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

2018-05-14任强

今日财富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任强

一、理论视域下的农业与乡村发展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理论不完善,政策不重视等原因,造成了我国以优先发展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然而,大量事实证明工业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才是。舍去农业而发展工业,不仅导致了农业的凋零,工业发展也没用达到预期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大量事实和理论面前,领导人意识到了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因此我国开始注重农业的发展,采用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方针。

(二)农业发展理论及其演化

农业区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等都是农业发展理论设计的领域,这其中和农业发展有直接关联的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和优质性技术变迁理论。前者关注的是人力资本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后者强调的是不同要素相对价格产生的“优质性技术创新”。从历史进程来看,全球农业发展主要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农业。生产主义主要是为了应对战后的生存需求,后生产主义在生产主义的基础上更注重环境的治理,多功能农业则对农业发展进行了更为立体的规划,结合空间差异、农民诉求、环境情况和经济发展,实行的收入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三)乡村发展理论中的农业发展

农村的载体是乡村,因此乡村发展方式是农村发展思路的基础。现有的乡村发展方式主要有外生式乡村发展、内源式乡村发展和综合式乡村发展。外生式农村发展方式主要运用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它主张的是将乡村发展取决于外部因素,要将乡村发展置于大的区域,利用城市和工业发展来引导乡村的发展。内源式乡村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大众的实现。它主要关注点在外生式乡村发展导致的环境破坏,城市与乡村发展差异过大,乡村独立性丧失的问题。主张关注地方实际发展情况,以人为本,重视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综合式乡村发展范式是目前正在鼓励并积极推广的方式。它主张的是将上面两种方式相结合,立体的进行农业发展。不仅要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民需求,还应该考虑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等外部因素。两个轮子齐头并进,才能使农业这部大车迅速稳步地前进。

二、国际视域下的农业政策与经验

(一)农业与乡村关系及其演化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与资源产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农村向着经济多元化、生计多样化发展,是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有了转变,农村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空间。以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发展成为了主流。

(二)农业政策工具及其演化

为了应对农村衰退现象,每个国家都有适合本国国情的乡村发展政策工具。比如日本的“一村一品”、“第六产业”,德国的“我们的乡村应更美丽”、“我们的乡村有未来”行动计划;欧美的共同农业政策都是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从目前形势来看,同时关注农业与农村发展已经代替侧重农业发展成为了政策新趋势, 同时鼓励农村发展现代化,利用专业知识、现代化科技手段、政策补贴等手段发展低碳、环保、高效、现代的新型农村。

(三)农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根据国情,每个国家采用的农业发展路径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进行理性分析,充分吸收其经验教训。例如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重视农业保护和农业发展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学习;部分发展中国家未处理好好城乡和工农关系,甚至像韩国为了发展而改革最终导致农民离农、村落凋敝的这种现象也要引起重视。只有实现农业与工业同步发展,积极进行传统农业想多功能农业的转变,才能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地位与发展路径

(一)农业发展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乡村全面振兴。这也就意味着农业发展的关注点需要从传统的只重视农业转转到整个农村区域的发展上来。根据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发达国家不仅拥有发达的工业,同时也拥有者发达的农业,对农业发展的不重视,终将会导致实体经济的损失。就我国而言,虽然农业农村发展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重视,但是由于发展思维还没有完全的转变过来,仍然存在着很严峻的问题。城镇化仍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类关于农业发展的体制还不健全,以工促农的机制还未形成,我国的农业依旧处于竞争力弱,增收缓慢的阶段。于工业相比,发展差异较大,吸引力不够,发展矛盾依旧相当突出。根据我国国情判断,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就必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依旧是农民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主要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的基础地位摆在了前面,通过政策来解决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以期加快农业增收速度,促使农业和非农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

(二)需要处理好的三组关系

三组关系指的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之间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进行有效对接,由政府进行调控,一方面要保证城镇化发展的稳步进行,促进农业转移劳动力入城;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广普及农业现代化设备和技术,通过现代化生产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劳动效率,保证城镇化和农业同步发展。

乡村农业与非农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城镇化带来的创业转移,使乡村不再仅仅是农业的载体了,更多的非农业产业进入了乡村。一方面,这些非农业产业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思维,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进步也在促进着非农业产业的发展,为非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合理规划乡村农业与非农业的发展进度,推动产镇融合、产村融合,才能提高乡村吸引力,促进农业发展。

(三)农业发展路径

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完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三种路径。

因为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老龄化等新趋势的存在,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土地被占用,资源被破坏,管理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失。保证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耕地资源不被占用,乡村环境受到保护,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是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需要完成的工作。

政策支持既是农业发展的保障也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加大对农田、农产品的质量管理,鼓励并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农民提供支持和保障,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和农业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的农业发展变化,全面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四、结束语

从乡村振兴战略到經济发展方向,无一不在显示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深化改革农业供给结构,全面落实有关政策,才能使农业发展负荷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力。(作者单位为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