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小景

2018-05-14李志远

杂文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土地爷小景梆子

李志远

华北平原一个小农村,是我故乡。那里的零星小景,早已深深印在童年的脑海里,而随着年事渐高,不时浮现在眼前,细细回味,常有关感,仿佛返老还童。

赶庙会

农历四月初的一天,早饭后,村里的一些大人、小孩,穿着自家纺织缝制的红绿花格新单衣,三五成群,到附近的村庄赶庙会。走在田间小路上,微风拂面,麦浪起伏。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偶有几只蝴蝶,追逐飞舞。燕子在空中穿梭,“啾啾”呜叫。庙会上,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卖吃的、穿的,卖玩具的,玩杂耍的,看“西洋镜”的,玩狗、玩鸟的,等等,非常热闹。那庙中,则烟火缭绕,烧香的,磕头祈祷的……

叫卖声

“卖烧肠嘞,烧肉吆——”“卖包子了——”“西瓜哎——又凉又甜嘞——”“卖甜杏嘞——”“茴香、小葱、韭菜了——”卖豆腐的梆子声:“梆、梆、梆……”卖醋的梆子声:“梆——梆——”卖杂面的梆子声:“梆梆——梆梆——”卖馒头的牛角声:“呜——呜——”打铁的、锔盆锔碗的、铲牲口蹄子的,则不吆喝,也没标志性声音,随意敲敲铁锤,或响动几下其它工具,以招来顾客。

五月端午

五月端午,家乡又称五月单五。早上,天蒙蒙亮,“布谷布谷……”布谷鸟飞掠院落上空。我们几个孩子,在院子里打地铺睡觉,睁开朦胧的眼,起床了。首先看到,母亲端着一盘粽子,给土地爷上供。土地爷神龛两旁,以及街门、屋门上,都插着艾蒿。接着,母亲呼唤:“吃粽子啦!”于是,全家围坐在地桌周围吃粽子,还有面条——新麦做的,还飘着一丝沁人心脾的芝麻香油味儿。忽然,又传来悠远的叫声:“布谷布谷……”——几十年来,身在异乡,每当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想起了故乡的五月端午。

夏日傍晚

夕阳西下,人们赶着牲口,走在回家路上,哼着小调。家家户户,冒着炊烟,走近,可听到做饭吹火的风箱声。鸡鸣,狗吠,猪仔东奔西突,羊群归圈,鸟雀投林,还有树上知了、塘中青蛙的鸣叫……弥漫着充实、温馨与和谐。

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亦即中秋节,晚上,风清气爽,圆圆、明明的月亮,从东方爬上东南的天空。孩子们,在街上疯玩之后,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敬月。供桌上,摆满了核桃、栗子、雪花梨,还有月饼,以及母亲自己烙的糖饼——有白面的,也有糯米面的。父亲点上香,烧了纸,全家磕头拜月。然后,母亲分发供品。孩子们,一人一份,分别放在由母亲用麦秸编织的小筐儿里,欢呼雀跃。父亲、母亲,则各吃一个糖饼或水果,尝尝就得。

月亮地儿上

月光洒在地上,引来一片喜悦。孩子们三五成群,捉迷藏,或东跑西顛,打打闹闹。街上路畔,有位盲人说评书,围拢的男男女女,侧耳恭听,或嘻嘻哈哈。一些人结伴,走在路上,到邻村看京剧,有的还高声清唱《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家里老人们,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借着星星点点的月光,聊天,抽烟,或合计着什么……

秋晨

村里人,大多还没起床。偶尔早起的我,在院子里,到街上,再到村外田边,走走,看看。一切都静悄悄的——树上没风,田里的棉花、谷子、高粱,都披挂露珠,站着沉睡,道路也躺着休息……不大一会儿,村西头有狗的叫声:“汪、汪、汪……”村东头传来小公鸡的青涩打鸣声:“喔喔——”又从谁家院中笼子里,传来蝈蝈的哀鸣:“咯——吱——”可能是天凉之故,这声音有点悲凄,好像不太情愿。又不大一会儿,村里人大多起床,于是,咳嗽声,辘辘声,驴叫声……合成不甚悦耳却生气勃勃的交响乐。

凄美

树叶黄了,洒落一地,秋风一吹,“哗哗”作响。田地里,霜后的红薯叶,被太阳晒干后,黑黑一大片,无声无息,像是为泥土下的红薯守卫。冬天,高高的榆树枝杈上,有一鸟巢,随风飘忽。雪地上,一只黑母鸡,单腿独立,伸脖,转头。一位老太,戴褪色的红头巾,臂挎竹篮,迎风缓行。一位老翁,满头白发,弓腰,袖手,咧嘴笑……

猜你喜欢

土地爷小景梆子
酷爱高档香烟的“土地爷”
生命的源泉
——趵突小景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林中小景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春日小景
“土地爷”退休后“倒地”
山陕商贾与梆子戏的关系