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建设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飞跃

2018-05-14高玉美

今日财富 2018年31期
关键词:负面改革开放改革

高玉美

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经过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九大明确了中国步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推动全面改革开放,自贸区战略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路径,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通过简政放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化,实现改革开放的新飞跃。

一、全面改革开放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40年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只有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才得以调整,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前进。为什么中国必须发展开放型经济?因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不断进步,国际分工不断加深,世界市场联成一体,以商品、服务、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中国经济起步晚,底子薄,建设资金、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都不够,所以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克服资源、技术、管理经验上的诸多不足,从国际分工与协作中获得经济发展的优良条件是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制定了经济社会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决定设立自贸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这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大力度的主动改革。截止2018年,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全国已经设立十二个自贸区呈雁阵排列。自贸区战略推动新时代从理论到实践的再次伟大创造。

二、全面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

习近平指出:以改革促发展的效应巨大,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2014年党中央作出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经济换挡减速过弯的关键期已经到来,必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渠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但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增强创新能力是全面改革开放的关键。

三、全面改革开放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抓手

(一)设立自贸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设立自贸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新型国际经济合作模式,美欧等发达国家妄图在新一轮贸易投资规则构建中继续控制话语权,并遏制中国崛起,从2005年开始美国推动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谈判”(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多边服务业协议(PSA)等谈判,掀起通过国家间自贸协定设立自贸区的高潮,大大改变了世界经济贸易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一轮改革开放需要顶层设计,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设自贸区,自贸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四驾马车”,其最大功能是开放,能够加快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高效配置,激活企业发展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使贸易投资自由化,开展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布局。2013年8月国务院首先设立上海自贸区,这是我国平衡改革红利和把握改革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二)自贸区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制度创新阶段

习总书记要求以建设开放度更高的自贸区为目标,在更广领域和更大空间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2013年9月3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出台,标志着负面清单制启动了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招商引资一直参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奉行“法无规定皆禁止”的正面清单管理理念,对开放的行业、领域和事项作出明确法律规定,通过行政审批之后市场主体才能进入东道国;在“準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模式下,法律列明禁入的事项、领域和行业,其余则法无禁止皆自由,企业有很强自主权。

负面清单降低了市场准入的条件,激发市场活力,2013年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有190项,2014年则削减为139项,2015年122项。2018年起,全国正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内容已经缩减到百项以内。负面清单制度促使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对外商投资项目减少行政审批,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将治理重心聚焦在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外商投资自由度增加。

十九大提出扩大服务业开放的目标,自贸区制度创新领域还包括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电子化海关、税收减免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最有想象空间的是金融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海自贸区根据《金改四十条》,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账户(FT)实现“分账核算”,促进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还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开创了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快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上市的原油期货对争夺能源定价权起到推动作用。金融自由化必须加强对银行业系统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国内各自贸区争相通过具有地方立法性质的《自贸区条例》,建立科学可行的法治化金融监管制度。

自贸区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的伟大工程,制度创新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从而推动了全面改革开放迈进新阶段,实现新飞跃。(作者单位为中共开封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负面改革开放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