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政企联动,园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与实践

2018-05-14郭正兵颜志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园艺现代农业校企

郭正兵 颜志明

[摘 要] 目前我国众多小微园艺企业面临用工荒、成本高等生存困境,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率先突破农科类专业传统办学模式,通过与南京栖霞区政府及栖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合作,校政企三方联动,共建“政府买单、定向招生、双主育人、定岗培养”的办学机制,创建园艺技术现代学徒制专业,从而全面推进园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专业办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 键 词] 校政企联动;园艺技术;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065-03

园艺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支柱产业[1]。截止2015年,全国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种植面积突破5.5亿亩,其中设施园艺超过6500万亩。园艺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江苏省则高达45%,成为高效农业的一大亮点,是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业[2]。就目前而言,园艺从业人员整体科学素质又落后于全国其他行业平均水平,并因普遍缺少继续教育机会而提升滞缓。而众多小微园艺企业面临用工荒、成本高等生存困境,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经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亟须培养和集聚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尽快从整体上大幅度提高我国园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这是关乎我国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3]。

然而,当前我国农科类高职教育出现一些问题:(1)部分农科院校办学离农、去农化问题日趋严重;(2)由于农科专业招生困难,优质生源难以保障;(3)目前农科人才对行业的认同度低,转岗流失的比例增加[4]。农业又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为此,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强调大力推进农产品提质增效。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5]。

如何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的落实处在于农业人才的培养。而又如何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生源不稳、专业情感不深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当务之急,迫切需要进行农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栖霞区农业生态园已经联手开始破题,开办园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并创新性地将地方政府(南京栖霞区政府)引入园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办学過程中,将农业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破解当前制约南京栖霞区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过程所出现的人才“用工荒、成本高、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培养一批“懂技术、能管理、有文化、会经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园艺技术专业人才[6],实现当地现代园艺产业发展与农业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双赢。

一、校政企联动,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一)校政合作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栖霞区政府,校政双方立足南京栖霞区园艺产业发展需求,本着“优势互补、资源互用、职责明确、成果共享”的原则,共建“政府买单、定向培养”的办学机制。

2015年,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栖霞区政府联合在南京栖霞区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进行宣传,经过学生的报名、笔试、面试,并经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审定,最终共有32名学生录取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园艺技术专业(栖霞班)。栖霞区政府与这32名学生家长签订了“定向培养与就业协议”,协议中明确,学生三年的学习费用由政府全额资助,其中在校期间资助学费总额的60%,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并在当地园艺企业工作满三年后,一次性补助余下的40%。学生在校期间与其他在校生同等享受各类奖、助、贷学金政策。学生毕业之后工作单位选择必须是注册于南京栖霞区的各类园艺企业。

(二)校企合作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栖霞区现代农业园签订了“定岗培养、双元管理”的人才培养协议。针对栖霞班的32名学生,校企双方组建了基于高职学历的“园艺技术专业学徒制班”。

学徒制班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均实现了“私人定制、因企施教”。在三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进行无缝对接,建成“双主体育人、双元管理”的园艺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7]。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在大学第五学期,栖霞区现代农业园通过专业技能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等方式在学徒制班32名学生中进行择优选拔,最终确定18名学生成为该企业的员工,并与学生签订“招工聘用协议”。企业参照当地标准,在学生上学期间按照见习员工的工资标准对学生进行工资发放。学生毕业后进入该企业,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工资待遇参照当地企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并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办理人身意外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学生在入学的同时,即被聘为该企业的员工。

(三)政企合作

栖霞区政府与栖霞区现代农业园签订“联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栖霞区园艺产业转型升级”协议。协议中明确,栖霞区现代农业园必须依托于栖霞区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求,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培养本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栖霞区现代农业园园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必须来自于政府资助的32名学生当中,学生毕业后如想进入栖霞区其他农业企事业单位,栖霞区现代农业园必须给予支持。同时,栖霞区政府在基地建设、农资贷款、农业项目等方面对栖霞区现代农业园为本地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多方面政策扶持。

二、以企所需,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

根据栖霞区现代农业园园艺植物种类多、生产周期长等特点,按照“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原则[8],设计“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学校承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企业除进行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外,还需进行部分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打破现有教学的学期界限、校企界限、场地界限,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安排教学,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生产相结合。我们转变专业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蜻蜓点水“练一练”、走马观花“看一看”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按照栖霞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管理要求,利用该企业真实的田间生产实践过程,学校专任老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完成从最初的夯实基础期到最后的企业兼职期的四段式“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培养过程。

三、校企互通,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及特色资源

现代学徒制班课程体系的核心为校内课程和企业课程的深度融合,这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基础[9]。为此,栖霞班专业课程设置紧扣栖霞现代农业产业园岗位需求,突破常规课程体系构建模块,进行私人定制。

(一)因企施教,构建以企业田间生产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以栖霞现代农业产业园田间管理流程为主线,围绕3个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搭建3个模块教学课程(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完成3种技能训练(田间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实现3种能力提升(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从而开发能够满足该企业对现代园艺产业人才需求的富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由3个一级模块、5个二级模块、28门课程构成。

(二)私人定制,开发多层次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现代学徒制班高质量运行的必要保障。因此,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栖霞区政府及栖霞区现代农业园,校政企三方立足南京地区园艺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开发出专业资源库、岗位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配套教材、虚拟仿真实训等多层次教学资源。

四、二元合一,建立“专任教师+能工巧匠”双导师教学团队

所谓“二元合一”,是指将高职院校的“元”和企业的“元”这个双重主体合二为一,共同服务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长效管理体系中[10]。因此,学院与栖霞区现代农业园共同建立“专任教师+能工巧匠”双导师制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栖霞区现代农业园负责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学校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学院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有机对接,形成师资合力,实现校企师资互帮互学。学院每学期安排学院教师2~3名到企业生产管理岗位挂职锻炼,组织学院教师与企业高级技师、技术能手结对子,参与企业生产、技改、研发等活动。通过企业现场教研活动、企业项目研究和实践以及研讨等形式,提升企业能工巧匠的执教水平和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和研究创新能力。

五、多重保障,建立协同育人评价机制

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创业创新等方面着手[11],针对栖霞区现代农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符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学徒制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引入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多元化的技能考核体系,完善实施标准及考核评价制度,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在原有的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健全学校、第三方机构、师傅、学徒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专长”的培养目标。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是毕业生跟踪评价,因此,引入第三方(麦可思)参与的机制。通过对学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统计性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评价在系部督导、企业监控下进行,将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园艺技术专业质量标准体系

依托南京栖霞区园艺产业发展需求,校企双方构建园艺技术现代学徒制专业质量标准体系。(1)建立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标准。(2)建立与职业技能认证高度融合的专业课程理论标准。(3)建立与职业岗位技术操作规范融合的岗位标准和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体系。(4)建立企业师傅标准。本专业在“四评(知识评价、素质评价、技能评价和能力评价)、两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和一考核(期末考核)”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特点,增设过程评价及过程考核监控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五评两查两考核”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在学院教务处、栖霞现代农业园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建立由企业基地(校内外)、系教学条线和系学生管理条线“三位协管”的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体系。

(三)以校企互需为契机,建立“双岗互聘”人才培育机制

在双导师制度建立过程中,校企方面同时实行“双岗互聘”,学校教师被企业聘用为兼职业务骨干,企业能工巧匠被学校聘用为兼职教师。在学校组建企业专家工作站,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学院专职教师深度参与,负责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协同育人工作;在企业组建教师工作站,以学院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负责科技攻关、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等协同创新工作等。校企共同完善“双岗互聘”校内外工作量化分配制度,提高学校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参加“双岗互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形成校企互聘共管机制。

通过现代学徒制班的运行与实施,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成功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地方园艺产业需求相对接、专业招生与学生就业相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相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从而极为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针对性;校政企三方联动,成功地开拓了“政府买单、定向招生、双主育人、定岗培养”的办学新途径,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出一批能够扎根于微型园艺企业、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了农科类专业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秀新.我國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

[2]倪锡林.江苏省园艺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5(8).

[3]雷武生.“校政合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研究与探索:以“太仓班”为例[J].职教论坛,2014(31).

[4]李智水,顾卫兵.江苏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危机与对策探究[J].职教通讯,2013(25).

[5]李敏骞,徐鉴民,米海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J].农民科技培训,2013(5).

[6]张杰.多元化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6(4).

[7]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13(12).

[8]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认坛,2008(8).

[9]张庆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10]杨小燕.现代学科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

[1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猜你喜欢

园艺现代农业校企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园艺奇葩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园艺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