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科协打造科普品牌的理论与实践

2018-05-14吴晓云,王永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科普科学

吴晓云,王永红

[摘 要] 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我校建设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环保特色科普品牌活动的实践经验。打造特色明、持续久、实效好的科普品牌,需要构建坚实科普平台,培养高素质科普师资队伍,开展群众喜爱的特色活动,同时依托新媒体等途径,做到线上线下充分互动的知识传播。打造高职院科普品牌,使之成为城市科学发展的“推进器”“服务器”和“孵化器”。

[关 键 词] 高职院科协;科普品牌;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2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民的科学素质正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可以看出科普工作是我国在“十三五”阶段培养科技创新文化氛围、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当前形势下科普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是我国公众了解、支持科技创新的必经之路。要重点关注科普工作,其重要性等同于科技创新,鼓励支持相关科普机构开展教育活动,努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

科普的定义是通过将人类所熟知并运用的科技知识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利用不同的传播途径与手段,让人们所熟知、了解,从而使公众能够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四大功能。高职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打造高职院科普品牌的意义

(一)科普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受其所能普及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任何国家如果忽视进行科学普及,国内的科技发展一定会受到不良影响,同时整个国家将会面临创新活力缺失的困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开放性社会结构的初步形成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开展都将促使公众对各种需求提升,科技知识的需求趋向于更加个性化、品牌化。

科普工作日益趋向于常规化发展,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科普工作开展的重要措施,基于公众对科普工作的熟知情况,科普活动发展为品牌与特色科普活动,从而使其推广深度和范围得以提升。科普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进行传播形式的创新,通过创新来打造独特的特色品牌。

(二)高职院是科普品牌的创造者

高职院校有义务进行科普活动的开展,为公众提供科普学习场地,然而因可操作细节的缺失、相关配套措施不足以及某些高职教师科普工作消极,另外一些教师由于职称、精力等因素根本无法投入科普工作中。高职院中,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经常会主动与高职院教师一同参与社会科普实践。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所得到的科学普及是极为低层次、简单化的,他们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科普活动中,然而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基于科普工作的广泛开展,科普工作正朝着常规化、专业化、大众化道路发展,不断探索创建易于接受、深受喜爱、广受好评的科学普及教育品牌,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是每个高职院科协都在积极探索思考实践的课题。

二、高职院科普品牌的特征与内涵

科普品牌是指借助特定的科普传播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向广大居民群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过程。高职院在科普资源方面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高职院的师生多数置身于科技推广和科学研究的前列,他们对探索信息以及最新尖端的科技动态更为敏感,所以高职院相比于其他科研机构优势明显。高职院通过把学校一些先进的科技场馆、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开放给公众,有效地开展科普教育及科普宣传,提高了科学设施的利用率,以開放形式吸引民众参与,也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开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大院校科研取得了较大成就,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然而其中多数沦为“潜在的科普资源”,无法真正对公众普及。所以,高职院利用科普活动的开展能够把自身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广大公众,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新科技并运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公众对科技成果有一个切身体验;同时高职院普及能够有效地开阔科学技术研究者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对科学知识和大众需求有更全面的掌握。高职院打造自己特有的科普品牌,需要具有以下特征与内涵:

(一)具有特色明与持续久

科普品牌,拥有鲜明特点,同时能够进行持续开展。而特色就是其表现形式要独具一格,可以让公众积极参与其中。品牌性活动要保持持续性开展,偶尔、个别的活动不能成为真正的品牌。所以,科普品牌一定要拥有创新性并能够保持持续运作,这就要求其拥有较高的普及质量、新颖的传播理念。

(二)拥有专属的科普平台

科普品牌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特定的传播方式、展示场所等特定载体,而高职院校的实验场所、实训装置就具有载体功能,这些平台自身就有方便快捷、形象优雅以及形式新颖等明显特点,公众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记住,有利于构建科普品牌。

(三)拥有稳定的科普队伍

高职院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聚集场所,作为一支稳定的科普队伍,其科普行为无形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所以,高职院教师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不仅能够辐射全社会,也会对国民科学素养产生影响。同样具有科学素养的大学生对各个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最新科研进展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拥有科普热情、责任心、公益心,毕业之后其在工作岗位中将能够继续进行科普行动,同时也必将会把越来越多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知识转播到社会公众面前。

(四)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

科普工作的受众为广大群众,特色品牌活动同样需要一定的群体基础。其受众通常十分典型,例如,面向重点人群、特殊人群,如中小学生、社区居民、老年人等开展的环境科普活动,特色科普品牌的受众群体可以让活动的宣传及推广具有可塑性、延伸性,有利于品牌在群众中的加深记忆、印象强化和广泛接受,进而利于构建品牌活动。

(五)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科普突出品牌性,要求其不但拥有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推广形式,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可以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但能够让群众拥有极佳的科学体验,而且进行推广和宣传时能够产生积极效应,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传递正能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打造高职院科普品牌的实践成效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凭借丰富的办学优势、资源优势、师资优势、科研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化工主题”鲜明的现代化工智慧体验区、化工设备主题广场、文化走廊、景观带、校史馆,成为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益科普场所,并一直把科普教育作为全日制教育之外,传播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一项有效补充,强调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和推广。通过建成一个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平台,管理好“教师科普讲师”和“学生科普志愿者”两支科普宣传队伍,利用校园、社区、科技馆三个宣传阵地,成长出一批基于学院的化工专业特色,注重打造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特色科普品牌,形成了“1+2+3”科普品牌建设体系。其中,“寸草”环境保护科普活动及其运作团队“寸草”环保协会作为我校的特色科普品牌,以环保公益科普宣传为主,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合作开展“低碳春节承诺”“地球一小时”等多项节能宣传活动,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充分肯定,先后获世界自然基金会表彰12项、国家表彰20项、省级表彰26项于2017年被南京市教育局评委十大“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之一。实现了文化引领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联动、科普基地与优质教育教学平台共享,校园与社区互动的环境文化。

(一)加强顶层设计,搭建科普平台

科普行动协调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普品牌平台的构建,同时科普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善优化同样离不开科普品牌的构建。科普品牌平台实行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打造出促进科普活动开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技术平台,改造成满足科普对象需求的科普场所和产品。

完善科普活动鼓励机制,通过构建高职院科普活动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将参与科普公益宣传活动作为考核指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增设形式丰富的科普奖项,开展科普活动评比项目,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广大教师科研人员投身于科普工作中。大力扶持原创科普作品,鼓励人们积极创作新型科普作品。将科普品牌领域内的技术优势、人力优势以及资源优势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科普品牌的戰略联盟,使科普品牌发展层次得以持续提升。迎合我国科技强国以及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努力将科普品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以促进国家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构建。我院目前依托各系专业特色实验室、实训室等,成立了13个科普体验中心,面向广大师生和居民群众开放,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平台。

(二)培养科普队伍,师生协同发展

校科协应举行学术道德相关教育活动,使科技工作者完善、提升学术道德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号召,使高职院各级领导、全体师生能够认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将科普工作纳入高职院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科普工作者其在学校的地位。使科技工作者以及高职院教师改变原有观念,重视科普性、公益性工作,清楚认识到对高职院教师而言,科普是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高职院科协还应紧密联系大学生科技社团,构建院系各级大学生团体的科协组织,通过学生组织开展特色科技活动吸引朋辈参与,培育后备科普人才。同时认真倾听科普工作者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其诉求,使团体的利益得以维护,使团队和各部门能够融合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为更好地开展科普互动而共同努力。

(三)坚守科普阵地,开展品牌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要立足校园、辐射社区、走进科技馆,要调动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出丰富多样化的科普作品,提升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实现高职院校科普资源共享。在大学内努力培养科普活动志愿者,通过巡讲、推广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等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使全民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借助全国科普日、科普周、科普月等活动契机,组织公众走进学校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让公众与科技作品零距离接触,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通过开展科普报告会、科普知识竞赛、广场科技咨询、新技术展示路演等形式,展示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唤起广大公众的科学兴趣,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佳鹏.高师开展科普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董全超,许佳军.发达国家科普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几点启示[J].科普研究,2011(6):16-21.

[3]李黎.我国科普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4]朱世龙.北京科普工作特点及对策研究[J].科普研究,2015(4):84-90.

[5]李函锦.中国高等学校科普能力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1):151-154.

[6]伍雪梅,马燕.高职院科普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2):392-393.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科普科学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