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时间银行”的不可行性与理论重构

2018-05-14慕玮溥存富

今日财富 2018年29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货币公益

慕玮 溥存富

目前在社会工作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量对“时间银行”的尝试。但在付出努力后,尝试者会发现根本无法达到此概念所提倡的理论效果。本文将从哲学和经济学角度阐释为何“时间银行”不可能成为现实。并以市场化原则重构“时间银行”理论。

一、时间银行的概念

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在卡恩的定义中,时间银行的基本原理是:“对别人一小时的善举可以赚取一小时的时间货币,从而换来别人对自己一小时的帮助。一小时等于一小时,这是数学逻辑。”其核心理念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等价的。

如果此逻辑能够成立,则时间银行运行极为简单:出资聘请一人,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任务。凡是愿意添加时间银行的人只需前来登记在册,将自己的时间保存在时间银行,需要帮助时便可和时间银行联系,由银行管理员安排联络,用别的客户存储的时间帮助解决自己暂时的困难。

但这种理论逻辑的效率和实际结果大相径庭,目前在我国社工领域所尝试的时间银行项目,基本都是虎头蛇尾,难以发展壮大,难以产生理论的效率。

为何会有如此的差距,其根本原因是该理论违法了基本人性哲学和经济学原理。

二、从人性哲学视角审视时间银行

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正义”,这一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对人性和正义洞察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理论。他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了城邦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给每个人所应得的”和“等价交换”。在任何城邦社会中,只要坚持了这两个原则,就可以兴盛,而违背此原则就会腐败。这两项原则今天发展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

此两项原则千年不变的背后是人性不可违。个人不论是个体劳动还是参与社会生活成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动物,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自利。即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可以达到以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目标的高层次社会心理需求,但这一过程也需要首先从满足自利的心理需求开始,逐步上升至更高层次。所以否定自利动机就是否定人类进步的根基。而正义的自利原则就是“给每个人所应得的”,即让所有人能够发挥他的特长为社会和他人做更多的“劳”以满足他获得更多“利”的动机。任何主观的制度设计如果违反了这一基本原则就难免陷入不尊重人性的被动中。

时间银行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违反亚里士多德的“给每个人所应得的”和“等价交换”的理论。由于机械的运用了人类人格和人权平等这一理念,主观设定了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从而否定了劳动的多样性、劳动效率有高低、劳动技术有价值、社会需求的多元化等问题。其结果是任何时间银行理论的实践者都不得不面对尴尬的局面。

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间银行在实践中必然是失败。事实上这种类型的试验在中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中早已大规模实践过,但沉痛的代价尚未好好终结。

三、从自由主义经济学原理审视时间银行

而要保障“给每个人所应得的”和“等价交换”,在社会经济实践中,必须依赖一种被称之为“货币”的工具。之所以货币如此重要,并不仅仅由于它有计量功能,而更在于它有“记录功能”和“表达功能”。这是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 一书中,所提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

只需要走入任何一个没有被官方强制定价的菜市场,就能够发现货币的“记录功能”和“表达功能”。在每一次的讨价还价中,市场交易的双方都在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和交换物品对自身的价值做出此时此刻的市场决定。这一决定通过货币与商品的交换被记录下来,并在无数次的交换后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表达,即“价格”。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并非计量单位,它所表达的是商品稀缺程度,用于引导生产要素的投入。

而脱离市场的官方定价,其实就是放弃货币的“记录功能”和“表达功能”,最终使得“价格”脱离真实的稀缺性需求,因此一旦进入到由官方控制价格的状态,虚假经济将不可避免,失败只是矛盾积累到一定时间的必然结果。

时间银行理论也包含了这一问题,由于没有设计一种“一般等价物”以便于让个体参与者在交换服务的时候能够定义自己的劳动价值并記录交换过程,从而形成交换服务的市场“价格”。就造成了时间银行脱离市场原则,缺乏活力。参与者无法表达出服务的价值和稀缺性,不但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且实际上也就是剥夺了公民通过市场表达自身价值的权利。其最终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主义的热情和公益心一旦消退,时间银行就难以维持。

但如果真的创造出一种“时间货币”来参与服务市场,一旦成功,不论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都有可能对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及税收体系带来挑战。而如果使用普通货币,似乎也就成为了普通市场交换服务的模式,从而丧失了“时间银行”的公益性质。对于这种悖论的探讨和分析,需要从新回到哲学层面,重构时间银行理论才能解决。

四、对时间银行理论的市场化重构

首先时间银行理论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必须构建出尊重人性和基本市场原则的运作模式。为此如前所述,从经济学与哲学的角度思考,“时间货币”是时间银行运作所必须的工具。

“时间货币”应当具有以下特性:第一,有普通货币的能力,可以计量、记录和表达公益服务的市场价格。第二,能够和普通货币产生价值关联,让参与者能够借助现成的宏观市场和货币体系为自己的劳动定价。第三,不会流入普通市场引起同法定货币的竞争与混乱。

再考虑到构建一种货币的技术难度,例如哪种物品能够起到对应普通货币的作用;如何让货币总量同市场需求一致,不出现通胀或滞涨;如何保持货币在足够大范围能流通,使得人口流动不会中断“时间银行”的积累;等。

所以事实上“时间银行”能够利用的货币恰恰是普通货币本身。目前许多“时间银行”出于道德美感,而放弃使用普通货币的做法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如果使用普通货币,在多数公益者眼中“时间银行”似乎就成为了有偿服务。事实上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只需要将时间银行货币保留在时间银行系统中,除了在系统中进行服务兑换外,不能提现即可。

如果能够实现上述模式,则可以打破现在时间银行运作所遭遇的一些困境。需要特别强调,在市场化的框架下开展公益服务,政府不能直接干预,而只能作为第三方监督,以保障时间银行的公益、公开、透明和充分接受监督。(作者单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货币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