俗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体育学价值。扒龍船在体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挖掘和保护南宁下楞龙舟节,对了解和丰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史,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 下楞村龙舟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

3.1 下楞村龙舟文化源远流长

下楞村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当地龙舟文化可追溯到公元1053年北宋黄祐年间。200多年前,下楞村重建码头,在挖出的残缺石碑上,清晰的看到了龙舟赛事壮观的场景。河中龙舟奋勇向前,如箭般逆水而上,岸上的观众人潮涌动,盛况空前。龙舟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做糍粑,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欢度端午。荣获冠军的队员则一起团聚吃“龙舟饭”,享“龙舟大餐”,这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龙舟饮食文化。拥有“一村两街八巷九码头”的下楞村,一个富含民族文化内涵的古老壮族村镇坐落于左江下游,龙舟文化源远流长。

3.2 下楞村龙舟文化积淀深厚

‘有龙就有水,有水就有食、‘年年扒龙舟、年年大丰收、‘不敬龙舟、旱涝天收下楞村龙舟文化代代相传。下楞村每年端节节都要举办赛龙舟活动,在龙舟的整个制作过程中靠手工完成。龙舟赛前的系列仪式从“祭龙、点睛、摆头、翻身、下水”依次进行。下楞龙船是特制的狭长型木船,船身长约25米,如柳叶形状,狭窄的街巷到码头的坡很陡,所以需要全体参赛队员集中精力、团结一致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过程,至今仍保留抬龙舟过程中,如果哪个队员身体离开龙舟就不能参加比赛的习俗。按照赛龙舟习俗,获得第一名的奖品是一个插了朵大红花的猪头和一面锦旗,而拿到最后一名的则是捆有青草的猪尾巴。

3.3 下楞村龙舟文化基础深厚

具有“龙舟之乡”美誉的坛洛镇下楞村,自古龙舟赛都是逆水而行的,所以赛龙舟好手英才辈出,在2007年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下楞村参赛队伍有15支龙舟队,共500人。经过奋勇拼搏,荣获了4个冠军、5个亚军、8个季军的好成绩。值得骄傲的是,该村女龙舟队拿下了比赛的前三名。其中“的哥”龙舟队成员清一色出租车司机人数达到200多人,每到龙舟节他们就会放下手中的方向盘,出钱出力脱产自费参加大量的训练,群众基础非常深厚。

4 非遗视野下南宁市下楞村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4.1 政策、经费和赛事扶持促发展

下楞村龙舟文化的发展,需要政策、经费和赛事的扶持。现已成立的南宁市西乡塘区下楞龙舟俱乐部,打造了下楞村龙舟训练基地,得到了政府的极大支持。每年应予以一定的经费扶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龙舟器材的维护和增添。另外,应鼓励、支持在本地举办参赛队伍更多,影响力更大龙舟赛事,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本地龙舟队伍走出去,参加各地有影响力的龙舟比赛。通过比赛和交流,促进龙舟的传承和发展。

4.2 政府主导促传承

通过城区党委、政府主导,学者参与,发动民众开展保护工作:资源调查,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工作,广泛收集记录祈福词、祭祀仪式程式及表演套路等南宁下楞龙舟节相关资料,全面摸清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对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科学归类、存档;开展学术研究;帮助传承人保护传承下楞龙舟活动;建设龙舟展示厅;培训年轻人参与传承;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宣传传播;建立保护机制;组织队伍到外地参赛、邀请外地龙舟队来下楞竞技,实现下楞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传承。

4.3 下楞龙舟俱乐部建设促品牌

下楞龙舟俱乐部的成立为下楞村龙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強有力的平台。科学的训练计划,完善的俱乐部管理体制,队员的责任与激情,让下楞龙舟俱乐部逐渐成长壮大。2017年9月26日,下楞龙舟俱乐部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外出贺州昭平县参加中华龙舟公开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弘扬了下楞村的龙舟文化。另外,可依托下楞龙舟俱乐部这个平台,多开展龙舟制作比赛,丰富龙舟节的文化内容,传承龙舟制作技艺。

4.4 完善传承人机制,培养人才

传承人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积极的作用,完善传承人机制,通过西乡塘区龙舟传承基地,扶持传承人开展祭祀仪式、表演程式及舞龙、舞狮套路的培训活动,接受重点传承人开展师徒培养的传统传承方式,促进龙舟各项活动的传承发展。同时,传承人的培养应走进校园,学校增设龙舟技术与技艺相关课本教材,将龙舟项目纳入学校课堂,并定期组织技术技艺展示。

4.5 将下楞村龙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结合,将极大的推进下楞村龙舟文化的弘扬,带动下楞村的经济发展,为下楞村龙舟文化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下楞村龙舟竞渡以其独特的竞赛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功能性以及广泛的群众性和传播性特点远近闻名,每年都吸引周边地区数万群众自发前来参与。每年龙舟节的龙舟饭,也是各亲朋好友最期待的。魅力的龙舟文化,美丽的下楞村,为下楞村龙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增添了色彩。

参考文献

[1] 马雪,谭小春.从“非遗”角度审视黔东南龙舟文化的传承[J].当代体育科技,2107(5).

[2] 刘邦华,周怀球,曾佑辉.岳阳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对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推广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10):1-2.

[3] 王世景,刘珍虹.全民健身视角下桂东南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45-46.

[4] 梁义骆,胡秋来.基于体育产业视角龙舟文化的价值研究[J].科技视界,2017.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非遗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