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纸鸢考略

2018-05-14杨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纸鸢乐器工具

杨洋

摘 要:纸鸢又名风筝、飞鹄、飞鸢,是中国民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娱乐价值丰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需要,而且在历史上几经变迁,发挥了许多神奇的作用。关于纸鸢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权威又统一的解释。纸鸢具有不同的功能,是玩具,是工具,而且还是乐器,正因为其丰富的价值,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之一,被传承至今。

关键词:纸鸢 玩具 工具 乐器 传承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a)-0193-02

1 纸鸢的起源

纸鸢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没有明确记载。

在先秦时代,《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记载,“公输班制木鹊以窥宋城”。由此就有学者认为,竹鹊即为纸鸢,当时起到的是侦查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此竹鹊是一种古代飞行器,并非纸鸢。

还有人说,纸鸢是西汉名将——韩信的发明。宋代的高承在《事物纪原》的《岁时风俗门纸鸢》中记载:“纸鸢,俗称风筝。古传云,韩信所作”。《史记》中却无此记载。

《资治通鉴》卷162记载: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发动叛乱,太子等人困于宫城。在此危急关头。羊车儿献计,趁着当时正盛的西北风,将命令藏在纸鸢中放于空中。叛军以为是秘密武器,用弓箭射了下来。这是纸鸢被用在军事通讯用途的最早、最真实记载,说明南北朝时期,纸鸢已经能熟练放飞。但这并不能说明南朝才有纸鸢,但从叛军的反应来看,纸鸢在当时应属于稀罕物品。

由此可见,在今天弄清纸鸢的起源,已不是容易的事。

2 纸鸢的不同功能

2.1 纸鸢是玩具——唐诗中的纸鸢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当时诗人所见所闻的结晶,里面有大量关于民俗节日、市井生活的内容。

《全唐诗》中420卷的001号是元稹写的《有鸟二十章》,诗中写到:“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写的是童子在借风势放纸鸢,结果线断了,但纸鸢在高空中依然飞翔的场景。

《全唐诗》中卷544的089号是刘得仁写的《访曲江胡处士》,诗中写到:“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莺。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家居长安城曲江湖畔的隐士在微风中放纸莺的情景。

《全唐诗》中卷659的023号是罗隐的《寒食日早出城东》,诗里写道:“青门欲曙天,车马已喧阗。禁柳疏风雨,墙花拆露鲜。向谁夸丽景,只是叹流年。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这首诗讲的是寒食节的清晨,作者准备出门游玩,结果发现路上已经是人马喧嚣,热闹非常。由于刚刚下过雨,柳枝上挂满雨露,墙上的花也分外娇艳。这么美好的场景不知道向谁去夸赞,只是感叹自然。这时仰望高空,准备抒发情感的时候,纸鸢映入了眼帘。

《全唐诗》中卷719的003号是路德延写的《小儿诗》,诗里有大量儿童游戏的内容,有关纸鸢的诗句是:“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

2.2 纸鸢是工具——唐史中的纸鸢

《新唐书》卷210中的《田悦传》记载,田悦派兵围攻临洛城。城内守将张坯急忙求援,求救信绑于纸鸢之上,放出城外。纸鸢高于百丈,路过田悦营寨,田悦命令神射手射之,但没有成功。其他唐军得到求救信后,马上出兵,击溃田悦,解除危机。

此时的纸鸢都是作为求救工具发挥作用的,张坯的纸鸢与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时期太子等人所做的求救“纸鸦”相比,明显制作工艺上有了显著提高。南朝“纸鸦”起飞不久就被叛军射落,求援失败;而张坯的纸莺由于高过百丈,即使“善射者射之”,也无济于事,求援成功。由此,纸鸢的通讯功能在战争中显现出来。

2.3 纸鸢是乐器——敦煌壁画中的纸鸢

敦煌艺术是我们的顶级艺术,给全世界带来了中古时代的美的震撼。各式各样的敦煌壁画中展示了无数的乐舞形式以及弹琴自娱的民间乐舞活动。其中最具有想象力的就是“天乐”图。

壁画中的“天乐”图多出现在经变场景中,如初唐321窟的《无量寿经变相》。“天乐”位于窟壁上端,说明仙乐从天空奏响,是佛的音乐。图中的乐器均系有随风飘荡的彩带自由飞舞,无人演奏;或者演奏者在距离乐器很远的地方,像是用丝带在操控。这样的演奏情景对于真实世界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逼真的画面、精湛的绘画技艺,令观赏者情不自禁认为乐器正在演奏,所以称之为“天乐”图, 也有学者称呼为“天空不鼓自鸣”。这种艺术形式把理想中的佛国极乐世界描绘的更加神秘飘渺,令人产生无尽的崇拜与遐想。根据壁画的年代和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里面的“天乐”乐器很可能是当时纸鸢的变形,或者说是纸鸢带着浓厚宗教艺术的形象。

关于纸鸢(风筝)是乐器的猜测,在古诗中也有所体现。

《全唐诗》中卷180的015号是大诗人李白所作的《登瓦官阁》,他在这里将“风筝”和唐代著名的乐器“法鼓”相提并论:“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一个“吟”字已经充分说明了风筝的乐器作用。

《全唐诗》中卷598的045号是唐代诗人高骈所作的《风筝》,内容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诗以风筝为题,但这里的风筝与我们认识的大不相同,有弦,有宫商的音调,还能因为风改变音调,分明就是一件乐器。

清代诗人舒铁云的《纸莺篇》这样写道:“别有风弦汉殿筝,宫商一线遥呜咽”这首诗描写的是汉殿的筝在风的吹拂下,犹如呜咽哀鸣般地唱出了有宫商音调的曲子。

3 纸鸢上的民俗寄托

民俗体育是传统的,但其面对的生活是現代的。纸鸢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喜爱的民俗体育项目,其身上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3.1 纸鸢造型上的民俗内涵

纸鸢的造型包罗万象,基本都来自于普通民众的生活,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应有尽有。纸鸢的造型不是凭空想象,空穴来风,而是带着人们心中的某种美好期盼而被制作出来。比如金鱼样式的纸鸢,代表着人们希望物阜民丰、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代表着人们希望自己孩子奋发向上、步步高升;“昭君出塞”则是讲了古代的一个故事,人们借纸鸢来继续传承故事,传承文化。由此可见,纸鸢造型上带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3.2 放紙鸢的民俗内涵

放纸鸢就是将风筝用齿轮控制,用丝线和纸鸢相联,然后放于空中,扯动丝线或者转动齿轮来控制纸鸢的高地远近。我国民间从古至今,都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放纸鸢过程中,将线剪断,让纸鸢彻底飞走,然后自己的疾病、痛苦等等就都随着纸鸢飞走了。这是一种在古代极为流行的祈福方式,进入当代社会后,随着知识的进步,医疗水平的发展,纸鸢的“放飞不幸”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弱化,其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健身功能不断加强,被人们所青睐。

3.3 纸鸢在民俗节日上的传承:

唐代诗人罗隐的《寒食日早出城东》“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说明的正是纸鸢在唐代寒食节展翅高飞的场景。

我国山东省潍坊市,相传即为纸鸢的诞生地。在当今时代,纸鸢在它的故乡历经千年风雨,得到有效传承,潍坊市在每年4月份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与北京地坛庙会、哈尔滨冰灯节、自贡灯会并称为全国四大群众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万人放风筝活动更是享誉世界。

4 结语

纸鸢从先秦传承至今,历经风雨,如今它已成为我国民俗体育的代表之一。纸鸢历经千年变迁,名称、功能都在变化,但它始终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独具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纸鸢将会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陈康.敦煌体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81-282.

[2] (清)彭定求.全唐诗(卷420)[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3] (清)彭定求.全唐诗(卷544)[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4] (清)彭定求.全唐诗(卷659)[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5] (清)彭定求.全唐诗(卷719)[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6]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210)[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

[7] 徐艺乙.风筝史话[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110.

[8] 张基振,虞重干.风筝:一项民间体育的文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24.

[9] 高德祥.敦煌壁画中的不鼓自鸣乐[J].乐器,1990(2):2.

[10] 钟力.无量音适众生意—“不鼓自鸣”乐中的妙音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7(2):146-148.

[11] 谢瑾.风筝:中国历史上的乐器[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77.

[12] (清)彭定求.全唐诗(卷180)[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13] (清)彭定求.全唐诗(卷598)[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14] 王永平,刘冬梅.唐代风筝与纸鸢辨识[J].唐史论丛,2011(13):293-295.

[15] 耿道熙.风筝承载的民俗文化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 2011,11(2):127-128.

猜你喜欢

纸鸢乐器工具
向往鸢满天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纸鸢风与少年
乐器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乐器也疯狂
NO.3 纸鸢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