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本科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3+2”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研究

2018-05-14王正云刘靖展跃平战旭梅蒋慧亮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

王正云 刘靖 展跃平 战旭梅 蒋慧亮

摘 要:高职本科相关专业“3+2”分段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本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金陵科技学院联合培养的“3+2”食品营养检测专业为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阶梯递进、环环相扣的专本衔接、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衔接

作者简介:王正云,硕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刘靖,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展跃平,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战旭梅,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蒋慧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3-0020-03

我国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发展模式、技术转移的能力,以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水平,还不能适应中国规模庞大、水平不一、技术和装备落后的食品产业现状。根据我国食品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够适应食品行业岗位要求,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已成为目前紧迫的重要任务。

目前,全国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211所,其中江苏省13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产业链的延伸,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于2003年开始设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面向食品企业、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食品监督管理机构、餐饮服务等行业企业,能够从事品控员、质检员、食品加工技术员、营养配餐员及保健指导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江苏省出台《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于2014年开始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合作开始进行“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并对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引,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充分利用高职和本科教育的各自专业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并实现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目标的梯度化衔接。

1.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食品企业、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食品监督管理机构、餐饮行业等行业企业,能够从事品控员、质检员、食品加工技术员、营养配餐员及保健指导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能系统掌握现代食品加工和检验技术,在食品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工作,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衔接课程体系在分段培养实践中的构建

科学有效的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后,结合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深度分析本专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根据岗位职业核心能力选择和课程设置,并注重学生能力层次递进的培养,从而构建专本衔接、环环相扣、阶梯递进的课程体系,并做好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其他方面的衔接,最终实现学习内容的衔接。

1.衔接课程结构。三年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技术与实践,侧重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研发基本技能培养以及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课程体系由“基础通识课程+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专业专项能力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含顶岗实习、含创新创业实践)”组成。两年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创造技能和综合技能,使学生获得层次更高的技术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基本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含毕业设计)”组成。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2.衔接课程设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如图2、图3所示。

3.接口课程设置。为使学生进入本科阶段能很快适应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顺利达到本科教学要求,设置了高职本科接口课程。按照本科对英语和计算机的要求,延长大学英语授课时数,增设高等数学和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两门通识课程,并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三门课程设为接口课程。同时,按照转段要求,将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中的“食品生物化学”和专业专项能力课程中的“食品理化检测技术”定位接口课程,学生必须通过这两门课的转段考试方可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4.顶岗实习管理。一方面,對有意向接受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明确校企责任和义务,签订毕业顶岗实习协议,实习生列入员工培养计划。实习单位与学校密切配合,通过双向选择,学生的实习安排顺利,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同时,与实习企业沟通,提供有意向学生名单,学生将所选实习单位意向报班主任汇总上报,再与企业沟通,进而确认单位的实习学生名单。名单确定后对学生的去向清楚,接受单位也能做到提前安排相关事宜,且安排车辆到校来接,确保途中安全。

综上所述,笔者对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如下建议:①从专业知识要求、技术技能要求和专业素质要求三方面对高职本科分段“3+2”的人才规格进行定位,实现高职与应用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梯度化衔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②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转段考核方案,促进分段培养的可持续发展。③对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各类科研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各类技能大赛、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等,给予政策性支持,如对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或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及以上学生,经转段考核领导小组审定认可并通过前段综合评价的,转段综合考核可免考。

参考文献:

[1] 甄国红,张天蔚,睢忠林,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4):30-32.

[2] 赵宇,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7,(20):46-49.

[3] 陈明,等. “3+2”动物科学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和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5):227-230.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