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2018-05-14任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4期
关键词:病危内科心血管

任娜

[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护理管理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6例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用药错误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8.26%(χ2=4.420 4,P=0.035 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实施的满意度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76.09%(χ2=5.391 9,P=0.020 2)。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护理中能够更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病危;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a)-0024-02

护理风险主要指的是护理实施整个过程中各类不安全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集合。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风险具有难预测性、突发性的特点。在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需要持续且长期开展的工作,是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住院安全的基础和前提[1]。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护理难度高,出现护理风险的可能性大,被视作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该研究以该院2015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2例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进行分析,按照临床护理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包括男26例以及女20例,年龄平均(62.28±8.36)岁,年龄范围49~94岁;对照组46例,包括28例男以及18例女,年龄平均(62.59±8.14)岁,年龄范围49~94岁。两组年龄、性别结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仅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主要针对患者实际体现出的护理需求进行管理,不注重提前干预。观察组则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识别风险因素 ①疾病、患者因素: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一般都同时存在脏器功能减退,并且治疗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休克、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使得护理管理的风险更大。

②药物风险: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需要用到的疾病有多種类型,且每种药物的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剂量要求,部分药物由于比较特殊,所以不同个体使用后的结果不同。另外这类患者应用注射泵、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时也有比较明显的安全隐患。

③仪器、设备风险: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等都是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如果这些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保养,护理人员没有保证熟练操作,都会导致风险事件的出现。

④护理人员素质:如果患者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识别风险因素,无法应对出现的意外事件,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2.2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 ①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科室内高资历护理人员组建风险管理小组,进行管理预案的制订,注重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如厕、起床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叮嘱患者卧床时不能突然迅速起身,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对于便秘患者应用缓泻剂治疗,叮嘱患者不能用力排便,避免出现心脏骤停以及心力衰竭。

②注重用药管理:护理人员在发药时要做好严格的查对工作,注重护患沟通,主动告知患者药物相关知识,主动询问患者感受,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需要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在交接班时要做好详细的交接。

③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必须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工作,护理人员要接受仪器设备使用的专业培训,掌握不同仪器设备使用的正确方法,严格避免出现使用不当情况,防止仪器运行故障影响患者救治。

④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重症护理应急预案,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每个月都要进行专科考核,通过护理查房、会上提问等不同方式督促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1.3 观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患者跌倒、坠床、用药错误、管道脱落。

护理满意度:在患者临出院时评价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分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获取的全部结果实施分析,[n(%)]表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

观察组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管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实施的满意度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也就是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指的是发生在心脏以及微血管、静脉、动脉等血管的疾病,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紧密联系,近些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升高,对患者健康水平形成严重威胁[2]。由于心血管疾病病程一般较长,所以除了临床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也必须注重做好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是临床不安全事件,一旦出现会对患者治疗形成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3-4]。心血管内科病危患者身体状况很差,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很高,存在多种威胁安全的潜在因素,所以降低这类患者的护理风险也是护理实施的重要内容[5]。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在识别潜在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风险干预对策,强调护理管理的预见性以及针对性[6]。另外,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中,注重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能够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开展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该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用药错误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8.26%(χ2=4.420 4,P=0.035 5)。证实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另外该研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实施的满意度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76.09%(χ2=5.391 9,P=0.020 2)。分析是因为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更全面、更高质量的护理管理,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所以对护理管理有更高的满意度。以往的常规护理管理更注重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护理管理的开展缺乏预见性,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强调预见性分析可能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并提前做好管理,规避危险因素,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另外因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质量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所以注重做好护理人员培训,不断增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对于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性,获得患者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3):2055-2057.

[2] 黄延锦,曾颖,何国平,等.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警症状与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95-499.

[3] 赵冬.血脂管理从风险评估开始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方案[J].浙江医学,2017,39(20):1733-1734.

[4] 陆雯静,李海燕,卢菁,等.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6):673-675.

[5] 雷红菊,邝秀美,罗水仙.追踪方法学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5):62-65.

[6] 张少华,李晓梅,付文波,等.心血管内科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15-218.

(收稿日期:2018-09-08)

猜你喜欢

病危内科心血管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赞军医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自媒体岂能靠“明星病危”消息养活?
病危室外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