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2018-05-14戴伟雄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课程课堂教学

戴伟雄

[摘 要] 慕课教学是一场教学体制的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慕课教学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也存在消极作用的一面。慕课教学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关 键 词] 慕课;现代教育;地位;作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32-02

慕课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课程不仅覆盖广泛的理工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本文拟就慕课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慕课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所谓的慕课教学,原来的意义是指以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是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手机技术等现代高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大学教育的一种深刻性变革,也可以说是一场教学体制的革命,即用慕课教学体制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体制,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学校教育走向未来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慕课教学改革的实质是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对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利用。就国内来说,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平台,不仅能够极大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范围和社会价值,而且能够让跨越时空的交流互动与深度合作成为可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低水平重复,有助于缩小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差异所导致的鸿沟,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教学点、师资和课程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慕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s Engelbart在《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研究计划中,提出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效应。自那时起,一些热衷于计算机认识和教育的变革家们,极力推进教育过程的开放,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慕课这个术语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自2008年由阿萨巴斯卡大学建立一门在线课程《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后,慕课教学在西方大学便一发不可收,到2011年秋,包括斯坦福大学在内的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纽约时报》把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

慕课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但在中国落地、扎根、发展比较快。2013年国内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同时迎来了中国的“慕课元年”。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0000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到2014年达到了650000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目前,清华大学带动62所高校进行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牵头,成立了C20慕课联盟(高中)、C20慕课联盟(初中)、C20慕课联盟(小学)。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国内C9高校联盟共同建设在线学习平台。

二、慕课特点和学习形式

(一)慕课主要特点

1.大规模。大规模包括两个方面: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是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参与学习者是大规模的,亿万人可以同时学习。

2.开放性。慕课是开放课程,但要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

3.网络性。慕课不是面对面的课程,是以线上课为主的面对面的课程。

4.不受时空限制。只要具备技术工具,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进行学习。

(二)慕课学习形式

一种是全世界、全社会内凡是有学习兴趣的人,按照一定的程序,都可以主动、自由地上网学习某门课程。

一种是在校内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参加慕课学习,带有使命任务性,不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自由选择某一课程。

三、慕课的作用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双重性,慕课教学也不例外,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看,慕课教学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积极作用

1.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是慕课建设和实施的直接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课程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在制作教学视频(一般是微课视频)过程中,要熟悉大纲、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善于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慕课视频的制作服务于教学需要,受到学生的喜欢,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即采取混合式教学,或采取反转课堂形式,为能高质量地进行引导、互动和答疑,也必须提高以上诸课程素养。

2.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师的工作价值

慕课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平台上,通过特定的软件系统,教师能够很快地把握每一个学生阅读视频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成绩,对学习落后的学生及时进行督促引导。

3.有利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能否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关键是教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是否充足,特别是对前沿性知识和信息的掌握情况如何。慕课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开展课堂上师生互动和讨论问题。学生会提出许多个性化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了能使学生得到比较满意的回答,教师必须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和信息,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4.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与传统课堂学习不同,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有更多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动手动口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缺陷和不足

1.慕课教学可能产生与贯彻教学大纲的矛盾

因为慕课教学中的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热点)的教学,难免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特别是有的课程内容多,安排的课时少,更易产生慕课教学不能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问题。

2.面向社会的大众性、全球性的慕课课程具有较高的入学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辍学率,这和课程参与的自主性有一定关系

面向社会的慕课教学与学校内有计划的慕课教学不同,前者没有约束力,虽然是自主参加学习的,但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许多变数,这种改变初心的情况也是自主的,缺乏约束力。

3.慕课教学分布具有不平衡性

慕课教学虽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但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具备慕课教学和慕课学习的技术条件也不平衡,师资力量也不平衡,必然出现慕课教学分布上的不平衡。在中国,开展慕课教学的学校和慕课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这种情况不是很快就能改变的。

四、慕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如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一样,慕课教学全球化迅猛发展趋势也不会改变。导致慕课教学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慕课教学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职能手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域和国家的界限,推动了慕课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二)“互联网+”教育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也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能够最有效地配置和整合教育资源的教学形式就是体现“互联网+教育”精神的慕课教学,它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对接社会需求,“互联网+教育”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决定了慕课教学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热衷于推动慕课教学发展的教育集团不断涌现和发展,可持续地推动全球性慕课教育的发展

这些教育集团孵化出的互联网教育企业,依靠专业团队运营着高水准的“云教育平台”大型数据中心,可以面向全球上亿学生同时在线学习。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基于对“未来学校”的认识,本着以教学信息化促进教学现代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认识,实行了翻转课堂模式的慕课教学。

(四)慕课教学完全实现全球化要走的路程还很远,需要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

目前,慕课教学作为重大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其完全成熟并走向世界每一个角落,中国每一个地方,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需要继续付出极大的努力。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慕课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完全成熟还有待时日。在我国,慕课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网上优质教学微课视频不足,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学生平板电脑、网络系统的配备欠缺,学习管理平台还有待完善,一些教师的观念还需要转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许涛.慕课同伴互评模型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2):70-77.

[2]陈吉荣.国外慕课研究最新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118-127.

[3]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35(5):92-99,112.

[4]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6(5):59-63.

[5]张盖伦.慕课十年,一场教育界的“辛亥革命”[N].科技日报,2017-11-23.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课程课堂教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自行车的发明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