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疾”种种

2018-05-14刘江滨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册子分量读书人

刘江滨

当下国人阅读纸质书籍数量少得可怜,一年平均4本多,与东邻日本的人均40本,有10倍之差,与以色列的人均60本差得就更多。这个且不说,只说我们日常阅读的纸质书就患有多种“疾病”,光怪陆离,乱七八糟,想想看,罹患了病症的书还能吸引人读吗?

一曰“书膜炎”。现在出版的新书几乎每一本都塑封,美其名曰为了保护,可也给读者带来许多麻烦。如果去书店购书,我们通常的习惯是先翻翻目录,看看简介,甚至读上那么一段,然后再决定买不买。但现在塑封了,无法打开,不知底细,如何选择?即使对某本书是慕名而购,从书店或网络买来,也得动用一番功夫才能一亲芳泽。有一次,我从书店买回15本书,光拆塑封就花了20多分钟,弄得一地塑料薄膜,似金蝉蜕壳一般。

二曰“腰肌劳损”。不知何时起,大多数新书都弄上了“腰封”,花里胡哨,千娇百媚,“重磅推出”“名家推荐”“惊世奇书”之类,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怕用力过度闪了腰。这固然是出版社的营销手段,但书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靠的是书的内容和质量,需要一种优雅和从容,怎的也像地摊小贩似地吆喝叫卖起来?这种营销方式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是多此一举,对不读书的人来说弄得“腰肌劳损”也无济于事,你说弄这劳什子干啥?我平时看书最腻烦腰封,上面的广告词即使天花乱坠,也从不搭一眼,往往是一把扯掉,扔进垃圾桶里。没了腰封,书仿佛洗尽了浓妆铅华,素面朝天,干净素朴,清爽宜人。

三曰“皮瓤分离症”。也不知出版商怎么想的,有些书的封皮和内瓤完全脱离,没有黏合在一起。如果躺着阅读,封皮常常出溜错位,与整本书脱离一部分,这样就得归置一下,弄齐整了,再接着看,阅读过程往往被中断,让人不胜其烦,再好看的书也被大煞了风景,败坏了心情。如果不想麻烦,索性把封皮放置一旁,等一个阅读过程结束的时候,再把皮和瓤重新结缡。这就好像一头秀发居然是假发,可以从脑袋上取下戴上,这种想象實在令人沮丧,太糟糕了。我觉得这种皮瓤分离的做法,简直奇葩,不可理喻,成心跟读书人过不去。

四曰“厚重症”。现在一般作者的想法大概是,既然出书,就得像个样子,就得有点“分量”,这样才拿得出手。所以,眼下的新书且不说精装豪华本,一般的书如果少于200页,都不好意思出。即使10万字左右的书,在页面设置上动动心思,一页稀稀拉拉排不了几百字,再插插图,200页也打不住。如果薄薄的一本,人称之“小册子”,那多没面子!但是,以前的作者是不忌惮“小册子”的,我的藏书里就有几本“小册子”说给大家听: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董桥的《乡愁的理念》《这一代的事》,全是小32开本,拿在手里没有一点“分量”,薄薄的,每本顶多一天就看完了。可谁敢小觑这几本“小册子”?它们分明都是极具分量的文艺精品。

所以,光抱怨国人不读书不行,还得作者、出版社找找自身原因。治治这些“书疾”,以读者为本,在内功上用力,在质量上使劲,少寻思盘外招,还给读者一个清爽雅致的读书世界。相信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颗渴望充盈精神、向雅向文的心灵,便不愁读书人唤不回。

猜你喜欢

小册子分量读书人
智珠2则
画里有话
一物千斤
我是快乐读书人
留白
留 白
读书人
错别字先生
手翻的迷你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