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充实”才重要

2018-05-14张桂辉

杂文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杂文家豆荚杂文

张桂辉

“人生犹如豆荚,长短不由自己,但求节节饱满”,这是宋志坚先生新近发表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人生犹如豆荚》中的几句心里话。不但很有新意,而且很受启迪。

人生,既是短暂的,也是美妙的。正因此,有人很是伤感:“人生不能重来!”有人看似幽默:“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人生是什么、怎样度人生?这的确是一个摆在每个正常人面前的、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古往今来,人们对人生的看法或说辞,可谓五花八门,多如牛毛,见仁见智,无奇不有。如,人生是一首歌;人生是一本书;人生是一幅画;人生是一杯酒;人生是一座山;人生是一条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我看来,各有其理,各有其妙。

把人生比作“豆荚”,既新鲜,又贴切。宋志坚是杂文家、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审。一直以来,我视宋先生为良师益友,对他颇为熟悉、比较了解。他之所以认定“人生犹如豆荚”,是“事出有因”的。

农历丙申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宋志坚在福建省立医院拿到增强核磁共振的片子,看到报告单上写着“肝右叶后段占位性改变,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时,他很平静,既没有恐惧,更没有慌乱。这不仅与他杂文家的气质有关,而且与他的坎坷经历有关。“我从二十八岁那年开始得乙肝,前后反复长达五年,几乎改变人生轨迹。五十岁那年过生日就说已经‘保本,以后就过一年‘赚一年了,迄今已经‘赚了二十年。有着这段历史垫底,对于这次突然降临的不幸,自以为心态不错。”

“人生犹如豆荚”,我是第一次耳闻。因此,連日来断断续续做了一些思考。

豆荚,通俗地说,就是各种豆科植物的果实。许多豆荚中包含的豆米———大豆、豌豆、绿豆、蚕豆、皇帝豆、黑芸豆等等———被人类当作蔬菜、粮食或中药食用。同样是豆类,因为品种不同,豆荚有长有短、个头有大有小。比如,皇帝豆。豆粒大、味道佳,因而赢得一个好名字。小时候,在农村,除了逢年过节,平日里一日三餐都吃稀饭。到了皇帝豆成熟季节,偶尔采上几个豆荚,剥开之后,用细小的篾条,把皇帝豆米一粒一粒串起来,丢进锅里,与稀饭一起煮。吃饭前,将皇帝豆捞起,无需任何佐料,吃得有滋有味。又如,绿豆。虽然个头不及皇帝豆的十分之一,但只要长得饱满,同样受到人们青睐。

但凡豆类植物,不管是何品种,不论种在哪里,只要随遇而安、努力生长,结出来的豆荚是长是短,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节节饱满,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宋志坚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默默无闻“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同时,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出版了十多部杂文选集和学术专著。去年春节前夕,被查出患有“原发性肝癌”时,他的心态很平静,定力很惊人。从大年三十起,他就开始审读一部年前接受的书稿。并读完了《资治通鉴·晋纪》的最后一篇。正月十三手术后,他康复得很好,很快进入常态———读书、审稿、创作。先是“半躺着”阅读项星耀翻译的、长达一百多万字的世界名著———《往事与随想》,继而接连四十余天全力以赴,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终审一套统称《中国史学思想史会通》的专著。平心而论,像他这样的“豆荚”,无疑是“饱满”的。

说易行难。人生犹如豆荚,要想节节饱满,既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要有科学的理想信念,更要有乐观的生存心态,变“过一天少一天”为“活一天赚一天”,只顾前行,不问终点,积极回报社会,不断充实自己。人生一旦充实了,就不会枉费生命。所谓充实,就是不虚度年华,不浪费时光,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上,通过不断地努力与进取,使自己的生命更有重量,更有价值。保尔柯察金有一句与生命有关的名言:只有使自己更充实,那么在临死时才会感到幸福,而不会为自己空虚的一生后悔。

把人生比作豆荚的宋志坚,想把这几年的杂文作品结集为《未了集·后记》出版,他说:“我以‘未了集作为书名有双重含义,如果生命已到尽头,那么,我做的是人生未了之事;如果尚有数年余生,那么,与我生命同在的杂文,也将依然未了。”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目标,人生无疑是充实的!

猜你喜欢

杂文家豆荚杂文
豆荚儿,嘭!
画与理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档案珍藏者语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
倘若毛公真做了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